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潘衍桐(1841~1899 年),原名汝桐,字菶庭,號嶧琴。佛山人。 翰林潘光岳之孫,潘衍鋆之弟。

目錄

生平簡介

同治七年(1868年)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同治十二年(1873年)簡放陝西副考官。光緒元年(1875年)充國史館纂修。

四年(1878年),母喪歸籍,主講於廣州越華書院。光緒七年(1881年)入京,八年(1882年)充貴州鄉試主考官。十年(1884年),補國子監司業,曾上書開藝學,練鄉兵。十二年(1886年),浙江鄉試主考官。由中允升太子洗馬,充日講起注官、文淵閣校理。光緒十四年(1888年),以庶子任浙江提督學政,補翰林院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在廣州參與創辦《嶺學報》,任主編。兩年後卒。 著有《靈隱書藏紀事》、《朱子論語集注訓詁考》、《爾雅正郭》、《緝雅堂詩話》。[1]


《兩浙輶軒續録》

《兩浙輶軒續録》五十四卷,補遺六卷,為續補阮元, 首倡纂集《兩浙輶軒録》歷「六百日之久」而成。是浙江又一部大型的清代詩歌總集。全書共收詩人五千三百多家、詩作近一萬五千首,較全面、公允地展現了清代浙江詩壇的面貌,亦保留了大量可資考證的文獻資料,是了解、研究浙江文學、文化的資料淵藪。[2]

清代潘衍桐寫的《寄慨》中有:

「歲暮剖南瓜,瓜即卒歲資。

顏色亦自好,中有子離離。

來年子復子,依舊繞東籬。

東籬有嫣花,非不美及時。

一經秋霜來,零落辭故枝。

瓜瓞慶綿綿,物類恆如斯。 」等等。


相傳南瓜是在明代的時候傳入我國。

明代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中提到南瓜:

「氣味甘、溫、無毒 」「補中益氣」。

但古人也認為南瓜吃多了會髮腳氣黃疸,

還認為南瓜「同羊肉食,令人氣壅」,

《南瓜》的別名還有番瓜、北瓜,筍瓜、方瓜、麥瓜、金冬瓜、金瓜等等。

南瓜可以用來做菜吃——

清代袁枚編寫的《隨園食單》中有:

「楊蘭坡明府,以南瓜肉拌蟹,頗奇」。

也可以用來代替糧食——

清代劉汝驥編寫的《陶甓公牘》中有:

「南瓜即番瓜,黃老者佳,米貴之時,以為正餐,頗熬飢。」

其實,南瓜在古代不是那麼被人們看好。

清代張鳳羽編寫的《招遠縣誌》中有:

「番瓜,野人所食,非佳品也」。

而現代營養學家發現南瓜能預防食管癌胃癌

對防止結腸癌也有一定的功效,

能降血糖降血壓,預防前列腺,預防中風等。[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