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半岛
澳门半岛(葡语:Península de Macau,英语:Peninsula of Macao)是组成中国澳门的三部分之一,是澳门居民的主要聚居地,也是澳门最早开发的地区,有超过四百年的历史。位于澳门半岛的澳门历史城区于2005年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1]。澳门半岛原是海岛,后因西江上游带来的泥沙冲积成一道南北方向的沙堤,使这个小岛成为与大陆一体相连的半岛。
目录
行政区划
澳门半岛由五个堂区组成,分别是:花地玛堂区、圣安多尼堂区、大堂区、望德堂区、风顺堂区。澳门半岛的平地大部分由填海取得。澳门半岛的面积约为9.1平方公里。人口约38.8万人。
地理环境
澳门半岛开发最早,分布着澳门的市区,是中国澳门的行政、经济、交通、文化中心的所在,绝大部分人口和工商业均集中于此。澳门半岛为一条狭长的地带,形状像是一只靴子,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最宽约为1.8公里,面积9.1平方公里。半岛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与华南沿岸山脉震旦走向相同。东北端以宽约240米的陆地与珠海市相连。长轴线从东北的关闸至西南的半圆形地(妈阁嘴)长约4公里,西北—东南走向的短轴线则从沙梨头海边至新口岸最新填海地区东南角长约2.5公里。半岛上有莲花山、东望洋山(松山)、炮台山、西望洋山和妈阁山等山脉,其中最高的是松山,海拔93米,其他大都在海拔50-75米左右。半岛上除了连岛沙洲和附属堆积地区较平坦外,大部分是丘陵。由于不断地移山填海,使半岛的面积也不断增加,差不多约有半数土地是填海造成的。半岛的东西两岸地形各不相同,东岸面对大海是外港,风浪较大,因海水侵蚀有不少海崖和海穴,主要有港澳码头;西岸岸线较平直,面临内河是内港,受西江影响而沉积淤塞,沿岸有20多个码头,主要是货运及内河客运;南环海岸海水较深,堤岸迂回,建有两座通向氹仔的跨海大桥,一长2570米,1974年通车,另一长约4400米,1994年通车;东北方部分地区则已填筑成地。
澳门半岛在数千年前为一海上小岛(澳门岛),是万山群岛的一部分,其后因珠江口西侧的泥沙而令珠海和澳门之间形成一连岛沙洲(现址于的关闸),澳门岛才开始与中国大陆相连,加上多年的填海才形成澳门半岛。
澳门半岛的北面关闸地区和广东省珠海市拱北连接,西面与同属珠海市的湾仔对望,南面与氹仔隔海相望,东北面则与香港的大屿山隔珠江入海口相望。
澳门半岛的最高点为东望洋山北峰,高度为海拔93米。
澳门半岛和氹仔岛之间有三条大桥连接。分别为嘉乐庇总督大桥(1974年落成)、友谊大桥(1994年落成)和西湾大桥(2004年12月落成)。
澳门半岛上有两个港口,分别为西面的内港和东面的外港。外港的外港码头是现时来往香港与澳门的主要途径。
港珠澳大桥澳门落脚点位于澳门半岛东北区明珠。
视频
澳门半岛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军网,2019-12-5
- ↑ 2019第66届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时间+地点+门票)订票指南,大河票务网,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