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浣布
《火浣布》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作品。乾隆皇帝姓愛新覺羅,名弘曆[1]。清康熙五十年生,嘉慶四年死〔1711—1799年),年八十八歲他在位六十年,傳位於皇十五子顒琰即嘉慶帝。
“ |
聞有火浣布,出蜀越巂廳。 取視敕督臣,隨獻言情形。 番地五蠻山,草根石縫生。 又號不朽木,其性純陰精。 績以織為布,窮檐日用恆。 油漬或致污,投火烈焰明。 焰息布如洗,因以數段呈。 試之如所言,火浣誠副名。 初非奇特物,未見斯疑驚。 耆薄爾雅疏,大秦漢書評。 艷稱異域珍,耳食傳虛聲。 |
” |
— [清]弘曆 |
目錄
乾隆時期
乾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國庫日漸充實。乾隆時期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再次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最大化,近代中國的版圖也由此正式奠定。
康乾盛世時期,清朝的領土幾經擴張。到乾隆年間平定新疆,整個清帝國版圖達到空前擴張,僅次於元。北起自外興安嶺以南,東北至北海,東含庫頁島[2],西至巴爾喀什湖以東,繼承了1758年準噶爾汗國的邊界,形成了空前「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史稱「漢、唐以來未之有也」。
參考文獻
- ↑ 大清王朝愛新覺羅·弘曆—乾隆皇帝,中國掌權最久的帝王!,搜狐,2018-09-08
- ↑ 清朝究竟是怎樣把中國曾經的第一大島——庫頁島弄丟的? ,搜狐,202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