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庫頁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庫頁島
薩哈林島(庫頁島)[1]
原圖鏈接庫頁島
出生 22x20px 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
國籍 22x20px 俄羅斯
原圖鏈接庫頁島:唐朝黑水都督府

庫頁島[2],俄語名為薩哈林島(俄語:Сахали́н羅馬化Sakhalin[3]、日語名為樺太島(日語:桦太岛からふととう Karafuto tō */?[4]俄羅斯聯邦最大的島嶼,位於北太平洋日本以北,緊鄰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屬於薩哈林州

其地形南北狹長,外形像一條魚,有超過6000條河流及1600個湖泊,主要河流有特米河波羅奈河

冬季氣候寒冷,夏季短暫且涼爽多霧,地理處於地震帶。年降雨量平原地區500毫米,山地1200毫米。島上擁有豐富的天然氣、森林與石油、煤礦資源及漁業。

庫頁島面積約7.6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9.3萬人(2010年1月1日估計)[5],居住在該島上的主要民族有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韃靼人雅庫特人鄂溫克人等。其中俄羅斯人數量最多,占人口總數的80%以上。

最大城市為南薩哈林斯克[6]

庫頁島為三朝的最大島嶼,當地居住著遊牧民族,中國古代稱其為苦葉苦兀骨嵬黑龍嶼。19世紀時清政府未有效管轄該島,僅派員數年巡查一次。

1858年,俄羅斯帝國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使清朝割讓庫頁島。

1905年,日本通過《朴資茅斯條約》獲得庫頁島南部(北緯50°以南)。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間,日本曾統治庫頁島全境。

原圖鏈接庫頁島風光

1945年2月11日,英美領導人於《雅爾塔協定》中與蘇方達成協議,承諾戰後將日本控制的庫頁島南部交予蘇聯,同年8月8日,蘇聯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占領庫頁島全境。日本在《舊金山和約》放棄庫頁島南部(北緯50°以南)和千島群島的主權。

目前庫頁島全境皆屬俄羅斯薩哈林州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承認該島全境為俄羅斯領土。惟日本聲稱其在《舊金山和約》中僅聲明放棄自身對庫頁島南部的主權、但未承認蘇聯對其擁有主權,以此認為庫頁島南部「主權未定」。[7]

名稱來源

庫頁島在中國唐代稱「窟說」(音悅)或「屈設」。唐朝把窟說部當作是靺鞨諸部之一,但是可能其實是阿伊努人,因爲今天俄語把千島群島稱爲庫里爾群島(Курильские острова),「庫里爾」與「庫頁」讀音相近。「窟」(кур、kur)被認爲音譯自阿伊努語的「人」。kur,也是阿伊努人的自稱。「說」(ил、il)(音悅)可能源自古阿伊努語的「地」,因爲今天阿伊努語ya的意思是陸地或岸。「窟說」(кур-ил、kur-il )即「吾等人的陸地」。

古時外東北地區地名都與「黑夜」扯上關係,庫頁島曾經分為三國,「流鬼國」、「夜叉國」及「驅度寐國」,滿語薩哈林是「黑」的意思,這跟北極的極夜現象有關,越往北冬天的夜長越長,所以是音譯與意譯相結合起了這麽些名字。

原圖鏈接庫頁島:元朝遼陽行省

元代稱「骨嵬」,明代稱「苦夷」或「苦兀」。元代「骨嵬」和明代「苦兀」是指當時島上的原住民阿伊努人[8]

清代稱「庫葉」、「庫野」或「庫頁」,都是音譯自同一詞。此島的俄語名稱「薩哈林」來自於滿語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ᡠᠯᠠ
ᠠᠩᡤᠠ
ᡥᠠᡩᠠ
」(sahaliyan ula angga hada),意為黑江嘴頂;俄語「薩哈林」(Сахали́н)音譯自該島滿語名的第一個詞「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sahaliyan),該詞是「黑」的意思。

阿伊努人將該島稱為「カムイ・カラ・プト・ヤ・モシリ」(kamuy-kar-put-ya-mosir),意思是「神在河口創造的島」。日本江戶時代起開始以唐渡之嶋カラフト北蝦夷地唐太樺太等多種名字稱呼該島,其中「唐太」、「樺太」假名寫作「からふと」,都是對阿伊努語kar-put」音譯。明治時代,為削除中國的影響,廢棄「唐太」之名,正式定名為「樺太」。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的地圖將之標記為薩哈林島(庫頁島)[1][9]根據中國國家測繪局2003年5月9日發布的《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定》第十七條規定,漢語版地圖中「薩哈林島」之後必須括注中國名稱「庫頁島」,漢語拼音版地圖和外文版地圖除外。[10]中國大陸官媒對此島譯名不統一,有時候翻譯作「薩哈林島」[11],有時候翻譯作「庫頁島」[12]。中華民國的官媒也多用「庫頁島」。[13]不過相較於俄文名「薩哈林島」,「庫頁島」之名在兩岸三地的華人中更為常用。

日本人習慣稱該島為「樺太島」。日本出版的地圖中,將此島標記為「サハリン(桦太)」,該島南部原樺太廳轄境被標識為「主權未定」。

原圖鏈接庫頁島:明朝奴兒干都司

地理

庫頁島南北長達950公里,面積7.64萬平方公里,距離莫斯科10,500公里[14]。寬度26到160千米。

庫頁島位於阿穆爾河黑龍江)出海口東部、東面和北面臨鄂霍次克海、西隔韃靼海峽與大陸相望、南隔拉彼魯茲海峽(宗谷海峽)與日本北海道相對。北部地勢較低,中南部多山,最高點海拔1609米。

島上富有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森林或灌木叢覆蓋面積5萬平方公里左右,林區占四分之一。在島的北部和中部有4億立方米蓄積量的雲杉松樹和落葉松。在北部也有油井和天然氣。煤在島上分布很廣,煤礦的蘊藏量共190億噸,東岸的煤主要為褐煤[15]。漁業資源發達。庫頁島海岸線彎曲較少,缺乏良港[16]

由於該島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因此地震頻繁。

原圖鏈接庫頁島:美國歷史教科書中1760年清朝疆域圖

氣候

庫頁島屬於大陸性氣候,氣候寒冷,夏季短暫,冬季長達六個月,冬天的平均氣溫都在-19℃至-24℃之間,較北方的地區氣溫可低到-40℃。若干港口長期冰封。北部封凍達八個月之久。年降水量500-1200毫米。

人口

約49.3萬人(2010年)。

歷史

早期歷史

冰河時期,庫頁島與大陸相連。庫頁島自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自3世紀至13世紀期間,鄂霍次克海沿岸一帶存在過鄂霍次克文化,分佈於今日北海道、庫頁島及千島群島南部一帶。這一文明與科里亞克人尼夫赫人相關,而與北海道的續繩文文化擦文文化不同。在此時期,阿伊努人生活在庫頁島的南部,鄂羅克人生活在中部,尼夫赫人生活在北部。

中國古代文獻記載稱,以赫哲族鄂倫春族為代表的通古斯人生活在此島,主要靠打獵、捕魚為生[17]

中國在唐代就已經發現了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並且沿着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航行。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朝在伯力(今哈巴羅夫斯克)設置黑水府,置黑水軍,對黑水靺鞨地區實施有效的行政管轄,並勘探了今天的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

《新唐書·北狄傳》記載:「黑水西北又有思慕部,益北行十日得郡利部,東北行十日得窟說部,亦號屈設,稍東南行十日得莫曳皆部。」

庫頁島在唐代屬於靺鞨窟說部,庫頁一詞就來自於「窟說」、「屈說」。因為當時靺鞨部的勢力比較強大,「窟說」沒有直接向唐朝朝貢,而是附屬於靺鞨流鬼國向唐朝進貢,其王子可也余志也來到唐朝都城長安,並且接受唐朝的冊封,唐朝賜可也余志騎都尉的官職。流鬼國可能是堪察加半島鄂霍次克文化的一個部落。史載流鬼國的使臣「三譯而來朝貢」,先由窟說部把流鬼國的語言翻譯給黑水靺鞨,再由黑水靺鞨翻譯成自己語言,最後翻譯成漢語。

日本可能在此時期亦同庫頁島的原住民開始接觸。據《日本書紀》記載,阿倍比羅夫齊明天皇六年(660年)三月北伐肅慎Mishihase。此肅慎與中國古代文獻的肅慎指的是不同的民族,現代日本學者推測其是對庫頁島鄂霍次克文化的部落的稱呼,為尼夫赫人的祖先。[18][19]

原圖鏈接庫頁島:哈佛大學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表明日本在18世紀占領了庫頁島最南端

高麗史》忠烈王13年(1287年)9月條記載,「東真骨嵬國萬戶帖木兒領蠻軍一千人罷戍還元,來謁公主。」東真又稱東夏,是蒲鮮萬奴建立的女真族政權,為金朝的派生國家。據此推測,骨嵬在金朝可能屬於女真族的一部。

1264年,庫頁島上的部落吉里迷(或作吉烈滅,尼夫赫人)向蒙古汗國控告骨嵬(或作苦夷,阿伊努人)和亦里於(不詳,可能是鄂羅克人)對自己的侵略。隨後,蒙古派兵3000人入侵庫頁島モンゴルの桦太侵攻,骨嵬向蒙古汗國朝貢。

1284年,骨嵬反元。1285年,元朝奴兒干地方設置東征元帥府,任命聶古帶為征東招討司,對骨嵬進行征討;隨後隸屬於遼陽等處行中書省,以強化對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等地的管理。在吉里迷的斡旋下,骨嵬於1308年向元朝降伏,承諾每年繳納毛皮稅,以海東青水獺海豹皮等為貢獻。自此庫頁島所有部族臣服於元朝。

1368年,元朝滅亡,蒙古可汗敗走漠北,失去了對此島的控制[8]

15世紀初,明朝北伐至黑龍江下游,女真各部開始臣服於明朝。1410年,該島東部駑烈河流域的鄂羅克族酋長率先向明朝進貢,以其地設置兀烈河衛

1411年,明朝在外滿洲特林設置奴爾干都指揮使司,以招撫外滿洲的女真諸部。1412年,北部近海處的尼夫赫族酋長入貢,以其地置囊哈兒衛

1428年,中部波羅奈河流域的鄂羅克族酋長亦入貢,以其地設波羅河衛。三衛皆隸屬於奴爾干都司。為了更有效地管理黑龍江下游以及庫頁島等地區,明朝曾先後十次派太監亦失哈出巡奴兒干地方,在當地建立永寧寺,並樹立永寧寺碑,以記載管理當地之事。亦失哈又於1413年視察了庫頁島。

1430年,明宣宗派都指揮康旺王肇舟佟答敕哈等人前往奴兒干都司,撫恤軍民。[8]奴兒干都司於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廢棄,此後三衛不再向明朝進貢。

原圖鏈接庫頁島:清朝將庫頁島劃入吉林將軍治下的三姓副都統衙門的轄境之中

日本探險家的到來

1616年,根據魏源所著《聖武記》記載:「太祖遣兵四百收瀕海散各部,其島居負險者刳小舟二百往取,庫頁內附,歲貢貂皮,設姓長、鄉長子弟以統之。」。清朝建立後,庫頁島先被劃歸寧古塔副都統管理,1715年後,又歸三姓副都統管轄。島上居民需每年到黑龍江下游的普祿鄉向清廷進貢貂皮[8]

與此同時,日本亦開始試圖控制庫頁島。1485年,庫頁島的阿伊努族酋長向日本蝦夷管領安東氏的代官武田信廣進獻銅雀台。1593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命令松前慶廣對阿伊努人進行「保護」,並承認其徵稅的權利。1603年,松前藩在宗谷設立利尻、禮文、樺太三司。翌年,德川家康黑印狀黒印状發給藩主松前公廣松前公広,承認其對蝦夷的壟斷貿易權。

1635年,松前公廣派村上掃部左衛門巡視庫頁島。此後又於1650年、1689年及1700年先後派家臣巡視該島[4]。1644年,松前藩繪製全國地圖《正保御國繪圖》時,首次將北海道與庫頁島等原住民居住地納為日本領土。1679年,松前藩在庫頁島的久春古丹(今科爾薩科夫)建造臨時性的漁民居住所,日本漁民開始對庫頁島開拓,與當地阿伊努族居民進行貿易[4]

1689年,清朝與沙皇俄國簽定《尼布楚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南為中國領土,但當時俄國人並不知曉庫頁島的存在。1709年,康熙帝派遣三位耶穌會修士測量全國版圖,耶穌會士得知有一大島,翌年第二支由滿人組成的測量隊成功地橫渡韃靼海峽到了庫頁島。在滿文版本的地圖中,庫頁島被正式命名為「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ᡠᠯᠠ
ᠠᠩᡤᠠ
ᡥᠠᡩᠠ
」(sahaliyan ula angga hada),意為「黑江的嘴頂」。

原圖鏈接庫頁島:1833年德國Gotha出版的地圖承認庫頁島屬於中國

雍正十年(1732年)清朝成立三姓副都統衙門,衙門成立時規定「居住海島之庫頁費雅喀人貢貂,則由三姓副都統衙門派出官兵,前往約定之奇集噶珊收集貢貂並頒賞烏林。如不前來約定之地,則令官兵尋入海島,喚起前來,徵收貂皮並頒賞烏林。」[20], 同年「招撫居住于海島上特門赫圖舍等處庫頁費雅喀人146戶,令其貢貂」[21]。其次,清廷通過被喚作「薩爾罕錐」的旗人女兒與當地部落聯姻來加強聯繫,聯姻要求很高,必須由皇帝親自批准。男方還要準備聘禮,通常需要三百零四張貂皮,還有各種顏色的狐狸皮若干,而平時每次納貢只要一張貂皮。清廷也會準備豐厚的嫁妝,主要是衣物,但也有「牛二頭,犁、鏵、犁碗各一對」這樣的農業用具被放到嫁妝里[22]

1738年至1739年,探索日本航線的沙俄中尉什潘別爾克蝦夷人處得知了庫頁島的存在。1742年:俄國探險者舍利京克勘探了幾近整個庫頁島的東海岸,沙俄開始意識到庫頁島在遠東地區的重要性。1783年至1787年,法國航海家拉彼魯茲對黑龍江口和庫頁島進行了勘察其間發現了宗谷海峽(拉彼魯茲海峽)[4]。1785年,江戶幕府派遣工部吏山口鐵五郎等五人及隨從人員分兩路勘察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得出結論:「庫頁島的北部是隸屬於清朝的。」[4]

日俄對抗時期

1799年,沙皇俄國批准成立俄美公司,其任務是鞏固沙俄在北太平洋地區的領土以及奪取黑龍江口、庫頁島地區。1806年10月10日,俄美公司軍官赫沃斯托夫的艦隊在庫頁島南端的久春古丹襲擊了松前藩藩主的稅務所,焚燒倉庫,並宣布將庫頁島收歸俄國所有。次年,江戶幕府遠山景晉趕赴庫頁島,將庫頁島收歸幕府直轄,又命令仙台會津兩藩派兵駐守庫頁島,直到1814年才將對該島的管轄權交還松前藩[4]

1808年:江戶幕府發布「俄船驅逐令」,指令沿海各地:「今後無論在何處海面發現俄船,應即嚴加驅逐,如敢靠岸,應迅即逮捕或處死。」同年,江戶幕府相繼派遣最上德內松田傳十郎間宮林藏到庫頁島勘察,初步得出庫頁島是一個島嶼的結論。松田傳十郎在庫頁島最西端建立「大日本國國境」之國境標。1809年,間宮林藏再次勘察庫頁島,並沿黑龍江溯流而上,訪問了清朝在黑龍江下游德楞設立的地方政府[8]。由此,日本人第一次確切地得知庫頁島是一個島嶼,稱其為「北蝦夷」。

1850年8月1日,涅維爾斯科伊到達庫頁島北部的庫艾格達岬,升起俄國國旗並宣布:「現在阿穆爾河口、薩哈林和韃靼海峽沿岸地帶已納入俄國版圖,它們不可侵犯並受到武力保護。」[4]。1853年4月,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俄美公司占領庫頁島,並命令涅維爾斯科伊在庫頁島東西兩岸各建立一個哨所。同年8月,涅維爾斯科伊在庫頁島東岸登陸,建立了以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命名的哨所,並宣布庫頁島主權為俄國所有[8]

1852年5月,沙俄遠東政策委員會普提雅廷為代表赴日進行談判。1855年2月7日,日俄雙方在伊豆下田簽訂《日俄和親通好條約》,規定千島群島中擇捉島以南歸日本領有,以北為俄國領有;庫頁島維持原狀,不另定國界[4]。1854年,忙於克里米亞戰爭的沙俄暫時從庫頁島撤軍。

原圖鏈接庫頁島:薩哈林州行政區劃

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後,沙俄趁英國及法國對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機,於1856年派兵重占庫頁島,並將該島劃歸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直轄。1859年8月,沙俄遠東總督姆拉維約夫率九艘軍艦抵達日本,提出千島群島以北緯48°線劃界,庫頁島整體為沙皇俄國所有,江戶幕府予以拒絕[8]。1860年11月14日:鴉片戰爭後,清廷走向衰落。在強迫中國簽訂《璦琿條約》後,沙俄又以調停第二次鴉片戰爭為藉口,強迫中國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及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合共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於俄國。

1862年,江戶幕府派竹內保德使團赴聖彼得堡進行談判,並提出庫頁島以北緯50°線劃分日俄邊界,而俄方堅持千島群島以北緯48°線劃界,庫頁島整體為沙皇俄國所有,談判未獲成功。1866年,江戶幕府再次派遣箱館奉行小出秀實赴俄談判。1867年3月30日,日俄雙方在聖彼得堡草簽《日俄樺太島假規則》,其中規定俄國把俄屬千島群島中的得撫島知理保以島等四島割讓與日本;庫頁島整體為沙皇俄國所有;允許日本國民在庫頁島居住。但是日本幕府拒絕批准此條約並告之俄方,庫頁島繼續保持原來的雜居狀態[8]。沙俄亦開發島上資源;例如華工經由香港(不一定代表這些華人苦力來自香港)往庫頁島的西岸參與煤礦的開採。[來源請求]

俄羅斯帝國時期

1875年5月7日,日本與俄國簽訂《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俄國把千島列島北部給予日本,換取日本不再宣示對本島的權利。日本宣布完全放棄本島的領有權,全島歸由沙俄管治。為加強自身對庫頁島的控制,俄羅斯自1857年開始就將這裡作為犯人的流放地。1890年,俄羅斯作家契訶夫隻身一人來到島上進行實地考察。[23] [24]此次考察之後,契訶夫出版了報告文學庫頁島旅行記Sakhalin Island (Chekhov)》,庫頁島的卡托加被形容為地獄般的慘狀。

日俄南北分治時期

原圖鏈接庫頁島居民收藏的乾隆四十年文書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日軍全面佔領庫頁島。1905年9月5日:根據日俄戰爭後的《朴茨茅斯和約》,俄國需割讓本島北緯50度以南的領土與日本。日本在割讓地設立樺太民政署。1907年3月15日,樺太民政署升格成為樺太廳。1908年3月31日,日本內務省發出告示《樺太地名改正》,將一些地名用日語漢字進行重新命名,如「弗拉季米洛夫卡」(ウラジミフロカ,俄語:Владимировка)更名為「豐原」(今南薩哈林斯克),阿尼瓦灣アニワ湾,俄語:Залив Анива)更名為「亞庭灣」,用以削弱俄羅斯對庫頁島的影響。

1909年,俄國在庫頁島北部建立,首府為亞歷山德羅夫斯克

1915年6月26日,日本發表《勅令第101号桦太ノ郡町村编制ニ关スル件》,在庫頁島南部設立17郡4町58村。1918年,日本趁俄國十月革命發生時,向西伯利亞再次出兵,並佔領庫頁島北部,直到1925年1月24日,在北京簽訂了《日蘇基本條約》(另稱日蘇北京條約),日本才撤兵,日蘇兩國建交,但蘇聯依照條約把北庫頁島的石油開採與煤炭開採權限讓渡給日本45年。即「北庫頁島利權」。由日本五大企業成立北辰會(辛迪加)開採。1929年,日本設置拓務省,「樺太廳」編入拓務省。1929年3月26日,樺太廳町村制進行公示,町村開始自治制

1941年4月簽訂《日蘇中立條約》前的談判中,蘇聯要求日本書面承諾在數月內放棄「北庫頁島利權」。隨後蘇德戰爭爆發,日本未履行承諾。1943年日本戰局不利,為防止蘇聯放棄中立,日本主動要求與蘇聯談判放棄「北庫頁島利權」,1944年3月30日雙方簽署議定書,北庫頁的日方企業資產作價500萬盧布,並於隨後五年每年提供五萬噸石油。1942年11月1日,日本拓務省與其他省廳因為一元化計劃而合併成為大東亞省。樺太廳改為隸屬於內務省之下。1943年4月1日,庫頁島編入日本本土,屬於北海地方

戰後時期

1945年2月11日,英美於《雅爾塔協定》中承諾將庫頁島南部歸還蘇聯,1945年8月8日日蘇戰爭爆發,蘇軍進攻庫頁島,於8月28日全面控制本島。1946年2月2日,蘇聯發表宣言,宣布占有庫頁島全島及千島群島,又在島南部和千島群島建立南薩哈林州。庫頁島及千島群島的大和族阿伊努族全部被蘇聯政府驅逐出境,遣送回日本。三分之一的朝鮮族獲准留在了島上。

1947年1月2日,蘇聯將庫頁島北部與南薩哈林州合併為薩哈林州,並改由聯邦直接管轄。1951年9月8日,日本舊金山和會上發表宣言,宣布全面放棄對千島群島、1905年9月5日獲得之庫頁島南部,以及鄰近各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1983年9月1日:大韓航空007號班機在庫頁島西南方的公海被蘇聯國土防空軍Su-15攔截機擊落,導致269人死亡。

主要城市

原圖鏈接庫頁島:庫頁島地形地圖

相關工程

普京於2018年7月24日下令修築連接庫頁島及俄羅斯本土的跨海大橋,大橋設計全長580公里,落成後將是全球最長的大橋,預料成本至少達數十億美元[25]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引用

  1. 1.0 1.1 中國地名委員會. 外國地名譯名手冊. 商務印書館. 1993: 639. ISBN 7-100-00798-4. 
  2. 中華百科全書,庫頁島一文
  3. 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中國地名委員會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ISBN 7-100-00798-4
  4.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高福順; 李明娟. 日俄對庫頁島的爭奪. 東北史地. 2008, (1): 45–49. 
  5. Численность населения Сахалина и Курил составляет 510,9 тыс. человек. sakhalin.info. 2010-02-03 [2010-10-03] (俄語). 
  6. 中國—俄羅斯博覽會. 俄羅斯薩哈林州. 中國—俄羅斯博覽會. 2007-06-04 [2016-06-02]. 
  7. 北方領土問題に関するQ&A. [2019-01-31]. 
  8.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高福順. 庫頁島的地理髮現與日俄對庫頁島的爭奪. 長春師範學院學報. 2002年3月, 21 (1): 22–25. 
  9. 《世界地圖冊·地形版》,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ISBN 978-7-5031-7309-7
  10. 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定(國家測繪局2003年5月9日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測繪局. 2006-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9). 
  11. 俄羅斯為爭議島嶼接通海底光纜. 人民網. 2019年02月27日. 
  12. 宗谷海峽:日本海的北大門. 人民網. 2019年04月18日. 
  13. 俄兩架戰鬥機訓練時擦撞 一死一生還,中央社
  14. 柯爾比,上海師範大學譯 pp.235
  15. 柯爾比,上海師範大學譯 pp.236-237
  16. 柯爾比,上海師範大學譯 pp.236
  17. 愛努文化的解說
  18. オホーツク人のDNA解読に成功ー北大研究グループー 北海道新聞2012年6月18日朝刊
  19. 「消えた北方民族の謎追う 古代「オホーツク人」」北大が調査 朝日新聞2009年2月4日
  20. 三姓副都統衙門滿文檔案譯編. : 461頁. 
  21. 三姓副都統衙門滿文檔案譯編. : 460頁. 
  22. 三姓副都統衙門滿文檔案譯編. : 402頁. 
  23. Haviland, Charles, Sri Lanka commemorates its Chekhov connection, bbc.com, December 29, 2010 : 離開庫頁島後,契訶夫乘船經香港、新加坡,11月到達科倫坡。
  24. Kamalakaran, Ajay, Sakhalin to Moscow: How a brief Asia trip revived Chekhov’s sagging spirits, 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 June 3, 2016 : 離開庫頁島後,契訶夫乘船從海參崴出發,經香港新加坡,到達科倫坡
  25. 普京下令興建庫頁島跨海大橋,全長580公里勢成全球最長 東方頭條 2018-07-25

來源

書籍
  • (中文) 斯圖爾特·柯爾比:《蘇聯的遠東地區》,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地理系 翻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6年 內部發行,統一書號 12171.12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