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火炭母中藥名。赤地利為雙子葉植物藥,為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乾燥地上部分,其味辛、苦,性涼;有毒。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平肝明目,活血舒筋之功效。用於痢疾,泄瀉,咽喉腫痛,白喉,肺熱咳嗽,百日咳,肝炎,帶下,癌腫,中耳炎,濕疹,眩暈耳鳴,角膜雲翳,跌打損傷。[1]

火炭母

目錄

入藥部位

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地上部分。

性味

味微酸、微澀,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利濕消滯,涼血止癢,明止退翳。[2]

主治

用於痢疾,消化不良,肝炎,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白喉,百日咳,角膜雲翳,乳腺炎,黴菌性陰道炎,白帶,癤腫,小兒膿皰,濕疹,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皮膚風熱,流注關節,癰腫疼痛:用火炭母草葉,搗爛於垍器中,以鹽酒炒,敷腫處,經宿一易。(《普濟方》)

急慢性菌痢:火炭母、野牡丹各60g。水煎,每日一劑,分三次服。對慢性菌痢,可以同樣劑量做保留灌腸,每日2次,7~10天為一療程。(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用法用量

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炮製方法

採收,鮮用或曬乾。

生理特性

火炭母草,多年生草本,長達1m。其莖扁圓柱形,有分枝,長30-2500px,節稍膨大,下部節上有鬚根;表面淡綠色或紫褐色,無毛,有細棱;質脆,易折斷,斷面灰黃色,多中空。葉互生,多捲縮、破碎,葉片展平後呈卵狀長圓形,長5-10m,寬2-112.5px,先端短尖,基部截形或稍圓,全緣,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近無毛;托葉鞘筒狀,膜質,先端偏斜。氣微,味酸、微澀。常生于山谷、水邊、濕地。[3]

產地

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評價

本草品匯精要》:「去皮膚風熱,流注,骨節癰腫疼痛。」[4]

這種「慾火」而生的火炭母, 不僅果子美味, 藥用價值還很高

參考文獻

  1. 火炭母草. [2019-10-20]. 
  2. 火炭母草在臨床上有什麼應用呢. [2019-10-20]. 
  3. 火炭母. [2019-10-20]. 
  4. 火炭母草. [201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