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龍
靈龍靈龍是一種鳥臀目、鳥腳亞目的恐龍,生活在侏羅紀中期的亞洲,它是小型的植食恐龍,約1.2米長,0.6米高,其名字的意思是「靈敏的蜥蜴」。所以單從名字上看,就能知道這是種很靈活的動物 。生活於侏羅紀中期的東亞。它的名字是來自拉丁文的「靈敏」的意思,是因它輕盈的骨骼及長腳而命名。
目錄
形態特徵
分布範圍
物種分類
雖然靈龍化石是這麼完整,但仍然被分類在鳥臀目的不同地方。它原先被分類在法布爾龍科,但很多古生物學家都認為它不是有效的科。 幾個近期的研究,包括親緣分支分類法分析,發現靈龍是真鳥腳類中最為原始的物種。真鳥腳類包含了所有比畸齒龍科更衍化的鳥腳下目動物。 另外,畸齒龍科並非一般地被認為是鳥腳下目,而是更為接近包含角龍下目及腫頭龍下目的頭飾龍類。在一個近期的親緣分支分類法分析中,靈龍被發現是在一個頭飾龍類的演化支里,比畸齒龍類還原始的位置。
靈龍亦被認為是其他的分類,包括鳥臀目當中,鳥腳下目及頭飾龍類的共同原始物種。 彭光照在其1992年的較詳細描述中,在靈龍屬中加入了另一個新種。這個種稱為多齒鹽都龍(學名Yandusaurus multidens)。由於這個種並非屬於鹽都龍屬及它與勞氏靈龍的相似,它於是被更名為多齒靈龍(Agilisaurus multidens)。 其他科學家卻不認同這個種屬於鹽都龍屬或靈龍屬。於2005年,這個種再一次被分類在只有它自己的屬中。這個屬稱為何信祿龍。幾個研究亦同意這個種比靈龍較衍化。鹽都龍及何信祿龍都是在大山鋪中被發現 。
名稱由來
恐龍,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由來已久。直到古生物學家曼特爾[1]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認定這是一群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
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查理德·歐文創建了「dinosaur」這一名詞。英文的dinosaur來自希臘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動物)。對於當時的歐文來說,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動物」是指大的滅絕的爬行動物。實際上,那個時候發現的恐龍並不多。自從1989年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2]後,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龍的遺蹟。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龍至少有650至800多個屬(古生物學上的種屬,不完全同於現代動物的分類方式)[3]。 後來,中國、日本等國的學者把它譯為恐龍,原因是這些國家一向有關於龍的傳說,認為龍是鱗蟲之長,如蛇等就素有小龍的別稱。
視頻
靈龍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最早發現恐龍的人:英國人吉登恩·曼特爾(圖),搜狐,2013-01-02
- ↑ 南極洲有恐龍嗎?——揭秘南極大陸神秘過往,網易,2019-01-18
- ↑ 恐龍71545,豆丁網,201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