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网络 的图片

炒山栀(Gardenia jasminoides),又名木丹、鲜支、卮子、桃、水横枝支子花、枝子花、山栀花、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玉荷花白蟾花、大红栀、山枝子等,

常绿灌木,高达2m左右,白花有芳香,花期5~7月,果期8~11月,属茜草科栀子属植物。

目录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达2m。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2~7cm,

全缘;托叶2片,通常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芳香;花萼绿色,

圆筒状;花冠高脚碟状,裂片5或较多;花单生枝端,芳香;萼管倒圆锥形,有棱,

裂片线形,花瓣成旋转卷形排列,花开时成高脚杯状或碟状,5~6裂,初为白色,

后变为乳黄色;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子房1室。果卵圆形,黄色,为肉质果;有翅状纵棱5~8条;种子多数。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分布范围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南方各地有野生,生于山坡,路旁。

药材主产浙江、江西、福建;此外,四川、湖北、云南、贵州、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河南等地亦产。

主要价值

山栀的叶、花、果实及根均能入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的功效。

山桅子叶:用于跌打损伤。用鲜叶捣成糊状敷于患部,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其汁洗疳痔疗,散毒疮。常用鲜品30—120克。

山栀子花:清肺、凉血。用花三朵与蜂蜜少许同煎服,治肺热咳嗽,吐黄痰。用花数片,焙干末吹鼻治鼻血不止。

果实、根:治热性病虚烦不寐、黄鱼、淋病、目赤、咽痛、血痢、衄血、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等。常用量:

干品6—12克或鲜品倍量。山桅果实为黄疸型肝炎要药,常与茵陈、大黄配伍。治扭挫伤,

先将振子捣碎,研成粗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3—5天更换一次,肿胀明显者隔天换一次,骨

折者不宜使用。凡用于止血,须将根子碾碎置于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即可使用,称焦根子。

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性味归经

苦,寒。

①《本经》: "味苦,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医林纂要》: "苦酸,寒。" 入心、肝、肺、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心、肺、大小肠、胃、膀胱六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胃、肝、胆、三焦、胞络六经。"[1]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外用:研未调敷。

用药忌宜

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②《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处方名

山栀、山栀子、栀子、枝子、支子、生栀子、生山栀、山栀仁、山栀子仁炒栀子炒山栀焦栀焦栀子焦山栀姜栀子黑栀子黑山栀栀子炭

处方中写栀子、枝子、支子、山栀、山栀子均指生栀子。为原药材去杂质碾碎生用入药者。

炒栀子为净栀子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入药者。

姜栀子为净栀子用姜汁拌匀,吸干后再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入药者。

黑栀子又称栀子炭。为净栀子用武火炒至黑褐色,存性,喷洒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入药者。

蕉栀子为净栀子用大火炒到焦糊色入药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