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爪牙


爪牙(vassels),現多比喻為壞人效力的人,他們的黨羽,幫凶。是貶義詞。原意指動物的尖爪和利牙。古義是得力幫手的意思,屬於褒義。

中文名:爪牙

外文名:cat's paw

拼音:zhǎo yá

解釋:比喻為壞人效力的人

近義詞:走狗、幫凶

目錄

基本解釋

1. [claws and teeth]∶動物的尖爪和利牙

2. [tool; lackey; accomplice]∶黨羽,幫凶

爪牙廣布

例句

1、他是個甘願作侵略者爪牙的民族敗類。

2、這個總管果然是黑暗的爪牙。

詞語出處

(1)指武臣。

《詩·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

《漢書·李廣傳》:「將軍者,國之爪牙也。」

《漢書·陳湯傳》:「戰克之將,國之爪牙,不可不重。」

(2)指羽翼;輔佐的人。

後漢書·竇憲傳》:「憲既平匈奴,威名大盛,以任尚等為爪牙。」

唐中宗《賜成王千裡衣物勅》:「既曰爪牙,實稱心腹。」(《全唐文》卷一七)

(3)今多用作貶義。如:帝國主義的爪牙。

(4)還有動物的尖爪和利牙的意思。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5)得力幫手,一般是說武將。

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三國志

引證詳解

1. 人的指甲和牙齒。

①《呂氏春秋·恃君》:「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衛。」

②《初學記》卷五引 晉 楊泉物理論》:「石,氣之核也。氣之生核,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2. 動物的尖爪和利牙。

①《荀子·勸學》:「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②漢 桓寬 《鹽鐵論·險固》:「虎兕所以能執熊羆,服羣獸者,爪牙利而攫便也。」

③唐 盧綸 《臘日觀咸寧王部曲娑勒擒豹歌》:「歘然扼顙批其頤,爪牙委地涎淋漓。」

④《西遊記》第三四回:「虎鬥時,爪牙亂落。」

⑤冰心 《寄小讀者》二七:「看見過力士搏獅麼?當他屏息負隅,張空拳於猙獰的爪牙之下的時候,他雖有震恐,雖有狂傲,但他決不暇有蕭瑟與悲哀。」

3. 喻勇士;衛士。

①《詩·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 鄭玄 箋:「此勇力之士。」

②唐 陸贄 《普王荊襄江西道兵馬都元帥制》:「三事大夫竭誠於內,羣帥爪牙宣力於外。」

③《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 李都督 雖然驍勇,奈英雄無用武之地。手下爪牙看看將盡,嘆曰:『悔不聽 郭判官 之言,乃為犬羊所侮。』」

④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見天子坐殿上,爪牙森立。」

4. 比喻武臣。

①《漢書·陳湯傳》:「戰克之將,國之爪牙,不可不重也。」

②唐 顏真卿 《右武衛將軍臧公神道碑銘》:「公兄左羽林軍大將軍平盧副持節 懷亮 ,以 方虎 之才,膺爪牙之任。」

③清 顧炎武 《日知錄·夫子之言性與天道》:「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

5. 形容勇武。

①《國語·越語上》:「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②唐 元稹 《宋常春等內仆局令》:「勑:近制選內臣之善於其職者,監視諸鎮,蓋所以將我腹心之命達於爪牙之士也。」

③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爪牙之將,用不拘資。」

④《花月痕》第四回:「本爵欽承威命,統領之戎,招募悉拳勇之材,團練集爪牙之利。」

6. 黨羽;幫凶。

①《史記·酷吏列傳》:「是以 湯 雖文深意忌不專平,然得此聲譽。而刻深吏多為爪牙用者,依於文學之士。」

②唐 元結 《問進士》之一:「外以奉王命為辭,內實理車甲,招賓客,樹爪牙。」

③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諸常侍即縱橫爪牙自豎,要如蟠蟒學虬,未有吞海之意。」

④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劉庸夫》:「無非為一己之耳目爪牙,得以於中取利。」

⑤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二:「 郭全海 尋思『 滿洲國 』這麼一個大密探,藏在這兒一年多,沒有發覺,一定有爪牙。」[1]

參考文獻

  1. 爪牙,在線漢語詞典,引用日期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