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父亲晚年的读写生活(李晓东)

父亲晚年的读写生活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父亲晚年的读写生活》中国当代作家李晓东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父亲晚年的读写生活

父亲李中耀今年已经满80岁了,从辽宁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的职位离休一晃已经20年了,他前半辈子没少读书:伪满时在吉林师大读书;共产党执政东北后,他入学东北人民大学鲁迅文艺学院;1947年组织派他下乡搞土改;建国前后调他到文学杂志社、出版社任编辑、编辑室主任;以后又选送他到北京中央文学讲习所脱产学习文学创作,就在他毕业后可以更好地为党工作时,却被所在单位——黑龙江省文联以虚妄不实之词错定为“右派”。从此,父亲在政治上一直受压抑,尤其是文革期间又被挨批斗、关牛 棚、 没少遭罪,落得个瘦骨嶙峋,体弱多病。按有些老同志、老朋友的看法,父亲的寿命不会超过60岁。可是,已经已经年满80岁的父亲仍然活着。许多比父亲身体健康的老同志、老朋友早己相继去世,这也许得益于父亲学中医、重用脑的养生之道和他喜欢读书写作的良好习惯分不开的吧。

父亲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当右派期间,他自学了中医和针灸,免费为周围的工人、农民治病,病愈后的患者常来我家表示谢意。他尤其擅长医治疑难杂症,他的实践证明“儒能通医”。

父亲心胸开阔,能正确对待过去岁月的冤屈与得失,保持乐观健康的情绪,晚年更把读书写作做为自己人生的乐趣。父亲的信条是“人生至要是读书”“活一天就得做一天有意义的事”正是由于他天天读书学习、笔耕不缀,所以父亲每天的生活都特别充实。

父亲的住宅没有任何装修,既是其寝室又是书房的不到 20平米的房间里,除了门窗所在的两面墙外几乎全是书架,文学、历史、医药、教育......各类的书籍很广泛。此外,他还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杂志,并经常到书店、书市和图书馆溜达, 选购、阅览自己喜爱的书籍。一次,白发苍苍的他带着老花镜,再用扩大镜在图书馆阅报,被一位摄影爱好者抓拍。照片发表在《辽宁老年报 》上,有的网站还上了帖子。

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看报、看”新闻联播”, 读书和写稿。他比年轻人更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动态,因此他思想能及时跟得上形势的发展。前几年他每天读书看报写作的时间长达十个小时以上,可以说是“乐此不彼”。

离休后的父亲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从事“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和“青少年成才”工作,他曾在武汉湖北大学“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实验中心”任副主任和冯德全 (主任)一道工作,最早创办了全国性第一份《 早期教育函授学校 》 报纸,回沈阳后,他又和沈阳市妇联、市教育局、市电台等几家单位联办了《沈阳市早期教育函授学校 》,并培养出不少优秀儿童。他曾任辽宁省妇联家教研究会理事。也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早期教育资料,确认“早期教育”是培育优秀人才的基础和重要的渠道,发现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早期教育。

他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最主要的在于基础教育,可惜有些人对此重视不足;国家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可有些人却闲事太多,不能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业上,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甚至为此唏嘘。他不遗余力地写文章宣传“早期教育”。先后有很多文章在全国一些报刊上发表,还写成三部(80万字)书稿。

前不久,武汉的一家幼教报连续发表了父亲的几篇“大块”文章,还有一家出版社拟出版父亲写就的幼儿教育专著,这使已至暮年的父亲非常高兴,毕竟他二十几年的心血没有白白付出。

父亲生活非常俭朴,他说:“物质生活温饱而已,其它都是过眼烟云的事,绝不可在这方面浪费太多的时间。” 他对后人最大的要求就是“读书、教育孩子,为国家多做贡献……”对这一点,我早有深刻体会,我尊敬我的父亲,愿意成为父亲一样的人。[1]

作者简介

李晓东,就职辽宁开原市委宣传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