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特蘭西瓦尼亞

特蘭西瓦尼亞
原圖鏈接  



特蘭西瓦尼亞特蘭西瓦尼亞(拉丁語:Transsilvania,羅馬尼亞語:Transilvania或Ardeal,匈牙利語:Erdély,德語:Siebenbürgen中文由德語譯為錫本布爾根)舊地區名。指羅馬尼亞中西部地區。中世紀時特蘭西瓦尼亞山區坐落着一個公國。特蘭西瓦尼亞原受匈牙利王國統治,在土耳其攻占布達佩斯後,成為匈牙利貴族的避難所,抗拒突厥文化入侵,在一戰後,因1920年簽訂的特里亞農條約,成為羅馬尼亞一部份。

目錄

歷史

位於歐洲東南部,東喀爾巴阡山以西,多瑙河支流蒂薩河流域。居民除羅馬尼亞人外,其餘多為馬扎爾人(匈牙利人)。中世紀時特蘭西瓦尼亞曾是一個公國。十一世紀末開始,成為匈牙利王國的一部分。1867年,奧匈帝國成立,遂為其屬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瓦解,根據《凡爾賽條約》中的《特里亞農條約》,匈牙利於1920年割讓此地給羅馬尼亞。特蘭西瓦尼亞原為匈牙利王國之領土,在土耳其攻占布達佩斯後,成為匈牙利貴族的避難所,抗拒土耳其文化入侵,在一戰結束後後,成為羅馬尼亞的領土。羅馬尼亞列入國教科文組織的有一個自然遺產和七個文化遺產,有25個建築遺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中有中世紀城鎮,強化教堂,繪畫修道院,木製工藝製作和古老的達契亞遺址。多瑙河三角洲,1991年自然遺產,未列計劃內。摩爾達維亞教堂,1993年;在羅馬尼亞東北地區,距離遠排除了,霍雷祖修道院,1993年;在行程內可以夠得上的,但離簽證到期只有一天且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還款去,只能捨去。特蘭西瓦尼亞村落及其設防的教堂,1993,1999;詳見下。奧勒什蒂耶山的達基亞城堡,1999;在達契亞中心地帶胡內多阿拉附近,計劃內,在有限時間內與誒文城堡做了比較去了更為精彩的誒文城堡。錫吉什瓦拉歷史中心,1999;在行程內去了;馬拉穆列什的木結構教堂,1999;也非常精彩且有特點,在羅馬尼亞的東北未列入行程。對於一個只有一周的行程都看遍是不可能的,做行程時內心糾結無比,每一個都不想落下,因為很難再一次來到羅馬尼亞。我先把周邊交通路線長不便到達的地區排除了,重點放在羅馬尼亞中部中喀爾巴阡山環抱以內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那就是堡壘教堂和達契亞中心中世紀歷史中心。特蘭西瓦尼亞的堡壘教堂又把風格大概差不多的排除了,不在順路上的排除了,後來以實際參觀過程當中因時間不夠的又去掉一些,凡是去過的每一個都彌足珍貴難以忘懷,無一不精美無一不出類拔萃,養在深閨人未識,我在之前查資料的時候並沒有查到這些地方的功略,那能不能說其實我們就是到達這些中世紀堡壘教堂的第一批中國人呢!

特蘭西瓦尼亞堡壘教堂的一組世界遺產

這些世界遺產都被我列在了計劃里,凡是我去過的我會詳細介紹。但實際執行起來有時間限制很多沒有能行成,我把這些詳細資料貼出來包括這些遺產的位置和網站,我願意有興趣的人幫我完成,能讓我看到我沒能夠看到的是什麼。特蘭西瓦尼亞是擁有近二百個村莊的國家,由撒克遜人在13世紀和15世紀之間建造的強化教堂。不得不承受不斷的入侵者,教堂大部分時間所在的村莊的中心地帶,都有防禦牆,有能力庇護大量的人。這些教堂存留的很多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七個教堂,參觀這些古樸的村莊,靜靜待在鬱鬱蔥蔥的農田和綠色連綿起伏的丘陵之間,為我們展現悠久的中世紀時光。 特蘭西瓦尼亞村落和它的防衛教堂,展現出了一幅生動的圖畫,為南部特蘭西瓦尼亞的文化景觀增色不少。這些村落有着自己獨特的土地制度、殖民方式以及農莊的家庭組織單位,這些特點使特蘭西瓦尼亞村落獨具特色,自中世紀後期以來,村落和它的防衛教堂一直完好的保存下來,是十三至十六世紀的建築史上重要的插曲。比爾坦強化教會(在計劃里已去)位置:特蘭西瓦尼亞 - 中央羅馬尼亞附近的大城市: Sighisora(東部18英里) 最近的火車站: Dumbraveniwww.RomaniaTourism.com/Castles-Fortresses.html#BiertanCalnic強化教會(在計劃里未去)位置:特蘭西瓦尼亞 - 中央羅馬尼亞。附近的大城市:錫比烏(東南30英里)最近的火車站: Miercurea Sibiuluiwww.RomaniaTourism.com/Castles-Fortresses.html#Calnic達久強化教會達久(不在順路上排除了)位置:特蘭西瓦尼亞 - 中央羅馬尼亞附近的大城市: Sighisoara(20英里西)最近的火車站: Saschiz,Sighisoara。www.RomaniaTourism.com/Castles-Fortresses.html#Darjiu。Prejmer強化教會(在計劃里因時間不夠未去)位置:特蘭西瓦尼亞 - 中羅馬尼亞附近的大城市:布拉索夫(西南11英里)最近的火車站: Prejmer。www.RomaniaTourism.com/Castles-Fortresses.html#Prejmer。Saschiz加強教會(在計劃里已去)位置:特蘭西瓦尼亞 - 中羅馬尼亞。[1]


中世紀歷史中心

羅馬尼亞中部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有着吸血鬼德古拉帝國傳奇故事,這裡還有一些歐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鎮,12世紀中期撒克遜人來到這裡建造的七個主要圍牆城鎮之後,叫他們的新家「Siebenburgen」(七個堡壘 )Bistrita(Bistritz)塞布斯(Mühlbach)布拉索夫(克朗施塔特)錫比烏(Hermannstadt)克盧日納波卡(克勞森堡)錫吉什瓦拉Sighisoara(Schassburg)聯和國世界遺產。梅地亞什(Mediasch),最着名的是Sighisoara錫吉什瓦拉,Brasov布拉索夫和錫比烏,本次行程有幸把這三個中世紀古城都包含在內。除了以上,美麗的山間小鎮錫納亞,派勒斯城堡,著名的布朗城堡包含在行程內。做為一個多年自駕駕行的老司機還有一個巨大的遺憾不能不提,那就是羅馬尼亞的Transfagarasan公路,它連接南喀爾巴阡 (Carpathians)、摩爾多瓦奴 (Moldoveanu) 和內戈尤 (Negoiu) 三座山脈,海拔高度達 2034 米,它那 90 公里的 S 形彎道和長距離下坡道被被評為世界最美公路之首,這不僅因為這條路蜿蜒盤繞着羅馬尼亞的最高峰反覆迂迴,更是因為每一次轉彎都能邂逅壯美的風景。這是一條每一個自駕者都嚮往之路,何況我已經來到它的身旁。 本來計劃是從錫比烏返程時先到錫比烏和布拉索夫中間的一個帶護城河的法加拉斯堡壘教堂Fagaras Fortress,(非世界遺產,但四邊的護城河和四角堡壘的奇特造型吸引了我)然後再返回約20公里就是這條Transfagarasan公路的入口,這條Transfagarasan公路每年的五月到十月間開放。除了時間緊的原因租的車是一個重要原因;我們自駕走過中國的很多地方,青藏川藏滇藏新藏,新疆阿里都多次去過,2015年更是用了兩個月自駕2萬多公里穿越了整個歐亞大陸,經驗與膽魄都不在話下,但是這一次開的不是自己的車,底盤低路況不明難住了我們,經過仔細思考最後選擇了放棄。我希望以後能開着自己的車走過,那才是真正的勇士之旅,還是先留下遺憾吧。


地理

當代所說的特蘭西瓦尼亞包括羅馬尼亞中部和西北部的16個縣,面積近103,600平方公里,將近羅馬尼亞總面積的一半。這16個縣是:阿爾巴縣、阿拉德縣、比霍爾縣、比斯特里察-訥瑟烏德縣、布拉索夫縣,卡拉什-塞維林縣、克盧日縣、科瓦斯納縣、哈爾吉塔縣、胡內多阿拉縣、馬拉穆列什縣、穆列什縣、瑟拉日縣、薩圖馬雷縣、錫比烏縣和蒂米什縣。特蘭西瓦尼亞高原海拔約為300至500米(1000-1600英尺),境內有穆列什河、索梅什河、克里什河、奧爾特河等多瑙河的支流。克盧日-納波卡是其中心城市;其他主要城鎮有蒂米什瓦拉、布拉索夫、奧拉迪亞、阿拉德、錫比烏、特爾古穆列什、巴亞馬雷和 薩圖馬雷等。

經濟

特蘭西瓦尼亞礦產資源豐富,盛產褐煤、天然氣礦鹽硫磺。有大型的煉鋼、化學及紡織工業。畜牧業、農業、釀酒業和水果栽培是當地主要的產業。木材是另一項珍貴的資源。特蘭西瓦尼亞國內生產總值(GDP)占羅馬尼亞的35%,人均GDP約為11500美元,比羅馬尼亞平均水平高10%。

民族成分

根據2002年的人口普查,該地區人口共有7,221,733人,其中羅馬尼亞人占多數。此外特蘭西瓦尼亞還有一定數量的匈牙利人(全羅境內共有1,415,718人)、羅姆人以及特蘭西瓦尼亞薩克遜人群體。

語源

特蘭西瓦尼亞一詞於1075年第一次出現於拉丁語文獻中,名為「Ultra silvam」,意為「越過森林」。這一名字後來演化成了同一含義的「Transylvania」。德語名「Siebenbürgen」意為「七座城市」,源於特蘭西瓦尼亞薩克遜人在該地區建立的七座城市。羅馬尼亞名「Ardeal」和匈牙利語名「Erdély」來源不詳(參見特蘭西瓦尼亞語源學)。

發展演變

上古時期: 達契亞中心地帶希羅多德記述了公元前5世紀居住在特蘭西瓦尼亞的阿格瑟西。至少在公元前2世紀初,該地區曾存在過一個由國王奧洛雷斯(Oroles)統治的達契亞王國。在最偉大的國王布雷比斯塔(Burebista)以及凱撒大帝的短暫統治下,達契亞王國擴張到了其頂峰。在奧古斯都任內,達契亞人經常被提及,他們自稱被迫承認羅馬人的統治。然而他們從未屈服,後來抓住每一次機會在冬天穿過封凍的多瑙河,劫掠新近占領的羅馬行省默西亞(Moesia)中的羅馬城市。達契亞人在當代的胡奈多拉(Hunedoara)附近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堡壘城市,其中包括薩米澤蓋圖薩(Sarmizegetusa)。羅馬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引起了達契亞人和羅馬之間的衝突。在德西巴盧斯(Decebalus)統治時期,達契亞人捲入了與羅馬人的數次戰爭(公元85年至89年)。在兩次重大的反擊之後,羅馬人占了上風,卻由於圖密善(Domitian)被馬科曼尼人(Marcomanni)擊敗而不得不簽署和平協議。最終,達契亞人獲得了獨立,卻必須每年向羅馬皇帝進貢。公元101年至102年,圖拉真發動了對達契亞人的戰役(達契亞戰爭),包圍了達契亞首都薩米澤蓋圖薩,並占領了達契亞的部分領土。德塞巴魯斯被保留作羅馬攝政之下的傀儡國王。三年之後,達契亞人叛亂並摧毀了部署在達契亞的羅馬軍隊。第二次戰役(105年至106年)以德塞巴魯斯的自殺和達契亞部分地區轉化成羅馬行省達契亞-圖拉真納(Dacia Trajana)告終。達契亞戰爭的歷史記錄在《狄奧卡修斯》(Dio Cassius)中,但最好的傳記是在羅馬城著名圖拉真柱上。中世紀至近代:特蘭西瓦尼亞公國1526年,匈牙利國王亞蓋隆王朝的路易二世在第一次摩哈赤戰役中被奧斯曼帝國擊敗陣亡。特蘭西瓦尼亞總督佐波堯·亞諾什乘機利用其軍事力量,僭稱匈牙利國王,拒絕由奧地利大公斐迪南(即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繼承匈牙利王位。野心勃勃的佐波堯雖然成為了匈牙利國王,而其他人卻認可斐迪南一世的統治。在佐波堯僭越稱王之後,特蘭西瓦尼亞一部分貴族發起叛亂,反對佐波堯稱王。在追求認可的鬥爭中,佐波堯得到了蘇雷曼一世蘇丹的支持。而這一行為反而讓更多的貴族對其大失所望,轉而投靠斐迪南一世。1540年,佐波堯死後,蘇雷曼一世假託保護佐波堯之子約翰·西吉斯蒙德二世的名義控制了匈牙利中部。匈牙利因此被分成了三個部分:奧地利統治下的西部,土耳其統治下的中部和半獨立的特蘭西瓦尼亞。奧地利和土耳其在特蘭西瓦尼亞爭奪霸權的鬥爭持續了近兩個世紀。 特蘭西瓦尼亞擺脫了羅馬天主教的宗教控制,允許路德宗和加爾文教會在境內傳教。1563年,喬吉奧·布蘭德拉塔被任命為宮廷醫師,他狂熱的宗教思想極大地影響了年輕的國王約翰二世和加爾文主教弗朗西斯·大衛,使他們皈依了一神論派。在一場正式的公開辯論中,弗朗西斯·大衛駁倒了加爾文派的彼得·墨利烏斯;這導致了1568年土達法令的誕生,正式闡述了個人宗教信仰表達的自由(這也是基督教統治下歐洲的第一個宗教自由的合法保證)。 巴托里(Bathory)家族在約翰二世於1571年去世後掌權。他們作為土耳其帝國的親王統治特蘭西瓦尼亞至1613年,其間也曾簡短地受哈布斯堡家族的控制。年輕的匈牙利天主教徒斯特凡·巴托里(Stephen·Bathory)許諾捍衛土達法令,保障宗教自由,但卻更加理性地看待這一職責。他後來成為了波蘭國王斯特凡一世。巴托里家族統治的後期特蘭西瓦尼亞出現了四方面的衝突,包括特蘭西瓦尼亞人,奧地利人,土耳其人和瓦拉幾亞公國大公勇者米蓋爾。 勇者米蓋爾於1599年塞里巴戰役中打敗了安德烈·巴托里的軍隊,控制了特蘭西瓦尼亞。安德烈·巴托里被那些希望藉助勇者米蓋爾的幫助,重新獲得昔日特權的貴族殺害。1600年5月,勇者米蓋爾甚至控制了摩爾多瓦公國,從而統一了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這三個構成當今羅馬尼亞主要部分的公國。然而統一併未持續下去,奧地利將軍格奧爾格·巴斯塔擊敗了米哈伊的軍隊,並且命令瓦隆尼亞僱傭兵於1601年8月暗殺了勇者米米蓋爾。巴斯塔最終於1604年征服了特蘭西瓦尼亞,開始了恐怖統治。他把土地分給貴族,試圖當地民眾日耳曼化,並通過反宗教改革重新確立天主教教義的威權。 1604年至1606年,加爾文教徒斯特凡·博奇考伊成功地領導了一場反對奧地利人統治的叛亂。博奇考伊於1605年4月5日被選為特蘭西瓦尼亞親王,兩個月後成為了匈牙利親王。他短暫的統治下(他死於1606年12月29日)的兩大成就是《維也納和約》(1606年6月23日)和《茨特瓦特洛克休戰協定》(1606年11月)。通過《維也納和約》,匈牙利獲得了宗教自由和政治自治,得到了對所有被沒受財產的賠償,廢除了所有「不公正的」判決,完全特赦了所有匈牙利皇室成員。隨後,他和奧地利、奧斯曼帝國談判,簽下了《茨特瓦特洛克休戰協定》。1608年,加布里耶爾·巴托里當選為特蘭西瓦尼亞親王。他是巴托里家族埃切德支系的繼承人,在1605年時便繼承了巴托里家的巨額財富。1610年4月,加布里耶爾·巴托里私下與匈牙利首輔大臣格奧爾格·圖爾索會面,表明自己有當匈牙利國王的野心,但是在談判的過程中態度十分驕橫,大言不慚道:「我可是一方領主,而你(圖爾索)只不過是一介家奴」。最終圖爾索婉言拒絕了他的要求。於是他決定單獨行動。在1610年12月4日,對自己軍略過於自信的加布里葉爾·巴托里率領50名士兵奇襲了獨立城市賽本城。第二年又攻下了瓦拉幾亞。此舉一出,朝野震驚。匈牙利國王馬蒂亞斯立即派出上匈牙利總司令西吉斯蒙德·佛加什前去征討,同時奧斯曼方面也派軍來攻。在兩面夾擊之下,加布雷爾·巴托里寡不敵眾,最終於1613年退回特蘭西瓦尼亞,意圖捲土重來。但是議會憂懼奧斯曼與哈布斯堡家雙方勢大,恐怕對他們不利,於是將加布里耶爾·巴托里解職,另立加布里耶爾·貝特倫為特蘭西瓦尼亞親王。加布里葉爾·貝特倫原本是巴托里家的廷臣,在此之前出使貝爾格萊德。貝特倫在成為特蘭西瓦尼亞親王之後,立即派出刺客,殺弒了自己原來的主君加布里葉爾·巴托里。他曾三次發動對匈牙利的戰爭,其中兩次僭稱匈牙利國王。這遭到了匈牙利一眾貴族的反對。由於貝特倫強取埃斯特哈奇家的領地,導致埃斯特哈奇家由新教改信天主教。埃斯特哈奇家之後也成了貝特倫的主要對手。1621年,反對哈布斯堡統治的貴族伊姆雷·圖爾索因為參與貝特倫的會議而被匈牙利貴族暗殺。一連串的事件導致貝特倫攻打匈牙利極其不順利。最終,貝特倫和奧地利方面簽訂了《尼科爾斯堡和約》(1621年12月31日),奧地利皇帝被迫確認《維也納和約》的條款,貝特倫為自己獲取了匈牙利北部的七個府。1629年,加布雷爾·貝特倫死後,他的妻子和弟弟先後繼承了他的王位。到了1630年,格奧爾格一世·拉科西驅逐了貝特倫一家,成為特蘭西瓦尼亞親王。格奧爾格一世·拉科西的主要成就有《林茨和約》(1645年9月16日),奧地利皇帝被迫再次確認《維也納和約》的條款。這是匈牙利新教在政治上的最後一次勝利。加布里葉爾··貝特倫和格奧爾格一世·拉科西耗費巨資修建首都居拉菲埃瓦(阿爾巴·尤利亞,Weißenburg),這座城市成為了東歐新教的主要堡壘。在他們的統治期間,特蘭西瓦尼亞也是歐洲少數羅馬天主教徒、加爾文教徒、路德教徒和一神教徒能夠和諧相處的國家之一。然而羅馬尼亞東正教徒卻被剝奪了平等的權利。儘管因諾琴提·米庫-柯蘭——一位羅馬尼亞希臘天主教主教——一再努力,政府仍然不同意給與他們同皈依天主教的羅馬尼亞人同等的國家地位。

漸衰

1657年標誌着黃金時代的結束。當年一月,特蘭西瓦尼亞的統治者格奧爾格二世·拉科西(1648-1660年在位,格奧爾格·拉克西一世的兒子),率領軍隊二萬五千人,出兵波蘭。他與瑞典、哥薩克酋長國結盟,希望趁著鄰國波蘭面臨生死存亡關頭時,和盟友一同瓜分波蘭。在波蘭實行半年的恐怖搶掠並一度占領華沙之後,他在七月被波蘭的大將斯特凡·恰爾涅茨基徹底擊敗,在回國的途中又遇到波蘭盟友克里米亞汗國的阻擋和襲擊,雖然喬格奧爾格·拉克西二世·本人先一步回國了,但他一萬多人的軍隊卻被克里米亞軍全部俘虜並作為人質,連帶導致國內的巨大混亂。從1657年底開始,格奧爾格二世·拉科西名義上的領主國——奧斯曼土耳其,聯合其附庸克里米亞汗國進軍特蘭西瓦尼亞並橫掃其國土,特蘭西瓦尼亞歷經半世紀的安寧與富強被徹底打破。土耳其蘇丹的入侵理由,是格奧爾格二世·拉科西本屬其附庸,不該未經土耳其蘇丹同意就任意對波蘭發動戰爭,所以應當受到嚴厲的處罰。在土耳其的巨大壓力之下,格奧爾格二世·拉科西一度被貴族議會所廢黜,但不久即復位,然後在1660年被中興土耳其的科普律宰相家族給擊敗,戰死沙場。當時,特蘭西瓦尼亞被土耳其施予領土喪失和提高附庸金(從之前每年一萬五千金幣提高到五萬)的懲罰。雖然特蘭西瓦尼亞的繼任統治者約翰·凱梅尼(1661-1662年在位)於1661年向奧地利皇帝求得援助並宣布斷絕與土耳其的附庸關係,但十二萬以上的土耳其軍很快在隔年揮兵特蘭西瓦尼亞,先殺死約翰·凱梅尼,再進攻奧地利所屬的西部匈牙利。奧地利頗有軍事天份的主帥——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因為獲得德意志諸國與法國派來的援軍,擋住土耳其的大軍並獲得勝利,但奧地利仍在1664年與土耳其簽訂和約、承認土耳其對特蘭西瓦尼亞的宗主權。自此特蘭西瓦尼亞徹底屈從土耳其的意志,議會選出對土耳其唯命是從的統治者米蓋爾一世·阿帕費(1662-1690年),並在往後的二十多年中內,悲慘地承擔著巨額附庸金(每年二十萬金幣)與戰敗賠款。

奧地利—奧匈帝國統治時期

奧斯曼帝國在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中失敗後,哈布斯堡王朝逐漸在自治的特蘭西瓦尼亞實行管治,1687年迫使匈牙利貴族放棄過去自由選舉匈牙利國王的權利,讓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世襲統治。除了加強中央管治外,哈布斯堡王朝亦推崇羅馬天主教,作為統一特蘭西瓦尼亞的力量,並藉以減低新教的影響力。哈布斯堡王朝希望透過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間製造衝突來削弱。結果,1703-1711年間發生拉科西起義,在法王路易十四開頭的支援下,許多匈牙利貴族聯合平民與農奴,對奧地利發起全面反抗,要求恢復特蘭西瓦尼亞公國的獨立與信仰自由。當時奧地利正在西面與法國進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情勢一度對特蘭西瓦尼亞頗為有利,起義軍更在1707年宣布廢除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一世)的匈牙利王位。但是1704年法軍在布倫海姆戰役大敗給英、奧聯軍之後,奧地利開始有餘力把軍隊東調去鎮壓特蘭西瓦尼亞的叛亂,法國對特蘭西瓦尼亞的支援也逐漸停止。終於,拉科齊起義在1711年被平定,匈牙利貴族向奧地利投降妥協,特蘭西瓦尼亞公國被奧地利取消,改由哈布斯堡派去的總督統治。1740年,隨着匈牙利新任女王瑪麗亞·特蕾莎的上台與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開打,匈牙利貴族趁機與女王討價還價地獲得大量的特權與權利保障,並發揮騎士精神去效忠並捍衛女王的傳統權利,特蘭西瓦尼亞作為匈牙利王國的一部分,從此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更加緊密的相連,地方貴族受到女王絕對主義王權的魅惑與影響,開始移居維也納。

羅馬尼亞領土時期

儘管羅馬尼亞國王斐迪南一世是霍亨索倫王室成員,羅馬尼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拒絕加入同盟國集團,而保持中立。1916年,羅馬尼亞與協約國簽署了軍事協定,加入了承認羅馬尼亞對特蘭西瓦尼亞的主權的協約國集團。該協定的後果之一是羅馬尼亞於1916年8月27日向同盟國宣戰,越過喀爾巴阡山脈進軍特蘭西瓦尼亞,從而迫使同盟國在另一條前線作戰。自9月起,一支德國-保加利亞反擊部隊在多布魯雅(Dobruja)和喀爾巴阡山內活動,將羅馬尼亞軍隊在10月中旬趕回國內,並最終攻陷了布加勒斯特。1918年三月,俄國簽署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條約(Treaty of Brest-Litovsk),退出了戰爭。羅馬尼亞在東歐孤軍奮戰,並於1918年五月開始與德國商談和平條約。然而談判結果簽署的布加勒斯特和約卻從未被羅馬尼亞承認過,羅馬尼亞政府於1918年十月公開抨擊這一和約,並站到了協約國集團,重新加入了戰爭。羅馬尼亞軍隊推進到特蘭西瓦尼亞的穆列什河(Mure river)。到1918年中期,同盟國集團在戰爭中節節敗退,奧匈帝國開始分裂,其中的國家在9、10月間紛紛宣布獨立。特蘭西瓦尼亞的國家黨聚會並起草了一份協議,調用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的自決權(十四點和平原則,Woodrow Wilson's 14 points),宣布特蘭西瓦尼亞和羅馬尼亞合併。11月,代表所有在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的羅馬尼亞民族中央委員會通告布達佩斯政府,它們已經接管特蘭西瓦尼亞的23個郡的全境和3個其它郡的部分地區。1918年12月1日在阿爾巴尤利亞(Alba Iulia)舉行的一場大規模集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號召所有羅馬尼亞人統一到一個國家內。來自特蘭西瓦尼亞的德國人的民族委員會和來自巴納特(Banat)的多瑙斯瓦比亞人委員會都通過了這項公告。作為回應,1918年12月22日,位於克魯日的匈牙利大會重新確認了特蘭西瓦尼亞的匈牙利人對於匈牙利的忠心。1918年12月羅馬尼亞軍隊駐紮在穆列什河(Mure),但在徵求凡爾賽集團意見之後,以保護在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為由,越過邊境區域直達克魯日,後來進駐西格海特。布爾什維克分子試圖散播十月革命,令該區域的暴力日益升溫,並導致了1919年2月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之間中立區的建立。剛剛宣布獨立的匈牙利共和國的首相於1919年3月辭職,拒絕正式承認將特蘭西瓦尼亞置於羅馬尼亞統治下的《凡爾賽條約》。同月,庫恩·貝拉(Béla Kun)領導的匈牙利共產黨掌權,宣布成立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在承諾匈牙利將重新獲得在奧匈帝國統治下的領土之後,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決定向捷克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宣戰。1919年4月,匈牙利軍隊沿索梅什河(Some)和穆列什河(Mure)開始進攻特蘭西瓦尼亞;5月,羅馬尼亞反擊部隊推進至提薩河(Tisa)後突然停止;7月,新的匈牙利武裝長驅直入羅馬尼亞邊境60公里;8月,羅馬尼亞軍隊反攻占領了布達佩斯,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滅亡。羅馬尼亞軍隊在1919年10月至1920年3月間陸續撤出。1919年6月正式簽署的《凡爾賽條約》,承認了羅馬尼亞對於特蘭西瓦尼亞的主權。《聖日耳曼條約》(Treatyof St. Germain)(1919年)和《特里亞農條約》(Treaty of Trianon)(1920年6月)進一步描述了特蘭西瓦尼亞的地位,確定了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兩國的邊界。1922年,羅馬尼亞國王斐迪南一世和羅馬尼亞王后瑪麗亞在阿爾巴尤利亞加冕。1940年8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阿道夫·希特勒通過第二次《維也納仲裁裁決》(Vienna Diktat),將特蘭西瓦尼亞的北半部劃給了匈牙利。二戰結束後的《巴黎和約》(1947)廢除了《維也納仲裁裁決》,北部特蘭西瓦尼亞的疆域歸還羅馬尼亞。根據《巴黎和約》,二戰後羅馬尼亞與匈牙利的邊界與1920年測定的一致。

參考文獻

相關視頻

孤獨星球帶你參觀特蘭西瓦尼亞 https://v.qq.com/x/cover/f7ub4csdl0994am/q0636sgfjgy.html

標題

  1. 特蘭西瓦尼亞的世界遺產,新浪網 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