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特級教師董美玲的特別之處(李彥良)

特級教師董美玲的特別之處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特級教師董美玲的特別之處》中國當代作家李彥良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特級教師董美玲的特別之處

董美玲,個子不很高,文文的,雅雅的,總是面帶笑容。她只是陽泉市第四中學的一名普通語文教師。但她又很不普通,是國家級骨幹教師、山西省特級教師、省市有名的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陽泉市「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城區三優名師。還是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城區政協副主席、山西省第9屆、10屆、11屆人大代表。

她曾多年參與省級課題實驗,數十次承擔市級觀摩課的主講任務,三次參加全市課堂教學賽講並三次獲得全市第一。「系列作文」和現代詩《周總理,你在哪裡》的課堂教學實況被錄製成電視教學片,廣為傳播。所寫論文多次獲獎並有多篇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可謂業績不凡。可她至今還在備課,上課,在教學第一線辛勤耘耕。我問她為師將近40年,教出來多少學生?她說:「沒有統計,只知道比我自己優秀的很多很多」。特級教師董美玲究竟特別在什麼地方?據我了解,起碼有如下特點。

當我問及她:「你在這麼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是如何取得這些業績,贏得這麼多榮譽的?」她淡然一笑說道:「人生有許多追求,我也一樣。但我時刻不忘自己的職業角色是語文教師,做有益於學生成長的優秀語文教師是我畢生的追求。榮譽是付出辛苦後社會給予的回報,兼職是時代賜予自己的機遇,地位是黨和人民對自己的鼓勵。但不管兼職的社會職務有多少,官銜有多高,語文教師才是我今生今世的立業之本。是語文教師的職業成全了我的人生理想」。董老師的回答很明白,不管頭頂上的光環多耀眼,自己的本職工作是語文教師。把做語文教師作為自己的立業之本,並且力求做得完美,正顯示了董美玲在職業理想層面的特別之處。這種時刻不忘自己是語文教師的職業情懷,讓人敬仰。

「那你是如何踐行你的立業之本的呢?」她說:「教師是學生學習環境和氣氛的設計師,雖然教無定法,但要教得得法,那就得有寓知識於不斷創新的教學方法之中。我時時、事事、處處都不忘懷對教材教法的思考。一個影視鏡頭,一次生活感悟,一點新聞素材,一句富有哲理的語句都會碰撞到我敏感的職業神經,都會與自己所教的語文課鏈接,然後用心取捨,反覆推敲,靈活恰當地引用,而並不是在寫教案時照搬教學參考,去冥思苦想」。

記得那年5月12日,我去觀摩她的課堂,使我對她的執教特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那節課有上百人聽,主題是《今天是5月12日》。她簡潔而富有感染力的導語一下子就把課堂氣氛營造了出來:「今天是5月12日,是一個不該忘記,不能忘記,不會忘記的日子。2008年的今天,我們曾經歷了一場太深的傷痛;而後,我們又見證了太多的感動。傷痛與感動交織在一起組成的是一部真實、生動、豐富的教材。今天,我們就從這部活生生的教材中截取星星點點的內容,引進課堂,圍繞『抗震救災』這一話題組織一次綜合性的語文活動」。隨後,引導同學們圍繞口頭訓練,閱讀訓練,寫作訓練等環節有序活動。全班有百分之九十多的同學通過看圖作文、心理描述、信息發布、模擬演練、即興感言,或演講、或展示、或書寫,順利完成了預定的教學任務。她的結束語是:「同學們,記住今天吧,5月12日!記住災難,認識自然;悼祭無辜,感懷好人;珍愛生命,不屈不撓!」整個課堂,師生配合默契,高潮迭起,感人至深。這節被評為「教法、學法觀摩課」的特等獎的課,充分展示了她的高超教學創意和嫻熟的課堂駕御能力。董美玲有寓教於不斷創新的教學方法,難能可貴。

「你認為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最好?」她說:「老師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學生最喜歡的方法,創設適合學生接受教育的教學環境,把學生引導到寓學於快樂的情景當中」。「如何創設呢?」她說:「既兼顧教學的課標要求,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二者有機結合,就可以達到課課有創新,節節有特色,個個有收穫的目的」。難怪她的學生都說:「上董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她能夠幫我們在輕鬆中學到知識,在愉快中陶冶情趣」。

當年在我的採訪過程中,有一個叫李藝婷的學生還拿出她的日記讓我看,她在《董老師給我們講解 <機器人的動作>》中寫到: 機器人這個名詞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但讓我們全班同學去扮演機器人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今天語文課上,董老師教我們學習和理解人的情感行為的動詞」。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心理活動的詞語,為了加深印象,她指揮我們像機器人一樣,演繹人生瞬息萬變的喜怒哀樂。「準備開始——」所有同學嚴陣以待。「哭!」老師的話音一落,哭聲在教室里瞬間爆發,全班50多個人,抬胳膊,抹眼淚,還發出「嗚嗚——哇哇」的哭聲。「笑!」老師發出第二道指令,同學們來了一個180°的情感急轉彎,立刻爆發出瘋狂的震耳笑聲。同學們笑得前仰後合,捶胸頓足。如果說剛才的「哭」有作秀的成分,而現在的「笑」,卻是發自內心的。在極短的時間內,說哭就哭,說笑就笑,這比背公式、記單詞有趣多了,所以我們的笑聲是發至肺腑的,也是情真意切的。還沒等我們笑夠,老師又來了新的指令:「睡覺!」剛才的我們,還是一個個的笑面兒郎,頃刻間,像都應聲倒下,教室里群響畢絕,悄無聲息。「停!」全班同學立刻抖擻精神,稍稍坐正,不料老師又來了一個「死!」全班同學連想都沒多想,立刻都「視死如歸」了,有的「死不瞑目」,有的「含笑九泉」,有的「面目猙獰」,教室里坐着、躺着、趴着,倒下一片。同學們成了一具具能呼吸的「殭屍」。機器人的壽命,如此短暫,只有幾分鐘便一命嗚呼。這節語文課,我們不僅體驗了機器人的敏感與靈活,更記住了本節課的關於人的情感行為的動詞,真是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透過學生的這篇學生日記,我們足可欣賞到董老師寓學於樂的教學方法。

在課后座談中,董美玲說:「只要精心設計,語文課就不會枯燥,教材就會變成專門為孩子們量身定做的劇本;學生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情感豐富的主人公;教室也不再是單一的學習場所,而是孩子們個性張揚的舞台。用趣味包裝枯燥的內容,設置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就一定能夠把語文這片園地耕耘成令學生心馳神往的百花園,就可使學生身臨其境,流連忘返,既收穫知識,又培養情趣」。董美玲為學生創設快樂學習情景的理念和實踐,確實不尋常。

如果說一篇學生習作和一節觀摩課不能盡顯一個教師的素質,那麼回顧一下董老師的成長過程,就可以看到她之所以成為特級教師的必然原因了。董美玲,生在陽泉,長在陽泉。1982年畢業於山西雁北師專,一上崗,就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年華,她一直探索着前進在城區以至陽泉市、山西省的教改的前列。早在1987年,30歲的她就破格晉升為中學一級教師了。1989年,她設計的《許小兵離家出走以後》就被城區評為優質課,並拍攝成電視錄像課。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她承擔的「系列作文框架設計與操作」參與了山西省JIP課改實驗,其成功經驗得到了專家的認可。1990年她設計的《北京立交橋》、《向沙漠進軍》、《誰是最可愛的人》等篇目的教案,在山西省優秀教案徵集大賽中受到好評,並在《山西同步教學網》33、36、76期上播出。1991年和1998年兩次榮獲「全國育才」獎。1996年她在陽泉市教改工作大會上作經驗交流。1997年晉升為中學高級教師。1999年,她的論文《微型片段每日練》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同年被陽泉市教委聘為首批兼職教育科研員。2000年,《登上地球之巔》示範課取得成功;論文《系列作文框架設計與操作》獲多個獎項。當年,她以國家級骨幹教師的資格進京參加了為期3個月的專業培訓,成為語文學科的首批教學帶頭人。2001年,評為「陽泉市百名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2002年《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案例得到好評。2003年《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新方法》的教改嘗試,取得明顯效果;同年被聘為山西省中考命題組成員。2004年《核舟記》教法設計,入錄省教科研十五規劃課題成果《校本培訓的模式研究和探索》中。2005年《知識短文趣味教學》《作文進行中的德育滲透》相繼發表,2006年《微型片段寫作訓練五步法》《談中考語文複習》發表得獎。2007年《提高語文學習質量的實驗報告》實驗成果得到推廣。2008年《在抗震救災日子裡的作文教學的設計與隨筆》通過交流,深得好評。2007年,陽泉城區率先進行教學資源整合,她應徵到六中做支教教師。來到六中後她所帶的班級語文成績一直遙遙領先,在當年城區初二年級統考中,全城區語文前20名中,她教的學生就有四名,三率遙居城區各校前列。2010年秋季開學後,董美玲圓滿完成了她到六中的支教任務,回到了四中。那一年,她的《作文訓練中一材多用的教學探索》獲全國中語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13年,獲「陽泉市教育名師」稱號。2014年,2017年獲「全國中學生作文競賽優秀輔導」獎。而且每年都受聘到陽泉各地做示範教學。

用勤苦創造成功,董美玲實屬不易。時刻不忘自己是語文教師的職業操守,把做好語文教師作為立業之本,把做一個有益於學生成長的優秀語文教師當作畢生的理想追求,以及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和善於寓教於不斷創新的方法,寓學於快樂的情景設置中的獨特教學風格,既是使董美玲在平常中創造深刻,在平凡中鍛造神奇,使她自己成為了特級教師的原因,也是令同行仰慕和讚美的特別之處。從上崗至今38年,就這樣辛辛苦苦地過去了。如今的董美玲並沒有像一些臨近退休的老教師一樣撂擔子,吃老本,等退休,而是承擔着和年輕人一樣的教學任務,一如既往地在教學第一線上為孩子們服務。這也許就是董美玲能夠成為特級教師的特別之處吧。

[1]

作者簡介

李彥良,山西昔陽人,1948年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