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瀾
狂瀾 |
狂瀾 是kuáng lán,漢語詞語,是指巨大而洶湧的波浪,比喻動盪 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也可來比喻劇烈的社會變動或大的動亂。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狂瀾 [1]
拼音 kuáng lán
注音 ㄎㄨㄤˊ ㄌㄢˊ
英譯 raging waves
釋義 指巨大而洶湧的波浪
出處 唐 韓愈 《進學解》
解釋
1. [raging waves]∶巨大的波浪。
2. [a critical situation;a desperate situation]∶比喻動盪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
力挽狂瀾。
3、洶湧的波浪。
4、比喻劇烈的社會變動或大的動亂。
5、指紛繁的思潮。
出處
唐 韓愈 《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
宋 曹勛《朝中措》:何妨談笑,平生志節,可障狂瀾。預約黃花前後,殊庭瞻對宸顏。
明 吳承恩 《賞花釣魚賦詩謝表》:"普滋生於湛露,息吞噬於狂瀾。"
陳毅 《初游青島》詩:"戰士正操練,漁民斗狂瀾。"
光未然《黃河頌》: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清 方文 《蕪湖訪宋玉叔計部感舊》詩之三:"一自狂瀾翻大陸,遂令郎署屬危途。"
梁啓超 《近世第一女傑羅蘭夫人傳》:"時千七百九十三年之秋,革命之狂瀾,轟天撼地。"
林伯渠 《贈北赴熱察諸同志》詩:"為障狂瀾作砥柱,還擎旗幟盪塵埃。"
葉聖陶《窮愁》:"獄底沉宵,腦海中益興狂瀾,起伏無已。"
《西遊記》:八戒見了道;"果是狂瀾,無舟可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