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突
狐突 |
姓:姬 名:突 氏:狐 字:伯行 官位:晉國大夫 名稱:狐突 子女: 狐毛、狐偃、大狐姬、小狐姬 |
狐突——前637年,姬姓,狐氏,字伯行,中國春秋時代晉國大夫,晉文公的外祖父。狐突是唐叔虞的後代淪落於狄族的枝屬,有先見之明。出仕晉武公,武公之子晉獻公娶狐突的女兒生重耳,兒子狐偃和狐毛為重耳門下。驪姬之亂使晉國混亂,狐偃勸重耳流亡外國。重耳開始了19年國外流亡。開始住在北狄,後來繼位為晉惠公的夷吾密謀行刺重耳,重耳與屬下大夫們流亡中原。
晉惠公的兒子晉懷公即位,命令狐突召還狐偃和狐毛。狐突說要教兒子忠義,沒有從命,晉懷公將曾外祖父狐突殺害。[1]
目錄
生平
其女狐季姬、小戎子嫁晉獻公詭諸,狐季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
晉獻公十一年(前666年),重耳居蒲城(今石樓縣東南)。
晉獻公二十二年(前655年),因獻公寵姬驪姬欲立其子為太子,宮亂迭起,重耳出逃,狐突子狐毛、狐偃跟隨重耳先後週遊翟、齊、魯、宋、鄭、楚,秦等國。
公元前651年,獻公死,晉國內訌加劇,獻公諸子奚齊、卓子相繼被殺。齊、秦兩國派軍隊護送夷吾歸國即位,是為惠公。
晉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惠公死,其子圉立為晉懷公。為鞏固帝位,削弱其叔重耳影響,命隨重耳出逃在外之人至期而歸,不歸者,誅其全家。同年冬,因狐突不召二子歸國,被懷公拘捕。懷公對突說:「子回則免罪」,突答:「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父教子貳,何以事君?」拒絕了懷公的要求被殺害。次年,秦國送重耳歸晉,晉人迎重耳,殺懷公。重耳即位,是為晉文公。厚葬狐突與狐氏戎於境內的少陽山(今交城縣境內馬鞍山,亦稱狐爺山)。[2]
詳細身世及歷史貢獻
談及狐突,當先談晉國。晉國原是戎狄遊牧地區。東周初期,晉獻公建都於絳(山西翼城地區)先後兼併境內與周邊各戎狄國。在兼併大戎(陝西延安地區)、小戎(甘肅敦煌地區)、驪戎(陝西臨潼地區)時,晉獻公皆在當地娶妻納妾。仿佛這種結親行為,在當時是華夏諸侯融合少數民族的一種政治手段。
《左傳》中記載:「晉獻公又娶大戎狐姬生重耳。大戎,唐叔子孫別在戎狄者,當在今陝西延安府境。」那麼,「晉獻公又娶」的這個「大戎狐姬」姑娘,她又是誰的女兒呢?
《國語·晉語》中說:「狐姬,伯行之子,實生重耳。」
《中國名人大辭典》中道:「狐突,春秋晉大夫,字伯行,公子重耳之外祖父。」從以上三部史作的不同記載中,我們可以明確得知:狐突是狐姬的父親,同時也是公子重耳的外祖父和晉獻公的岳父。
《東周列國志》中說道:「獻公又娶大戎主的侄女狐姬,生了兒子,起名叫重耳。」從這段記載中發現:狐姬是大戎民族族主的侄女,那麼作為狐姬父親的狐突,肯定同大戎民族的族主是兄弟關係。如此看來,狐突確是唐叔散居在大戎民族的嫡系子孫,含有周王朝高貴的血統成份。
有關狐突家鄉故里的說法很多:有《左傳》中的「當今陝西延安府境」說;又有《山西古代傑出人才評說》中的「交城縣北65里的馬鞍山」說;還有《徐溝縣誌》(萬曆版)中的「俗稱在本縣居住」說等等不一。然而,這些等等不一的說法,細加思索卻似乎都有道理,狐突先是以大戎家族的身份定居於陝西延安一帶,後因同晉獻公結親而遷居入晉,或受封於清徐,或食采於交城,均有可能。
《國語·晉語》中說:「狐突以狐姬故,事晉為大夫。」《辭源》中說道:「春秋晉有公族大夫。」估計當時狐突便是這種「公族大夫。」據《左傳》記載:「太子遂行,狐突御戎。」御戎是春秋時期執掌兵車的官員。又據《東周列國志》中說:「晉惠公即位後……任狐突為上大夫。」從如上這些有如鳳毛麟角的記載中,是知狐突生前曾任晉國大夫、御戎、上大夫等職務。
晉懷公元年(前636年),狐突被懷公圉屈殺於晉都城絳。據考,時年,他的親外甥公子重耳已經六十一歲,是知他這位外祖父,當時至少也有九十幾歲。在古代說來,狐大夫確是一位罕見的高壽之人。
二、能夠得知的狐突生前主要政事活動及歷史貢獻
狐突的後半生,十分艱難地處於晉國公室內部驪姬發難,政權動盪不安,極其惡劣的政治環境中。他面對晉國家族內部由誰當太子、由誰接班掌權這樣一個十分尖銳的權力分爭問題,既不能力挽狂瀾,又沒有回天之力,只能是儘可能地減少晉國長達數十年政局動亂中的損失,為國家保護好一倆個能夠較好地執掌政權的接班人。
晉獻公原本是一個很有作為的諸侯,他披堅執銳,驅馳戰車,基本統一了汾河流域並且將國土跨到黃河兩岸。他採用戰車加聯婚的手段,先後將大戎、小戎、犬戎、驪戎等諸多弱小民族的公主接納為妻妾……然而,在他用種種手段馬不停蹄地擴張國土的同時,卻為自己政權內部潛伏下難以排除和解決的分裂危機。
《國語·晉語》中記載:「獻公伐驪戎,克之,滅驪子,獲驪姬以歸,立以為夫人,生奚齊。其娣生卓子。驪姬請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懸,重耳處蒲城,夷吾處屈,奚齊處絳,以儆無辱之故。公許之。」這是驪姬攪政所邁出的第一步。她將太子申生以及重耳、夷吾二位公子趕出都城的目的:一是分裂與疏遠他們同晉獻公父子間的關係和感情,二是逐步消除兄弟三人在百姓中的政治影響,為她親生之子奚齊當太子修橋鋪路。
針對驪姬的惡毒陰謀,狐突斷然決定:自己赴曲沃「輔佐太子申生」,並命其子狐毛、狐偃跟隨重耳同赴蒲城保護公子的安全。這是發生在晉獻公十二年(前665年)的事。
太子申生處曲沃「甚好仁而強,甚寬惠而慈於民。」當然,這與狐突的輔佐很有關聯。
驪姬的陰謀仍然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她結黨營私,券養「二五」,每日以供獻公讒言:「是故使申生伐東山。」《國語·晉語》中記載:「十七年冬(公元前660年)公使太子伐東山……太子遂行,狐突御戎。」當時狐突已是七旬古稀之人,從事太子申生執掌兵車的官員馳騁沙場實在顯得有點力不勝任。作為「惠而慈」的申生本人,也絕不會將應該是青壯年該做的事情故意交給一位老人。可想而知,「狐突御戎」這一決定,當時是狐突自己的主觀意願。他要時刻不離申生身邊,以防驪姬派出的刺客暗害他,以防敵防的刀劍戈矛傷害他。狐突奮不顧身,忘懷年邁,勇赴戰場保「儲君」的忘我行為,充分體現了這位晉大夫對國家的一片忠心。
《國語·晉語》中又道:「至於稷桑,狄人出逆,申生欲戰。狐突諫曰:『不可!突聞之:國君好艾,大夫殆;好內,適子殆,社稷危。若惠於父而遠於死,惠於眾而利社稷,其可以圖之乎?況其危身於狄以起讒於內也?』」狐突講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勸申生不要開仗,仗打敗了,她們便會加罪於你,仗一旦打勝,她們便會忌恨於你,總而言之,你的處境很不利……但申生卻沒有聽狐突的良言勸告。《東周列國志》中寫道:「申生嘆息說:違背國君的命令,我的罪就大了。去打仗即便死了,也還有好名聲。」就與皋落氏在稷桑大戰了一場,皋落氏失敗逃跑,申生向晉獻公獻上戰俘,報告勝利的消息。驪姬說:「太子果然能讓百姓替他出力,怎麼辦?」獻公說:「他的罪過不明顯,先等着吧。」果然不出狐突所料,「果敗狄於稷桑而反,讒言益起。」於是左丘明便在《國語》中評價狐突說:「善深謀也。」
晉獻公二十一年(前656年)驪姬陷害太子申生的陰謀終於得逞。《東周列國志》中說:「獻公就讓關東五做主將,梁五做副將,率領二百輛戰車,去伐太子……狐突雖然杜門不出,但時刻讓人打聽朝中的事情,聽說『二五』在準備戰車,知道一定是去曲沃,就急忙讓人秘密報知太子申生……申生給狐突寫了回信,說『申生有罪,不敢吝惜一死。雖然這樣,父君已老了,兒子又小,國家多難,請您努力輔佐國家,我雖然死了,受您的賜賞是不會忘記的。』」
從這封短信中,不難看出太子申生與狐突之間,超出常人的深厚感情。「我雖然死了,受您的賜賞是不會忘記的」這一絕筆,是對狐突為國為民忠心耿耿保太子最有力的肯定。
申生死後,狐突儘管對晉國政事有點心灰意冷,但因本性所致,就是作夢時,也還是在為國為民做其該做的事情。司馬遷在《史記》中奇怪地寫道:「秋,狐突之下國,遇申生,申生與載而告之曰:『夷吾無禮,余得請於帝,將以晉與秦,秦將祀余。』狐突對曰:『臣聞神不食非其宗,君其祀毋乃絕乎?君其圖之。』申生曰:『諾……』。」這是在說:秋天,狐突來到陰間,遇上了申生,申生讓他和自己同坐在車上,告訴他說,夷吾對我無禮,我得去請示天帝,作為懲罰,天帝會把晉國的土地去讓秦國占領,這樣一來,秦國人就會祭祀我了。狐突則對申生說,我聽說真正的神祀,是不會享受別個宗族的祭品的,你不必擔心,就是咱們晉國老百姓,也絕對會祭祀你的。你可千萬不能圖謀着出賣自己的國家啊!於是,申生答應了狐突對他的勸告和請求,說了聲「諾」。看起來,狐突是我國歷史上連做夢也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典型代表。
晉獻公二十六年(前650年),晉獻公卒。《東周列國志》中寫道:「荀息擁立公子奚齊做國君,百官都到獻公的靈柩前哭喪弔唁,只有狐突推說病情嚴重沒有來……里克和丕鄭父秘密商議好,派了心腹可靠的力士……就在喪席上把奚齊殺了。」至後,里克便將卓子、荀息、驪姬、「二五」也一齊殺了。殺完之後,里克等眾位大夫打算將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找回來做國君。《東周列國志》中說道:「丕鄭父說:『這件事非狐老大夫不可。』里克就讓人駕車去迎接,狐突推辭說:『老夫的兩個兒子都跟從重耳出亡了,如果我參與迎立的事,那就等於我也參與弒君的事了。我已經老了,就聽眾大夫安排吧。』」他拒絕在迎請重耳回國即位的竹簡上簽名。在狐突眼中看來,里克等人在公室中一連串的殺人舉動,實在是大逆不道,如果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讓重耳回來當國君,不知情者,還以為重耳亦參與了政變行動,那將會在列國中給重耳本人造成極壞影響。
《東周列國志》中說:「重耳看到表上沒有狐突的名字,起了疑心,」所以沒有回來。里克等只好將公子夷吾迎接回國即位,這就是晉惠公。晉惠公即位後,就把子圉立為太子,任狐突為上大夫。晉惠公上台不幾天,便開刀誅殺群臣,連里克這位擁護他當國君的大夫也殺了。殺完群臣,惠即派心腹勃鞮到處收買力士,打算侍機刺殺重耳。《東周列國志》中說:「狐突聽說勃鞮揮金如土,到處購買力士,心中十分疑惑,便暗裡打聽原因。宮中內侍不免就把這個密謀泄露給了狐突這位老國舅。狐突大驚失色,當即就寫了一封信,派人連夜趕往翟國告訴重耳。」公子重耳因此躲過了惠公的暗殺。
惠公在位十四年,搞得天怨人怒,麥禾不熟,饑荒遍野,狐突為此杜門不出。公元前636年,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是為懷公。懷公剛上台,便欲謀殺重耳。《史記》中記載:「乃令國中諸從重耳亡者與期,期盡不到者盡滅其家。狐突之子毛及偃從重耳在秦,弗肯召。懷公怒,囚狐突。突曰:『臣子事重耳有年數矣,今召之,是教子反君也,何以教之?』懷公卒殺狐突。秦繆公及發兵送內重耳,使人告欒、卻之黨為內應,殺懷公於高梁,入重耳。重耳立,是為文公。」
狐突一生對晉國的主要歷史貢獻是:在長達三十餘年的政局動亂中,赤膽忠心地鐵保申生、重耳兩位「國儲」的人生安全,而在申生身上所耗費的心血頗多。申生在開闢晉國疆土上所建的功勳與狐突的輔佐關係極大。論理,在保申生安全的策略與舉動上,狐突並無失誤,然而申生愚忠愚孝自己想死,則誰也沒有辦法。至於保重耳,則是申生冤死之後,晉國大小人等的共識。不過,狐突及早派他的兩個兒子(特別是狐偃)跟從重耳逃亡,則充分體現了這位政治家的深謀遠慮。[3]
後人評價
狐突所以能名垂千古、流芳百世,是因為他在有生之年,懷着對其主人晉獻公的赤膽忠心,為穩固獻公血統的統治地位,始終不渝地與公室內部的各種邪惡勢力作鬥爭,用盡心機保護太子申生、公子重耳的人生安全,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因此,公元前636年晉文公重耳為其建祠。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中寫到:「又念及狐突冤屈而死,就在晉陽馬鞍山為他立廟。」
忠誠是一種道德品質,指一個人對某一社會群體、某一個人或某一事業、某一理想等對象具有堅定不移的信念,並熱忱地為之服務、為之奮鬥,乃至犧牲生命而矢志不渝。在不同的歷史時代里,忠誠這一品質的具體內涵是不一樣的。在春秋早期,狐突對晉獻公的忠誠,是「官吏」、「義僕」對「主人」的忠誠。基本上是以《周禮》中的理論規制為思維基礎的。經古代文學家考證,《周禮》乃周公所作,全書共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記》6篇,分別規定、記述各官所管政務。是保證周朝統治長治久安的等級規制和法理依據。周公約公元前1095年生,姓姬名旦,是西周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周公發揮了殷商時期的「天命觀」,以君權神授的思想維護周天子的地位,同時將「天」的意志與君的德性聯繫起來,提出「皇天無親、唯德是輔」,用以解釋西周取代殷商的合理性,意思是西周文王、武王是有德性的君主,所以天就給予輔佐,殷商紂王無道,所以便垮台了。其政治用意是將當時人們「尊天」的意識形態引導到「忠主人」意識形態上來。狐突之所以對晉公室懷有滿腔忠誠,最根本的一點,是在他的心目中堅定不移地具有一種忠於主人的人生價值觀。然而周公的執政理論在百多年後便出現了問題。西周王室形同虛設,已經失去當年權威。新興的地主階級勢力私慾膨脹,「春秋無義戰」愈演愈烈。目睹社會如此亂象,西周統治者束手無策。就在狐突去世85年後,公元前551年孔子出世。孔子堅持反對新興地主階級之間的私利爭奪,以思想家的歷史眼光向社會提出:「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復禮」的政治理念。其實,孔子心目中要恢復的「禮」便是周公奴隸制的「禮治」。在哲學上,孔子從天命論出發,堅持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忠」「孝」道德要求與從屬關係。由於「君臣父子」對地主階級的皇家統治具有穩定作用,所以在中國社會一直風行兩千多年。大約400年後,西漢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在周公《周禮》與孔子《春秋》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人君受命於天的理論,宣揚天常以符瑞顯示希望、以災害表示譴責來指導天子行動。他認為「天不變道亦不變」。他所指出的這個「道」,便是社會秩序,即所謂「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而君權來自天神。這樣一來,便給皇帝忠誠於天、官吏忠誠於皇帝、兒子孝順於父親、妻子貞節於丈夫指出了理論依據。西漢以後,隨着中國社會皇帝地位至尊無上的確立,社會對青少年意識形態方面的引導、教育與培養亦越來越形成合力。社會各界、小康以上家庭、私塾、學堂無不將培養忠誠愛國人才當作責任。《大學》、《中庸》、《孟子》、《論語》無不當作教學必修課。陵煙閣、午門榜、忠臣譜、清官冊,薦忠義、舉孝廉,建祠立廟,樹碑立傳,中舉進士、加官晉級,無不刺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朝「忠臣、清官」的目標努力。一代又一代的有識之士,無不將忠君愛國、安邦保民當作自己的人生價值。[4]
狐突廟
現在最大的狐突廟位於清徐縣城西南八華里的西馬峪村北。始建於宋宣和五年(1123),金明昌元年(1190)、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作過修葺,並彩飾武士侍女及狐突夫妻坐像。明代又擴建了獻殿,明正德年間的石柱及木構件至今還保存得十分完好。清代又擴建了山門、樂台以及鍾、鼓二樓,遂構成了現在東西寬30米,南北深75米,占地約2200平方米的重院建築。
山西省人民政府於1996年公布狐突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務院於2006年公布清徐狐突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左傳》、《史記.晉世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