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叔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叔虞
概要
政權 唐國(後改國名曰「晉」)
周武王

唐叔虞

唐叔虞姓,名,字子於,又稱晉唐叔虞。是周武王第三子、周成王同母之弟,母親為邑姜周成王少年時對他的弟弟叔虞有過封國的承諾,日後太史和周公都要求成王履行承諾,遂封唐叔唐國,為「桐葉封弟」的典故。

公元前1033年,周成王時,唐人作亂,周公滅唐。成王叔虞於唐,其子繼位後改其國號曰晉。

青銅器銘文記載

山西省曲沃趙晉侯墓地的第六次發掘工作,出土了一件方鼎,因其銘文內容,被稱為叔夨方鼎或者叔虞鼎[1]。銘文有周王賞賜叔夨的內容。李伯謙認為,此叔夨就是唐叔虞,此處的王就是周成王[2]

考古》雜誌2007年3月發表了朱鳳瀚的文章《堯公簋與唐伯侯於晉》,介紹了香港地區出現的私人收藏的西周青銅器堯公簋,其銘文有「唐伯侯晉唯王廿又八祀」的內容[3]。據陳久金說,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就此專門召開會議,認定此「廿又八祀」也就是以28年來紀年的王為周成王,以此器作為周康王在位超過28年的證據[4]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唐叔虞,亦稱叔虞太叔姬姓,名,字子於,是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周成王姬誦的同母弟弟;母親王后邑姜,是齊國開國君主齊太公呂尚(即姜子牙)的女兒。

受封唐地

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叔虞的父親周武王滅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權。周武王十四年(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叔虞的哥哥周成王繼位。周成王繼位時年幼,所以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攝政。

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周朝諸侯國唐國唐國地處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有一百里)發生叛亂,威脅周王室在河東地區的統治。同年十月,周成王周公旦率軍平息唐國叛亂,將唐國百姓遷到杜地,並將周王室子孫遷到唐地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周成王將唐地分封給弟弟叔虞叔虞於是成為唐國國君,因此故稱唐叔虞

去世子繼

唐叔虞死後,他的兒子姬燮(亦稱姬燮父)繼位。姬燮繼位後,因遷居到晉水之傍,故將國號改稱「」,是為晉侯燮

主要成就

當時,由於唐國地處夏人故墟,四周遍布戎狄部落,加上叛亂剛剛平息,局勢動盪不定,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叔虞受封治唐後,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執行「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法,以夏戎之政治夏戎之地:以夏戎之法理夏戎之民。推行政策一年後,即見成效。農業、牧業都得到顯著發展,政績斐然可觀。

叔虞治唐之所以成功並且久遠,關鍵在於執行「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正確方針,大量歷史證明,這一方針成為晉國的傳統國策,並對後來晉及韓、趙、魏三國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都有着深遠的影響,從而形成三晉文化體系中尚公尚法尚賢的特色。

唐叔虞作晉國立國創業的始祖,作為三晉文化的創世人,其歷史功績不可磨滅。

趣聞軼事

取名為虞

當初,周武王叔虞的母親邑姜交合時(《左傳》作懷孕時),夢見天帝周武王說(《左傳》則記載是天帝邑姜說):「我讓你生個兒子,並為你的兒子取名為虞,我準備將唐地賜給他。」等邑姜生下叔虞時,叔虞的手掌心上有個像「虞」字紋路,因此周武王就給他取名字為虞。後來叔虞果然受封唐地。

嘉禾獻王

周成王十一年(前1032年),當時上天降下福瑞,叔虞得到嘉禾嘉禾異莖同穗,於是獻給周成王周成王叔虞嘉禾送往東土饋贈周公旦,寫作《饋禾》。周公旦接受賜禾後,讚美周成王之命,寫作《嘉禾》。

歷史評價

司馬貞史記索隱》:「天命叔虞,卒封於唐。桐珪既削,河、汾是荒。」 [5]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周武王姬發

母親:王后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

兄弟姐妹

兄弟

周成王姬誦唐叔虞同母兄。

邘叔邘國始封君主。

應侯應國始封君主。

韓侯韓國始封君主。

姐妹

太姬周武王長女,陳國君主陳胡公之妻。

子孫 兒子

晉侯燮,諡號不詳,名 (一作燮父)。

賈共公,名公明叔虞少子,賈國始封君。

孫子

晉武侯,名寧族晉侯燮之子。

賈宣公,名賈共公之子。

人物爭議

剪桐封弟

關於叔虞封唐的問題,歷代文人、學者已有不少考辨文字。「桐葉封弟」一事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審應覽第六·重言》。當時唐國發生內亂,叔虞的叔父周公旦率軍消滅唐國。有一天,周成王叔虞閒居時,摘下一片梧桐葉子削成圭玉的形狀,交給叔虞說:「我拿這個分封給你。」叔虞很高興,把此事告訴周公旦周公旦周成王請示說:「天子您分封叔虞吧?」周成王說。「我是跟叔虞開玩笑呢。」周公旦回答說:「我聽說過,天子沒有開玩笑的話。天子一說話,史官就記下來,樂人就吟誦,士人就頌揚。」周成王於是將叔虞封在唐地叔虞之子燮父)繼位後,改國號為「」)。(而《史記·晉世家》則記載,周成王叔虞開玩笑,以梧桐葉削成圭玉形狀交給叔虞,說將此封給你。當時一個叫佚的史官請求周成王選擇一個好日子封叔虞為諸侯。周成王說:「我只不過跟他開個玩笑而已。」史佚說:「天子說話不能開玩笑。只要發話,史官就要記載下來,用禮儀完成它,奏樂章歌唱它。」,周成王便將唐地封給叔虞。)

史記·晉世家》與《呂氏春秋·重言》所記載叔虞母親因夢得子與桐葉封弟的故事,以解夢之說與兒童之戲解釋周初分封之事,顯系小說家之言。後人對此二事有過考證,說「虞」字古文作「從從」,文在其手掌中,可能紋路與之相似,所以有可能如司馬遷所記。而桐葉封弟則頗多爭議,較具說服力的是張頷從古文字角度所作的解釋,他認為金文中的「桐」字與「唐」字字形相近,剪桐之說可能是翦唐之誤。若依此說,周成王在翦除舊唐國之後,將其弟叔虞分封於此,倒是合乎情理。

唐地所在

關於叔虞所封的唐地究竟在何地,歷來都有爭議。商周之際,以唐命名的地方不止一處,但史家較一致的意見是在今山西境內,但究竟是在太原一帶還是在晉南翼城絳縣一帶卻爭論上千年。《左傳·昭公元年》:「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6]杜預認為大夏在今太原市服虔則認為大夏汾澮之間,即今山西翼城隰縣吉縣一帶。顧炎武日知錄·卷三十一》說唐叔封於翼,即今翼城縣。近人楊伯峻認為:「唐叔之子燮父改唐為晉,即今之太原市。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今山西省聞喜縣東。又五世至穆侯,復遷於絳,絳即翼」。《史記正義》兩處引《括地誌》,其一說為「故唐城在絳州翼城縣西二十里,即堯裔子所封。」另一說為「故唐城在并州晉陽縣北二里」。如果所引資料無誤,這個以唐命名的地方在山西就有兩處,一在太原,一在晉南翼城一帶。

後世紀念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懸瓮山麓,始建於北魏之前,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晉祠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之久,經過多次修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遂形成今日集儒、釋、道於一統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祠內現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築100餘座,其中,宋代建造的聖母殿、魚沼飛梁,金代建造的獻殿,被文化部鑑定為三大國寶建築。

唐叔虞祠是晉祠主要建築之一,坐北朝南,整體建築由山門、享堂、東西廂房及大殿組成。現存建築為宋元之際所建,雖經元、明、清及現代多次修繕,但大殿主體仍保持元代風格,裡面有明塑唐叔虞像。大殿前廊兩側各立大碑一通,分別是元至元四年(1287年)所刻的《汾東王廟記》碑,和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刻的《重修唐叔虞祠記》碑。

後裔姓氏

唐叔虞的後裔姓氏,主要有晉姓楊姓韓姓何姓溫姓賈姓簡姓曲姓解姓侯姓欒姓席姓先姓谷姓冀姓步姓籍姓閻姓等。 [7]

注釋

  1. 北京大學文博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六次發掘》,《文物》2001年第8期。
  2. 李伯謙:《叔夨方鼎銘文考釋》,《文物》2001年第8期。
  3. 堯公簋銘文摹本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網站文章堯公簋銘文摹本
  4. 陳久金:《中朝日越四國歷史紀年表》,群言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第8頁的注釋。
  5.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國學網
  6. 《左傳·昭公元年》,國學網
  7. 家族源流:唐叔虞後裔主要姓氏淵源查考,萬家姓

視頻

旭述之六:晉祠 唐叔虞

上下五千年周朝人物篇之-唐叔虞

晉祠博古館副館長陳鳳講述唐叔虞的典故

參考資料

  1. 重定向 Template:中國君主

Template:晉國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