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峒乡
独峒乡位于桂北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部,东南面和本县八江乡相连,南面与本县同乐乡一水相依,西南跟贵州省黎平县雷洞乡接壤,北和湖南省通道县独坡乡毗邻。
2016年3月,经广西民政厅批准撤乡设镇。
2017年3月,正式撤乡设镇。[1]
目录
简介
独峒乡位于广西省柳州市三江县西北部,是湘、黔、桂三省交界处,西与贵州省雷洞乡接壤,北与湖南省独坡乡毗邻,距离县城 47 公里,全乡面积 179 平方公里, 15 个行政村, 44 个自然屯, 173 个村民小组,总户数 8307 户,人口 41975 人,劳动力 24160 人。全乡耕地面积 19902 亩,其中,旱地面积 4613 亩,水田面积 15289 亩,人均水田 0.38 亩,山林面积 11362 公顷,人均有粮 170 公斤, 2002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1233 元。 独峒乡积极抢抓机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牛存栏 6890 头, 2002 年牛市成交量达 20000 头以上;全乡宝石机械达 6520 多台,从业 8000 多人。茶叶、宝石、育肥牛等项目已成为独峒乡农民主要增收的稳固渠道。
2016年3月,经广西民政厅批准撤乡设镇。[2]
经济建设
独峒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已建有9000多平方米的集市,有桂北和三省(区)交界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盛产茶叶、油茶,禾花鱼,三色糯米等,宝石加工业快速发展,全乡拥有6520 多台加工机台,茶叶加工厂40多个,日加工鲜茶叶4000多斤。全乡现有初级中学2所,在校中学生1500多人,小学有20所,在校小学生5500多人。有乡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室)42个。
据统计,2015年全乡财政收入729.84万元,同比增长34.91%;全乡固定资产投资额2.05亿元,同比增长17.79%。全面完成了2015年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勇往前行。
教育建设
157位同学从老师手里领取高中入取通知书。据三江县2008年中考录取信息反馈,该乡今年中考又获大丰收。 独峒一中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齐全,历年来中考成绩斐然,连年荣获"升学达标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奖,在全体教师励精图治、顽强拼搏下,今年中考稳中上升,考取高中达60人;侯少仲、石古盛分别考上柳州市民族高中、柳铁二中。
独峒乡是中国"农民画之乡",有着浓厚的文化艺术底蕴,独峒一、二中是培养美术、音乐特长生的摇篮。多年来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大量艺术特长生。2008年,走全县18所初中的前列。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中心小学每名学生都得到了一份特殊的教材--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赞助编印,由该校教师编写、收集了本校学生作品的农民画校本教材。这份教材是对该校20年来开展农民画教学这一做法的充分肯定。
据柳州日报报道,农民画,简单地说就是由农家子弟或农民所描绘的有关农村自然风貌、农民生活生产的图画。农民画的题材、表现手法可不拘一格,但作品不能缺少乡土气息。1986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杨丹到独峒乡中心小学任教后,就开始引导侗家孩子画山画水画鼓楼,侗族儿童的美术教育由此而起步。当时没有笔墨和纸张,杨丹和学生就以树枝为笔、地面当画纸,用侗族妇女染布的蓝靛作蓝色,用锅灰作黑色,用破碗作调色板……条件极其艰苦,但丝毫没有影响师生们的创作热情和求知欲望。
从在课堂上绘画到进寨绘画、到田间地头绘画,他们画侗寨的田园风光,画侗寨的鼓楼、风雨桥、百家宴、送新娘……这一画就是20年,由此画出了名气。1988年,他们首次参加长白山少儿美术画展便获得大奖。从此,出自侗寨孩子手中的作品,先后在区内外和美国、挪威、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展出,学校也先后被自治区教育厅、国家教育部命名为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以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民风名俗
独峒乡民间活动丰富多彩,春节芦笙睬堂、中秋斗牛节、农历九月十五坡会节等场面热烈,蔚为壮观,2002年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侗族民间特色艺术之乡称号。侗族建筑、民族服饰和民间风情极具特色,是集独特的侗族人文景观与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少数民族之乡。 "斗牛节"是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侗家喜欢斗牛,村村寨寨都饲养着善斗的"水牛王"。"斗牛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里举行。节前,各自约好对手,作好斗牛的准备。节日这天清晨,铁炮三响,"牛王"在锣鼓和芦笙的乐器声中进入斗牛场。这时一支支队伍,手持金瓜、月斧,举着各种旗帜,前呼后拥,绕场三周,算是"入场式",也叫"踩场"。接着,各队牵着自己的"牛王",举着火把,严阵以待。铁炮一响,他们便将火把往前一抛,参斗的两头牛从两端四蹄腾空,冲了上去,斗作一团,难解难分。场外人群呐喊助威,气氛紧张热烈,十分壮观。
如果两头"牛王"久斗不分胜负,人们就用大绳拴住两头牛的角,像拔河一样往后拉,解脱它们的搏斗,算是平局。如果一方输了,他们的彩旗就会被子对方的姑娘们全部夺去。他们需要通过赎旗礼和对歌的方式才能赎回。得胜的"牛王"被披上红布,以示斗牛活动能培养人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3]
主要景区
大塘坳景区
天湖大塘坳位于三江县西北部,是湘、黔、桂三省交界处,西与贵州省雷洞乡接壤,北与湖南省独坡乡毗邻,距离县城50多公里。属于人工湖,也有30多年历史了,之前主要是用来蓄水灌溉农田,如今只要是旅游观光,也有少许来灌溉农田。天湖大塘坳是独峒乡海拔最高点,海拔为1043米,常年云雾缭绕、有溪流、小河流入湖内,仅喷泉数眼就汇成了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山顶湖泊,这里湖光潋滟,峡岸曲折,鸟语花香,早则浓雾迷漫,午则睛辉柔洒,昏则彩霞满天。荡舟其间,恍如仙境。每年3月至6月,映山红开满湖边,微风吹拂,蝴蝶纷飞,景致更是迷人,炎厦时,湖边的喷泉依然清冽无比掬一口清泉品尝,足以令人心旷神怡。
林略景区
林略村位于一座高坡的半山腰上,吊脚民居依山而建,密集连片,六座鼓楼参差耸立,在起伏的群山中格外引人注目,村前村后,梯田层层,构成一幅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侗寨田园风光。村后坡顶有片宽阔的松林和草坪,碧草青青,野花簇簇,是当地男女青年玩山对歌、结识交往的去处。
岜团景区
岜团风雨桥是座造型独特的人畜分道风雨桥,坐落在独峒乡岜团寨旁的苗江上,规模略小于程阳桥。该桥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桥长50米,桥台间距为30.4米,二台一墩,两孔三亭,结构形式与程阳桥相似,不同之处是在人走的长廊边另设畜行道小桥,成为双层木桥,两层高着为1.5米。人畜分道,能使人行道上清洁安全,也利于延长桥梁的使用时间。岜团人畜分道风雨桥,是由侗族风雨桥建筑工匠石玉朝、石含章、石井著、吴金添、吴文魁等5位师傅精心设计建造的。岜团桥很注重利用地形地物,桥的西岸只有一条向南通道;而东岸向东、向北各有一条乡道。工匠们就在东岸南出入口则顺应道路方向与桥轴构成80度转角,前置桥门牌坊。该桥翘角重檐,几十株参天珍稀树种五针松荫护桥头,桥与山水及侗寨风光紧紧相连,使不少游客乐而忘返。乐而忘返。岜团景区属于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中的一部分,是三江县重点建设的旅游景区,该景区重点突出侗族的"款"文化,将侗族古老神奇的"款"文化集中在景区内展现。
高定景区
高定侗寨位于三江县城西北约50公里的独峒乡,五百座吊脚木楼,依山就势,鳞次栉比,村寨四周的古树组成绿色的长龙,显得人与自然十分协调.寨中七座按宗族建的鼓楼,飞檐叠翠,互相争艳。
干冲景区
桂湘黔交界的海拔1336米"侗族圣山"三省坡脚下的广西三江县干冲侗寨,三条石板跨省古道交汇.有沟通湖南的水泥公路.典型侗寨风水布局.立寨时间1000年,干冲屯1029户,全国第一大侗寨!典型的"侗寨文化活化石"!
座龙景区
座龙是个典型的侗族村寨,全寨80多户,户户都是木结构吊脚楼,自然协调地分布在舒缓的斜坡上,村前村后绿树成荫,清幽幽的苗江河从村前蜿蜒而过,如玉带飘拂。似飞龙摆尾,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寨子中的两座鼓楼,透着古气,与独特的民居相映生辉。1930年12月中旬,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红七军长征时途径此地,曾在此驻扎修整3天,播下革命的火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