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樂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同樂鄉古稱銅鑼,位於重慶市涪陵西南邊緣,距城區56公里。東與武隆縣、南與南川區相鄰。境內主要以丘陵、山地為主,最低海拔643米,最高1380米,2008年5月聚寶鄉併入同樂鄉,現幅員面積97.66平方千米,轄13個村1個居委會,73個村(居)民小組。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15923人。有耕地面積30671畝,其中田23925畝,土6746畝,森林面積51728畝,覆蓋率40%。[1]
中文名: 同樂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重慶涪陵區
地理位置:川東平行嶺谷涪陵西南部
面 積: 97.66 km²
下轄地區: 13個村1個居委會
電話區號: 023
郵政區碼: 408112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5923人(2017年)
著名景點: 同樂苗族鄉寨大村
機 場: 重慶江北機場
火車站: 涪陵站、涪陵北站
車牌代碼: 渝G
方 言: 重慶方言
概況
涪陵區轄鄉。位於區境西南邊緣,是涪陵、南川、武隆三個區縣的交界之地。面積97.6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923人(2017年)。轄1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73個社。鄉政府駐與時路127號,距涪陵城區56千米。
沿革
境內清代有銅鑼鋪場,相傳古人在其附近掘井發現銅鑼一面而得名。清末置同樂鎮,取「普天同樂」之意命名。1942年改同樂鎮為鄉。1953年由同樂鄉分置出新勝、建設、建華3鄉,1955年合併同樂、新勝兩鄉和建設鄉的兩個村,設立同樂鄉。清順治年間已有聚寶場,場址在四遠坪,嘉慶十三年遷於荒嵐埡,荒嵐埡有9個山堡,酷似9猴結聚在一起曬背,而猴在占卜行話中曰「寶」,故時人取名「聚寶」。1931年置聚寶鄉,1950、1953年先後分置出騎龍、勞動兩鄉,1955年合併聚寶、建華兩鄉設立聚寶鄉。1992年聚寶鄉併入同樂鄉。1996年,面積87.3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七一、同樂、新華、雪峰、實勝、菁口、解放、同意、肝水、衝口、蓮池、建設、長青、仁壽、茶花、聚寶、前進、新建、茶缸、聯興、齊豐21個行政村。1998年恢復聚寶鄉。2000年末,同樂鄉面積65.73平方千米,總人口1671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73人,轄12個村,85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同樂場;聚寶鄉面積36.5平方千米,總人口830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8人,轄9個村,49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磨盤丘。2004年末,同樂鄉面積65.75平方千米,總人口4872戶16223人,轄七一、同樂、雪峰、實勝、解放、壽壩、蓮池7個行政村,46個農業社;聚寶鄉面積36.5平方千米,總人口791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68人,轄長青、仁壽、聚寶、前進、聯興、齊豐6個村,25個農業社。2008年5月,撤銷聚寶鄉,併入同樂鄉。2011年,面積97.45平方千米,人口7510戶24480人,其中農業人口23444人。
自然資源
資源豐富,氣候適宜。水資源和草場資源豐富,全鄉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庫4口,三坪塘330口,總水面達1898畝,有草場面積5000畝,氣候濕潤,溫差小,適宜旅遊和種養殖業的發展。同樂鄉有在編在崗機關事業幹部93人,副處級以上領導幹部有15人,為了推進經濟發展,出台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優質服務體系,做到「外來企業,本地企業無小事」、「視企業為衣食父母」,在全鄉上下形成共識,全面推行「一站式」辦公,實行「一廠一策,一事一例,特事特辦」的靈活處置方式。
自然環境
同樂鄉地勢東高西低,地貌屬涪陵區坪狀低山寬谷帶壩區,主要以低山、丘陵為主。境內最低海拔420米;最高處在雪峰村大寶寨,海拔1380米;鄉政府駐地海拔740米。境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春暖多寒潮,夏無酷暑,秋涼多綿雨,冬冷無嚴寒的特點。年平均溫度在12ºC—15ºC,無霜期240—279天,年降雨量1150—1350mm,乾燥度0.5—0.8,日照1135—1240小時。境內土壤屬侏羅系沙溪廟鎮組坡殘積物母質風化發育的灰棕紫泥土,成土母質在亞熱帶濕潤氣候的條件下,土壤多呈酸性反應,土壤質地多為輕壤至中壤,以紫色泥土、水稻土為主,土層較厚,結構好,宜耕期長,養分含量較高,保水肥力較強。境內植被多為次生林或人工林,林地以馬尾松、蕨類植物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黃豆、洋芋、紅苕為主,經濟作物以苧麻、蠶桑、榨菜為主。主要自然災害是秋季低溫綿雨,春季寒潮低溫,雨量充沛,但時空分布不均,水土流失較大,給農業生產造成危害。資源優勢:同樂鄉資源豐富,全鄉2007年大春農作物種植20515畝,其中水稻種植17280畝,發展優質稻17000畝。苧麻累計達到6619畝,有3畝以上專業戶794戶,動力剝麻機810台,年產麻540噸。榨菜種植達到6300畝。境內有荒山3000畝,水庫17座,其中中型水庫3座,山坪塘355口,灌溉面積4404畝。同樂河貫穿境內,水流不斷,有一定落差,在解放村高洞子可建裝機容量為350kw的電站。2007年來,全鄉有耕地21275畝,人均1.3畝(1985年末全鄉有耕地22877畝,總人口14985,人均1.53畝);森林面積35900畝,森林覆蓋率達35%。其中退耕還林3012畝,德援項目林405畝。在同樂壽壩村一帶,石英砂儲量豐富,約5平方公里,砂質好,利用率高;境內的白砂石分布面積廣,石料質地堅硬。
農業經濟
有「魚米之鄉」的美稱,農村結構調整力度大,經濟活躍,實力較強。全鄉經濟以糧食生產為主,農業經濟發展項目主要是蠶桑、苧麻、畜禽。2008年實現大春播種面積35500畝,產量16080噸,其中水稻播種面積28900畝,產量12500噸,玉米播種面積6600畝,產量3100噸,薯類作物播種面積8000畝,產量5000噸,落實兌現水稻良種推廣補貼面積28900畝。兌現資金達38萬餘元,兌現種糧大戶48戶;種植無公害優質稻2萬畝,產量1.1萬噸。2008年,全鄉實現GDP(地區生產總值)12672萬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4.6%,農業總產值實現9350萬元,增長14%,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8034萬元,增長111%,本級財政收入實現150.6萬元,增長128.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79元,增長20%。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00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005萬元,比2007年增長19.4%。2009年將投入50萬元,政府性貼息貸款200萬元大力發展山羊養殖,山羊養殖將達到10000頭,增加農民收入。
交通通訊
交通便利,通訊發達,信息暢通。實現村村通公路、電話。86%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公路硬化里程達39公路,100%的農業社通公路,場鎮幅員面積0.8平方公里,有場鎮住戶723戶,已硬化街道2000米,全鄉已安裝電話3520門,安裝天然氣用戶376戶,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實現光纖電視地面接收,能收看35套節目,安裝戶達2500戶,建成電訊移動接收網站8個,手機信號全覆蓋,無盲區,用戶達5000餘戶,開通ADSL寬帶網100餘戶,涪陵同樂鄉已在全國註冊聯網,隨時可查看同樂基本情況和所需要的信息。
視頻
涪---同樂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