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尾木
貓尾木 |
貓尾木(學名:Dolichandrone cauda-felina)為紫葳科植物,落葉喬木,高達10m,樹皮灰黃色。
生於海拔200-300米疏林邊、陽坡。蒴果圓柱狀,懸垂且長,密被褐黃色絨毛,像貓尾巴,故名貓尾木。盛花期在秋冬之間,果熟在翌年。貓尾木花大美麗,具較好觀果價值,是優良的野生觀賞植物。此外,它還可作為用材植物。
傳說貓尾木是由天上的貓武士所變,貓尾木花語是:悔悟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貓尾木
學名; Dolichandrone cauda-felina
別稱; 植物界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合瓣花亞綱
目; 管花目
亞目; 茄亞目
科; 紫葳科
屬; 貓尾木屬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10米以上。葉近於對生,奇數羽狀複葉,長30-50厘米,幼嫩時葉軸及小葉兩面密被平伏細柔毛,老時近無毛;小葉6-7對,無柄,長橢圓形或卵形,長16-21厘米,寬6-8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至近圓形,有時偏斜,全緣紙質,兩面均無毛或於幼時沿背面脈上被毛,側脈8-9對,在葉面微凹,頂生小葉柄長達5厘米;托葉缺,但常有退化的單葉生於葉柄基部而極似托葉。
花大,直徑10-14厘米,組成頂生、具數花的總狀花序。花萼長約5厘米,與花序軸均密被褐色絨毛,頂端有黑色小瘤體數個,內面無毛。花冠黃色,長約10厘米,口部直徑10-15厘米,花冠筒基部直徑1.5-2厘米,漏斗形,下部紫色,無毛,花冠外面具多數微凸起的縱肋,花冠裂片橢圓形,長約4.5厘米,開展。雄蕊及花柱內藏。
蒴果極長,達30-60厘米,寬達4厘米,厚約1厘米,懸垂,密被褐黃色絨毛。種子長橢圓形,極薄,具膜質翅,連翅長約5.5-6.5厘米,寬約1.2厘米。花期10-11月,果期4-6月。
生長環境
為偏喜光樹種。常見散生於低海拔熱帶半落葉季雨林、村邊及荒野低谷地,尤以次生疏林中頗為普遍。幼苗期稍耐陰,母樹附近幼苗及幼樹頗多,在土壤濕潤的環境中,天然下種更新較好;對土壤要求嚴格,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沙壤土上生長,樹姿婆娑茂盛;自然生長較慢,適生於年平均氣溫20-25℃,極端低溫1℃,年降水量1200-2000mm的磚紅壤、沖積沙壤。貓尾木常與黃牛木、楝葉吳茱萸、毛葉木姜、台灣錐栗、細子龍等樹種混生。
為熱帶性樹種,抗寒力較強,能耐短時間一1℃左右的低溫和輕霜。分布區年均氣溫20℃以上。最冷月均氣溫11.5℃以上,極端低溫o℃左右,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上,相對濕度80%左右;耐高溫、喜濕,稍耐水濕,但不宜長期積水,乾燥地區不宜種植。喜光,適生於低海拔的陽坡、疏林邊緣;在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的酸性土生長較好。
分布範圍
產廣東(茂名)、海南、廣西(那坡、臨桂、寧明)、雲南(河口、金平、墨江、勐臘)。福建有栽音。生於疏林邊、陽坡,海拔200-300米。在泰國老撾,越南北部至中部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種子隨采隨播,播種能保證發芽快而整齊。採用沙床播種催芽,搭陰棚播種後第6天開始萌動,第8天進入發芽盛期,10天內發芽基本結束。播種一周後子葉出土,待苗高5-10厘米時,選擇雨後陰天及時將沙床苗裝入營養杯內培育,以促進苗木生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