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天上帝
玄天上帝,本稱玄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為避諱宋聖祖趙玄朗之名而改稱為真武。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蕩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玄帝、北帝、黑帝丶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元天上帝、開天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北極蕩魔天尊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公、上帝爺、帝爺、帝爺公等。[1]
目錄
玄天上帝的故事
北極玄天上帝乃 昊天金闕玉皇上帝一魂降生。 三皇時托胎淨樂國善勝皇后,皇后夢吞日光,覺而有妊,懷胎一十四月,誕降之期,正應虛危之宿,生有奇表,穎慧非常。[2]
於開皇元年,歲次甲辰三月三日午時,誕於王宮,幼而神靈,長而勇猛,國王皇后僅生帝一人。正位青宮,備極鍾愛, 玄天上帝於問寢侍膳之餘,每念父母深恩,非常常服勞所能報答,遂捨青宮之貴,不統王位,惟務修行,誓收天下妖魔,救護群品,感動了 玉清聖祖紫虛元君,下凡親授無極上道,奠定 玄天上帝修為的雄厚根基。
得玉清聖祖紫虛元君之道後, 紫虛元君又指示 玄天上帝,尋訪起自乾兌方位山峰地理,入山修行,方能歸根復位,上為三境輔臣、下作十方大聖。 玄天上帝領命拜別父母,輾轉來到武當山修煉元真,在武當山又得 妙樂天尊之法,並得 豐乾大帝贈賜三台七星降魔劍。
玄天上帝修道於武當山時,亦曾動了放棄之念。一日 玄天上帝突想回國,途中路過一井,見一老婦人手拿鐵杵,於石上研磨, 玄天上帝向前請問磨杵之因,老婦人低頭言道:「鐵杵磨針。」 玄天上帝驚疑,又問:「鐵杵磨成針,豈不難哉?」老婦說:「功至自成。」
玄天上帝頓悟其理,拜謝老婦人,即刻回山精修道業。老婦人乃是 玄天上帝的師父 紫虛元君所化,特來感化 玄天上帝。[3]
玄天上帝回山修煉之後,仙道諸真惟恐 玄天上帝意志薄弱,特派蓬萊九位女仙下凡試探, 玄天上帝以禮相待,不存異心,九位女仙獻計引誘不成,深感 玄天上帝向道之誠,言明身分後回返天界,並祝福 玄天上帝早日功成得道。 [4]
人物來歷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記載: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淨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淨樂宮。後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
玄武一詞,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屈原《楚辭》之《遠遊》篇有句稱,「召玄武而奔屬」。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故注稱,「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北宋開寶年間,玄武神降於終南山。
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
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監、局、司、廠、庫等衙門中,都建有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像。永樂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張信率軍夫二十多萬人 大建武當山宮觀群,使武當山真武大帝的香火達到了鼎盛。
《佑聖咒》稱真武大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因此,真武大帝屬水,當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宮內多建真武廟就為祈免水火之災。
史籍記載
白海瓊曾說「佑聖乃周時人」;又據《太和山志》記載:「祖傳帝之先(即真武大帝之父)為淨樂國王,淨樂治麇,而均(均州,今丹江口)即麇地(又稱麇子國,參考「麇國」和「糜國」),故以名宮焉。」可知此言佑聖為周時麇國公子之說有理。但佑聖真其實前面就已經降世過為周朝的官吏,而降世麇子國又是一世的事(見於真武八十二化圖)。
史載「淨樂治麇」,麇國王子也就是淨樂國王子真武,不愛江山,愛修仙,毅然出家到均州城東南的武當神山修行,四十二年後得道飛升,最終成為道教的崇奉神。」。
《太和山志》記載「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稱真武帝)的發跡聖地。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總名。戰國典籍已有記載。
《楚辭·遠遊》有「召玄武而奔屬」之句,洪興祖《楚辭補註》卷五曰:「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
《禮記·曲禮》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注曰:「行,軍旅之出也。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軍行法之,作此舉之於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陣整肅也。」
《淮南子·天文》將此四方神與四天帝相配,稱玄武為顓頊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
緯書《河圖》則視玄武為黑帝之精,稱:「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又曰:「北方黑帝,體為玄武,其人夾面兌頭,深目厚耳。」
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雜應》稱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為之作護衛。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中之玄武形象仍為龜蛇,該書《續編》卷三云:"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游廬山,憩之澗石,忽見蟠蛇如堆繒錦,俄變為巨龜,訪之山叟,雲是玄武。"
出土文物
2014年6月,河南省鄧州市汲灘鎮廖寨村的村民在開挖鎮區下水道時,發現一組元末明初時期用漢白玉雕琢的真武大帝系列雕像。
這組用精美漢白玉雕琢而成的真武大帝雕像共3尊:最大的一尊身高75厘米,寬50厘米,龍袍玉帶,腳踏龜蛇,頂罩圓光,身坐五彩祥雲,面目清晰莊重,形態逼真肅穆;另2尊雕像屬於真武大帝跟前的「站班」,稍微小一些,身高均為68厘米、寬45厘米,同樣神態安詳,凝神靜思。
雕像位於地下1米多深,現存放於某銀行金庫內。汲灘鎮位於湍河、趙河、嚴陵河三河交匯處,古時候常遭水患。元末明初時期,人們在此興建了余庵廟,供奉真武大帝,降妖除怪,平息水患。1946年,該廟被戰火所毀。
雕像當屬元末明初時期作品,在國內極為罕見,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
參考文獻
- ↑ 揭秘真武大帝!他是誰? .熱點事件[引用日期2015-10-29]
- ↑ 真武大帝的傳說 .360doc.2014-10-21[引用日期2016-07-10]
- ↑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 .道教之音.2011-03-16[引用日期2015-05-27]
- ↑ 受天宮簡介-- 神明的故事. 松柏嶺受天宮. 2015-12-16 [2019-2-1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