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斌
王承斌(1874—1936),奉天興城人,1903年入京師優等師範學校,1904年考入保定速成武備學堂,畢業後升入軍官學堂速成科二班,1909年畢業後歷任禁衛軍排長、第三鎮三等參謀官,第三師第六旅第十一團團長。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王承斌反對民主共和,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王承斌入湘,駐守岳州。
1914年春參加圍剿白朗起義。1918年8月王承斌與馮玉祥聯名發表致北京政府代理大總統馮國璋的電文,邀請他頒布全國一體停戰命令。1920年在直皖大戰中,曾在吳佩孚任前敵總司令時,任副司令兼後路總指揮。之後,又任直隸省長、直隸軍管督理、豫巡閱副使,並被北京政府授予匡武上將軍。奉軍入關後,被迫下野。1936年因病去世。[1]
目錄
人物簡介
王承斌,1923年6月13日曾帶兵在天津楊村火車站圍困大總統黎元洪,奪走總統印交給曹錕。1923年9月,在曹錕賄選總統時,總管賄選籌款工作。歷任直隸省長、直隸督軍、直魯豫巡閱副使兼直隸督軍、省長等職。1924年10月,參與馮玉祥策劃的「北京政變」。後被進入天津的奉軍繳械。下野寓居天津英租界。1928年5月北伐軍逼近京津,轉居大連,不問世事。1931年9月東北淪陷,日偽邀請王出山,王不從,轉北京定居。1936年2月15日,因心臟病在北京病逝,終年五十九歲,葬於家鄉興城市元台子滿族鄉棗山村。
生平經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29日山西新軍起義,清廷急令第三鎮開赴山西鎮壓,12月12日第三鎮攻陷娘子關進逼太原。1912年1月第三鎮駐防南苑拱衛京師,王承斌參加了反對共和、維護清廷的「宗社黨」,吳佩孚多次勸曹錕開除王承斌,曹錕不允,王承斌與吳佩孚開始產生芥蒂。2月15日袁世凱被南京臨時議會推舉為臨時大總統,29日晚,第三鎮部分官兵在北京譁變,為袁世凱拒絕南下製造口實,3月15日袁世凱在北京就職。8月19日陸軍改制,王承斌任中央陸軍第三師第六旅第十一團團長。1913年2月10日授為步兵上校。7月「二次革命」爆發,袁世凱令第三師南下,王承斌隨第三師入湘,駐守岳州。11月9日加陸軍少將銜。1914年春參加圍剿白朗起義。9月19日因功實授為陸軍少將。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凱稱帝,21日封王承斌為一等輕車都尉,25日護國戰爭爆發,袁世凱急調第三師入川西征。1916年1月,王承斌升任第三師補充旅旅長,並於四川招募成軍,2月6日首先攻占瀘州,10日進攻中興場。2月21日袁世凱特封王承斌為一等輕車都尉世職,與護國軍相持。3月23日護國軍進攻瀘州,戰事激烈,王承斌部受到重創。5月3日授為勛五位。6月6日袁世凱死,第三師奉命回駐保定,11月17日加陸軍中將銜。1917年5月24日,繼任總統黎元洪任命王承斌為直隸第一混成旅旅長。7月1日「辨子軍」首領張勳擁戴溥儀復辟,王承斌與曹錕、吳佩孚等聯名通電,宣布反對張勳復辟,出師討逆,並擊潰「辨子軍」。10月9日晉授勳四位。
軍閥混戰
1918年2月7日,曹錕督師南征護法軍,王承斌等三個旅被調往前線,由吳佩孚任總指揮。4月13日特授以勛三位,22日占領衡陽後不再前進,參戰官兵水土不服,時王承斌在湘南因病一再請假,前線軍事行動陷於停頓。6月27日,北京政府晉授王承斌陸軍中將。8月,王承斌與馮玉祥聯名發表致北京政府代理大總統馮國璋的電文,邀請他頒布全國一體停戰命令。9月26日、10月3日,張其鍠兩次參與吳佩孚發起的南北將領聯名通電,請馮國璋速頒罷戰命令、徐世昌勿就總統職。1919年5月,「五四」運動興起,王承斌等聯合通電,反對北京政府逮捕學生,主張召開國民大會,力爭收回青島。
1920年5月22日,吳佩孚指揮第三師從湘南北撤,27日王承斌旅過長沙,6月9日到河南駐紮,15日隨吳佩孚到保定會商反皖。7月9日直系在天津舉行討皖誓師大會,吳佩孚任討賊軍前敵總司令,王承斌任後路總指揮,12日討賊軍前敵總司令吳佩孚及旅長曹鍈、王承斌、閻相文、蕭耀南、彭壽莘等通電討段祺瑞。7月14日直皖戰爭爆發,15日皖軍前敵總司令曲同豐在西線大規模進攻,王承斌令一部抵抗,一部在大清河支流南岸埋伏,16日王承斌躍馬揮刀衝鋒,包抄皖系兩個師,斷其歸路,皖軍迅速失敗。7月30日,邊防軍宋邦翰、張鼎勛兩旅在洛陽譁變,尋被直軍王承斌解散。10月10日被北洋政府晉授為勛二位。10月17日所部擴編為陸軍第二十三師,王承斌任師長,期間與吳佩孚更加不睦。1921年11月7日授為將軍府「彥威將軍」名號。
1922年1月5日始,吳佩孚連續七電攻擊奉系支持的梁士詒內閣賣國,致使梁內閣倒台,張作霖大為恚怒,2月4日直係為反對奉系舉行保定會議,王承斌力主對奉讓步,8日張作霖在奉天會議對吳佩孚軍事問題,王承斌出關調停,不得要領,10日回保定復命。1922年2月11日張作霖在奉天召開軍事會議,王承斌奉命再次前往,旨在調和直奉衝突,結果仍無功而返,21日王承斌三次到瀋陽,吳佩孚攻擊王承斌有「通奉嫌疑」。1922年4月19日任幫辦直隸軍務、代理督辦,並任直軍西路司令,旋改中路司令。1922年4月26日王承斌部首先與奉軍接戰,29日第一次直奉大戰全面爆發,王承斌兼領中西兩路指揮,30日赴援任丘城,大敗奉軍李景林。5月1日李景林死守大城,王承斌九次揮師衝鋒,將大城收復。1922年5月2日奉軍援軍許蘭洲開到,王承斌分兵拒敵,進而復退,前後四次,終於占領馬廠,對直系獲勝立有大功。
1922年6月4日,王承斌等發擁護黎元洪復職電,並親自到天津促駕,黎初不允,王承斌竟至聲淚俱下、長跪不起,11日黎元洪入京就職。1922年6月17日王承斌同奉軍代表孫烈臣等簽訂和約,終結了第一次直奉戰爭。1922年6月24日,復職總統黎元洪特任王承斌為直隸省省長,1922年8月6日接任。1922年9月2日加陸軍上將銜,1922年10月10日授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1922年11月18日,眾議院議長吳景濂、副議長張伯烈私用眾議院名義向黎元洪密告財政總長羅文干有納賄情事,黎即手諭捕羅並轉送地方檢察廳拘押,吳佩孚通電指責黎元洪違法,23日曹錕出面攻擊羅文干,24日直隸省長王承斌電請黎元洪逮捕與羅文干案有關人犯,並譴責吳佩孚為王寵惠內閣保鏢。1922年12月21日實授為陸軍上將。王承斌在天津招賢納士,勢力發展迅速,直系軍閥「津派」形成,與「保派」、「洛派」分庭抗禮。
1923年2月19日王承斌等在天津進行倒張紹曾內閣,22日王承斌等要員在保定共商倒閣,為曹錕當總統鋪路,王承斌策動直系津保派聯合對抗洛吳。5月29日,直系代表王承斌、陸錦,奉系代表孫烈臣、於沖漢及調人李際春在山海關舉行奉直聯歡會,緩和直奉間的緊張形勢。6月13日,黎元洪因不堪北京軍警壓迫而避往天津,其專車在天津站被王承斌扣留,強行索要總統印信,14日黎元洪的如夫人危文秀交出印信,王承斌又逼令黎元洪簽字通電宣告辭職、由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務,最後才被放行,黎元洪回到住宅後,馬上通電將被逼簽名的情形通告全國,社會輿論對王承斌頗多責難。6月20日,王承斌私自捏造吳佩孚通電,勸請曹錕「促成選舉」,引起吳佩孚大怒。7月13日王承斌進京會見表兄吳景濂,8月1日王承斌、曹銳等至保定晤曹錕,主吳景濂組閣,一道參與臭名昭著的「豬仔賄選」。9月12日賄選大會未成,吳景濂不得不請王承斌到京主持一切,14日王承斌回京,決定在選舉前發每票五千元的支票。10月1日,王承斌在甘石橋俱樂部向豬仔議員共發支票五百七十三張。10月5日,曹錕終以480票當選為總統,賄選被公布後,直系聲名狼藉。10月22日王承斌出任直隸督軍兼直隸省長,11月11日兼任直魯豫三省巡閱副使(巡閱使吳佩孚)兼直隸督軍,11月14日授將軍府「匡武上將軍」名號。11月22日,北京閣議決定設路警督辦處,直隸於國務院,由吳佩孚、王承斌各撥軍一旅,歸督辦處指揮。
1924年2月28日,王承斌被免去第二十三師師長兼職(吳佩孚建議省長、督軍不應兼任師長),他對吳佩孚更加切齒痛恨,4月29日請辭本兼各職,5月2日再辭,並秘密聯繫倒吳同盟。8月23日,王承斌到北京覲見大總統曹錕,陳述不應對奉系開戰,未被採納。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16日王承斌從天津到北京,18日任討逆軍副總司令兼直隸後方籌備總司令,指揮第一軍和第三軍分抗奉軍之二、六路。21日馮玉祥部陸續自北京向熱河開拔,但遲遲不進,引起討逆軍總司令吳佩孚警覺。10月2日第二軍王懷慶部戰敗,第三軍馮玉祥逗留不進,吳佩孚派討逆軍副總司令王承斌赴承德指揮,以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指揮馮玉祥、王懷慶的第二、第三兩軍,並對馮進行監視,4日王承斌與馮玉祥在古北口密議,結成同氣,5日到承德。10月21日馮軍秘密開回,23日王承斌出席了北苑會議,北京政變爆發,曹錕被囚禁。10月24日馮玉祥、王承斌、黃郛、李煜瀛、易培基、鄧寶珊(胡景翼之代表)、徐永昌(孫岳之代表)等在北苑會議,組織中華民國國民軍,馮及胡景翼、孫岳分任軍長,25日王承斌等通電推馮玉祥為中華民國國民軍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胡景翼、孫岳為副司令各兼第二、第三軍長。11月2日王承斌到總統府勸說曹錕辭職。11月3日馮玉祥決定恢復王承斌的第二十三師,11日晚入關奉軍李景林部將王承斌新編的第二十三師繳械,12日王承斌倉皇避入英租界,在奉軍逼迫下辭去本兼各職,13日李景林被推為直隸保安司令兼省長。12月12日,京師地方檢察廳托天津地方檢察廳票傳賄選行賄人王承斌、吳景濂,此後被逼下野寓居天津。
1925年11月,郭松齡興兵反奉,郭軍首領命令部下「從興城繞過去,這裡是王孝伯大人的家鄉」,於是,只因興城是王承斌的故鄉,數十萬興城人民得以避免一場戰火塗炭。1928年5月奉軍被北伐軍擊退關外,王承斌轉居大連,仍不問世事。1931年9月東北淪陷,日偽軍政要員魚貫其門,恩威相挾,恭請王承斌出山「主持東北大政」,他表示「寧死不為豬狗」,後轉北京定居。
參考文獻
- ↑ 他幫助兩個人當上了民國大總統,又親自勸說他們下台,搜狐 ,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