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安
王樹安,小麥栽培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噸糧田」建設的主要先行者[1] 。從事作物高產、高效、抗逆理論與技術研究,參與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與開發,為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作出了貢獻[2] ;研究建立小麥—玉米兩茬平播畝產噸糧技術體系,在華北平原廣泛應用;主持全國噸糧田定位建檔追蹤研究,總結出不同類型噸糧田模式及技術;研究提出小麥節水高產技術體系,已在生產上推廣[3] 。
中 文 名 : 王樹安
民 族 : 漢
職 業 : 小麥栽培學家
國 籍 : 中國
出生日期 : 1929年7月7日
性 別 : 男
目錄 1簡歷: 2生平簡介 : 3主要論著 : 4主要貢獻 : 5工作經歷 : 6王樹安春聯集錦 : 一九八七年春節 : 一九八八年春節 : 一九八九年春節 : 一九九零年春節 : 一九九一年春節 : 一九九二年春節 : 一九九三年春節 : 一九九四年春節 : 一九九五年春節 : 一九九六年春節 : 一九九七年春節 : 一九九八年春節 : 一九九九年春節 : 二年春節 :
目錄
簡歷
1929年7月7日 生於安徽省蚌埠市。
1937-1943年 在蚌埠市讀私塾和小學。
1943-1949年 在蚌埠市崇正中學學習。
1949-1953年 在南京大學農學院農學系學習。
1953-1956年 在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學習(研究生)。
1956年至今 在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教研室主任,農學系主任;1990年評為博士生導師。
生平簡介
王樹安是小麥栽培學家,農業教育家王樹安,1929年7月7日出生於安徽省蚌埠市。1949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南京大學農學院,從此開始了他的農業科學生涯。1953年他進入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讀碩士研究生,主攻作物栽培學。1956年完成研究生學業後,在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作物栽培組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並曾任教研室主任和農學系主任。1990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40多年來,他堅持教學、科研、推廣三結合,在作物栽培與耕作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一項(大集體)、二等獎一項;農業部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大集體)、一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一項。
由於在農業科學研究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國家教委、國家科委1990 年授予他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並榮獲1997 年度「中華農業科教獎」。他曾擔任中國作物栽培委員會副主任、北京農學會副理事長、農業部小麥專家顧問組成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小麥專家顧問團成員、國家科委農業及農村科學技術專家諮詢首批專家、農業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986年和1993年兩次去德國考察並與德國霍因海姆大學開展合作研究;1987年應日本技術振興會邀請去日本考察,並在日本作物學會年會上宣讀《中國小麥生產歷史與現狀》論文。
主要論著
1 王樹安.採取科學措施改造低、中產田.人民日報,1982-03-04(3)
2 王樹安,劉興海.粒用莧營養品質及生物學特性研究初報.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5(3):21~23
3 王樹安,劉興海.冬小麥抗逆栽培技術原理的研究:Ⅰ.打破犁底層對小麥根系發育和抗逆性的影響.華北農學報,1986(2):1~5
4 王樹安,陳國平,惲友蘭.進一步發展京郊糧食生產戰略決策的建議——論京郊平原的第五次種植制度改革.北京農業科學,1989(4):1~4
5 王樹安,蘭林旺.從吳橋看「噸糧田」推廣的可行性.農民日報,1991-01-07(3)
6 劉巽浩,王樹安.高產高效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方向:談高產並不一定低效.人民日報,1991-02-01(3)
7 王樹安.噸糧田技術.北京:農業出版社,1991
8 王樹安,蘭林旺.我國的噸糧田建設與發展.噸糧田經濟效益研究.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2
9 王紀華,王樹安.不同粒重小麥的源性狀研究.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2(8):10~14
10 Wang Shu-an.Intensifi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rop productive system,i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1993
11 王樹安,王紀華.雜種小麥源庫基本特性研究.作物學報,1994(4):18~22
12 王志敏,王樹安.小麥莖稈貯藏物質積累與再運轉.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4(4):16~20
13 王樹安.中國噸糧田建設.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4
14 王樹安.作物栽培學各論(北方本).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王樹安是小麥栽培學家,農業教育家15 趙明,王樹安.作物產量研究的「三合結構」模式.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5(4):30~35
16 王樹安,王紀華,王志敏.玉米、小麥花粒發育與穗粒數調控研究.見:第五屆全國作物栽培生理學術會論文集,1995
17 王志敏,王樹安.小麥幼穗器官中蔗糖降解酶的活性與分布.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5(2):15~19
18 王樹安,蘭林旺.小麥節水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報告.見:小麥節水高產技術研究.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5
19 王紀華,王樹安.玉米籽粒發育的調控研究.Ⅲ.組織培養條件下的化學調控機理探討.作物學報,1996(2):28~32
20 王紀華,王樹安.玉米籽粒發育的調控研究.Ⅰ.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發育特點及其生理生化基礎.中國農業科學,1996(3):17~21
21 王志敏,王樹安.小麥穗粒數的調節.Ⅰ.開花前穗發育過程中的果聚糖代謝.中國農業大學學報,1996(5):15~19
22 王志敏,王樹安,蘇寶林.小麥穗粒數的調節.Ⅱ.開花前遮光對穗碳水化合物代謝的內源激素水平的影響.華北農學報,1997(4):11~16
23 王志敏,王樹安.試論農田作物栽培系統.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1997(4):43~46
王樹安-人生成就 1956年,王樹安研究生畢業後就一直辛勤耕耘在大學講台上。他講課一絲不苟,狠抓教學質量。他認為,課堂教學是大學學習的重要環節,講課不完全是向學生灌輸知識,還要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所以應認真對待每一堂課,講究講課藝術。他事先認真備課,不斷訓練自己的口才,增強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趣味性。他主講的《作物栽培學》、《作物形態建成》等課形象生動,學生們都愛聽,課堂氣氛很活潑。農學學科實踐性強,學農、務農首先要愛農,他在擔任農學系主任期間,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愛農思想,經常教育學生要有埋頭苦幹、樂於奉獻的精神,同時狠抓實踐教學,與同事們一道研究制訂了農學專業「四段實踐教學法」(第一學年農事實習、第二學年田間實驗與生物學觀察課教學、第三學年科研訓練、第四學年生產實習)。這個教學法經過多年運行,效果很好,受到國家教委的重視和獎勵。
在教學中,王樹安一貫主張在加強基礎課的同時擴大專業知識面,他為學生開設了多門專業選修課和必修課,如《作物高產理論與技術》、《作物形態建成》、《作物生理》等。90年代,他主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作物栽培學各論(北方本)》,力求理論與實踐結合,已被北方各農業院校選用。在研究生培養中,王樹安重視因材施教,嚴把質量關,尤其對博士生,他從做人、處事、敬業、求知、創新等多方面提出高標準,嚴加要求。他在主持博士生讀書報告會上,針對研究生中存在的問題語重心長地強調四點:一是做人堂堂正正、治學博大精深,才是表里如一的博士生;二是科學要講認真、勤奮與務實,不容想當然與摻假;三是在借鑑與追蹤中求創新,簡單重複將一事無成;四是工作方法要搶時間、講高效、戒苟且、忌拖拉。不論科學研究、行政工作、社會活動多麼繁忙,王樹安從未脫離教學第一線。為了不誤課時,他經常從外地出差回來顧不上休息,甚至餓着肚子趕到教室。一上講台,他就滔滔不絕,妙趣橫生,把學生引入佳境。
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王樹安還十分關心教師的成長、實驗室的建設和教學體制改革。近年,他主持了國家教委「高等農林院校面向21世紀植物生產類人才培養、教材和課程改革與實踐」重大課題研究,正在組織全國12個高等農業院校的有關人員開展調查研究,計劃構建中國這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建設目標。
主要貢獻
在科研工作中,王樹安歷來重視理論研究與技術研究相結合,緊密聯繫生產實際,為解決中國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的重大理論和技術問題孜孜探索。1983年,他參加「黃淮海平原中低產地區綜合治理與農業開發」國家攻關項目的課題,主持以河北吳橋、東光兩縣為基點的龍王河試區綜合治理與農業開發工作。他率領北京農業大學的部分教師進駐吳橋縣,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當地科技人員的配合下,在范屯鄉建立了農業實驗站。龍王河地區歷史上旱澇鹼薄,作物產量很低,農民生活貧困。王樹安和其他科技人員一道,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研究,在總結當地農民經驗基礎上綜合分析,根據濱海鹽土的鹼水和淺層淡水交錯區的土壤水鹽時空運動變化規律和作物機能適應性特點,提出了以土壤改良和作物抗逆栽培協調並舉,發揮工程控制、栽培調節和利用作物機能補償的多維技術互補效應,實現抗逆增產的技術路線。在小麥抗逆栽培研究中,他和科技人員通過不同時期過量施用氮肥和灌水方法的試驗,發現前期肥水過重是造成小麥後期貪青倒伏的根本原因;在基肥適當、前期肥水控制條件下,拔節後重施氮肥不會引起貪青,反而可起到防止後期早衰、增加穗粒重的作用。在此基礎上他提出前期的一切措施都必須立足於發揮中後期肥水增產作用的論點,並認為促進根系發育,保持後期根系活力是小麥抗逆高產的基礎。通過實驗總結與系統研究,他們相繼提出了以打破犁底層、重施磷肥、中後期追施氮肥、提高後期根系活力和葉片光合效率為主要內容的「冬小麥抗逆栽培法」和「棉花抗逆增產技術」、「低產土壤改良技術」等。這些作物抗逆栽培技術和「四維治水時空調節技術」、「軟管灌溉技術」等的全面應用,使龍王河試區30萬畝鹽鹼地得到綜合治理,示範區糧食增產60%,皮棉產量翻一番。「冬小麥抗逆栽培技術」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88年國務院決定表彰在黃淮海農業開發試點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16位科學家,王樹安是其中之一,並受到李鵬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
工作經歷
王樹安是小麥栽培學家,農業教育家在繁忙的教學、科研工作之餘,王樹安每年都要抽出時間到各地農村傳播科技知識、推廣技術成果。早在1974年,他就主動走出校門,來到河北省晉縣和石家莊地區從事小麥豐產技術指導,深得當地幹部和群眾的好評,當地農民稱他為「小麥王」。80年代初以來,他以河北省吳橋縣作為研究和推廣的基點,長期深入農村開展技術指導工作。在小麥生產管理的各關鍵時節,他親自為群眾授課,每次全縣來聽課的有數百人,縣長、縣委書記都聽過他的課,許多村、鄉的廣播嗽叭反覆播放他的講課錄音。他還經常到田間地頭和農民交談,手把手指導農民科學種田。他常年在北京和吳橋兩地往返奔波,吳橋是京滬線上的一個小站,他從吳橋回北京常常只能買到無座車票,一站就是六七個小時。有一次他有事要乘夜裡23時的火車返京,縣科委主任留不住他,只好送給他一個簡易的小「馬扎」。從此,他經常提着馬紮上車,提着馬紮下車,當地農民稱他為「馬扎教授」。他到吳橋,走到哪都有老鄉和他打招呼,和他談莊稼,吳橋人對他太熟悉了,就連小學生看到他也會嚷嚷「王教授來了,馬扎教授來了」。王樹安是農業部小麥專家顧問組成員,河北省許多縣、市聘他為科技顧問,他的足跡遍及河北、山東、河南、安徽、山西等省,他以滿腔的熱情和科學的態度到各地講學、考察、分析和指導,解決當地生產實際問題。對各地出現的高產典型,他總要親赴現場,認真學習,吸收經驗。
近水樓台先得月。王樹安特別關心北京郊區的農業生產,並為京郊糧食生產的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70年代初,他參加的由蔡旭教授指導的小麥高產技術研究小組,在北京郊區馬連窪首次獲得小麥畝產千斤的紀錄。從80年代起,他被北京市政府聘為小麥技術顧問,每年在生長季節進行現場指導,在冬季經常為基層技術幹部講課。90年代初,他和有關單位共同主持開展了京郊噸糧田技術研究,經3年努力,在順義縣取得了「北緯40°機械化條件下冬小麥、夏玉米畝產噸糧技術」成果,並獲北京市和農業部科技進步獎。近年來,為挖掘京郊糧食生產潛力,他又主持了「北京機械化條件下全年高產高效技術體系」研究,正在探索冬小麥—移栽夏玉米的超噸糧技術途徑,受到各方面重視。王樹安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農業科教和生產事業上,長年累月奔波,節假日也很少休息。他曾患過胃病、肝炎、腦血栓,但精神樂觀,工作不間斷。他常說:「我已快70歲了,還有許多設想沒有實現,必須抓緊時間。」他的忘我工作精神深深地感動着他的學生、同事和所有接觸過他、熟悉他的人。1996年,河北省滄州市人民政府為感謝王樹安及其合作者對滄州農業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在中國農業大學校園內樹立「滄州鐵獅」一座,銘文如下:
公元一九八三年,滄州所轄吳橋、東光兩縣龍王河流域,列入國家攻關試區。中國農業大學王樹安、蘭林旺、程序教授,舍安逸、別親情,先後率師生赴試區主持攻關。他們冒暑寒,入田間,苦苦探求;居陋室,食素餐,孜孜細研。十五載披星戴月,十五載櫛風沐雨,十五載歲月蝕人,十五載矢志不移。心血終結碩果:噸糧田、節水麥、開心棉、四維治水、軟管灌溉等二十餘項重大科技攻關獲得成功,多項獲國家及省、部科技進步獎,在全國推廣。昔日鹽鹼荒灘已成為林茂糧豐、五業發達的富饒之鄉。鑑於此,國家及省、部領導親臨試區視察,給予高度評價。鑑於此,滄州人民感激至極,敬贈石雕滄州鐵獅一座,以志永念。
王樹安春聯集錦
一九八七年春節
立大志 顧大局 振興大樓
辦實事 重實效 腳踏實地
註:1986年10月,商業體制改革,百貨公司撤消,大樓升格為市屬企業,公司人員分到大樓一部分,這部分同志從管理性的機關工作轉為企業實體搞經營,而大樓升格後,對原來的大樓幹部來說實際上是明升暗降。當時,一方面人心不穩,另一方面,公司幹部到大樓後,須適應工作轉變作風。故作此聯,以倡導大局為重務實工作。
一九八八年春節
老大樓 老字號 維護老信譽
新年度 新形勢 煥發新精神
繼往開來
註:新鄉市百貨大樓是原平原省省會的大樓,1952年7月1日開業,可以說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老字號商業企業,具有光榮的傳統信譽,需要維護和繼續發揚下去。自1985年7月開始的第一期改造擴建工程(主樓加寬加高),在本年將要竣工開業。面對新的形勢(邊施工邊營業,市場的變化、籌備和迎接新大樓的開業),需要有新的精神和戰鬥姿態,去接受新的考驗。
一九八九年春節
登臨新珠峰 參觀樓套樓 購百貨過年辭舊歲
惠顧老大樓 欣賞店中店 聽巨鍾奏樂唱新春
註:大樓第一期改造工程於1988年11月1日竣工開業,從此老大樓舊貌換新顏。樓高71.2米,為當時全市最高建築,故稱新鄉的珠峰。原來的老樓未拆除,新樓將老樓包在裡面,形成了樓套樓。營業廳內裝修玻璃隔斷而形成店中店。樓頂鐘塔安裝了直徑5.1米的四面巨鍾晝夜在向全市人民奏樂,打點報時。
一九九零年春節
品種多 銷量亦多 貨真價實 一天接待數萬客
大樓高 信譽更高 服務熱情 一年榮獲雙十佳
註:當年獲河南省受消費者喜愛的十佳商場和河南省執行物價政策法規最佳商店兩項稱號,故稱雙十佳。
一九九一年春節
商品滿樓 新廉全 具特色 仍盼上帝賜教
獎牌盈門 冠名優 享盛譽 當謝顧客支持
奉獻滿腔熱情 一片真誠 名優商品百貨全
渴望顧客信任 上帝滿意 人人稱心千家樂
註:1990年市場前所未有的疲軟,形勢十分嚴峻,面對困境,大樓人沒有氣餒,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和對策,發展新商品三千多種,並努力做到價格低廉合理、品種齊全,創造了自己的經營特色,使各項經濟指標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大幅度上升,銷售比上年增長了16.5%,利潤增長54.7%,還獲得了四項省級榮譽稱號,可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欣喜之餘,不能忘記廣大顧客對大樓的厚愛;感慨之際,仍然盼望消費者繼續對大樓關心和支持。
一九九二年春節
發揚老傳統 維護老信譽 老字號煥發青春雄風重振
適應新形勢 樹立新觀念 新機制充滿活力宏圖再展
放開改革 經營活 企業活 生機盎然
強化管理 規章嚴 制度嚴 政通人和
註:1991年市政府確定大樓為「四放開」改革試點企業,大樓乘此東風,注重練內功,使內勁,深化內部改革,使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增添了新的活力;完善規章,以法治店,嚴格管理,活而有序。
「三檔選標」比才能 比智能 部部逞能競高低
「四元浮動」有壓力 有動力 人人盡力爭上下
註:大樓在內部分配製度改革的實踐中,探索創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三四風聯法」,即「三檔選標,四元浮動,風險抵押,聯利計酬。」所謂三檔選標,就是以利潤為主的各項經濟指標測算分解為高、中、低三個檔次,同時把工資收入也相應分定為三檔,由各經營部自由選檔承包,選高檔指標承包,拿高工資高收入,選中檔拿中工資中收入,選低檔拿低工資低收入,超額利潤分成,欠額賠補,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充分體現多勞多得;所謂四元浮動,就是把原來單一結構的固定工資分解為效益、崗位、服務、出勤四個單元結構的活工資,分別考核浮動發放,多方面制約,全方位激勵,干好干壞收入不一樣;所謂風險抵押,就是按照崗位責任分別向企業交納不同標準的風險金,抵押承包,完成選檔承包任務,風險金返還並分紅,完不成按比例用風險抵押金抵補;所謂聯利計酬,就是把承包利潤和工資總額換算成利潤工資含量,每月按各部利潤任務完成的進度比例計發報酬,兌現工資;「三四風聯法」極大地調動了幹部職工的積極性,促使各經營部在經營管理中競相比高低。全體幹部職工都有了壓力和動力,為振興企業各自發揮聰明才智,盡力爭上遊。
優化組合分好劣如大浪淘沙
風險抵押論勝負似校場比武
老字號不惑之年雄風重振
大樓人煥發青春宏圖再展
註:1992年7月1日是大樓開業四十周年紀念日,老字號步入了不惑之年。四十標誌着強壯,四十象徵着成熟,四十企盼着未來。在四十大慶前夕,做此聯獻給我的企業,以志紀念。
一九九三年春節 八面埋伏 硝煙四起 商家激戰古牧野
萬策運籌 決勝千里 上帝恩賜老字號
註:「八面」是指平原路上的八大商場;「古牧野」是指新鄉地區為古代牧野之戰戰場;「萬策運籌」是指百貨大樓在競爭中謀劃許多策略;「千里」是指千里牧野大地;「上帝」是指廣大顧客;「老字號」是指百貨大樓。1992年以來,新鄉商戰風起雲湧,硝煙瀰漫,八大商場競爭異常激烈,百貨大樓運籌帷幄,採取了許多策略,積極競爭,在千里牧野大地的商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贏得了顧客,贏得了市場,經濟效益大幅度增長。
進新貨 進快貨 把貨進好才有利
算細帳 算大帳 將帳算活方精明
註:買賣、買賣、買是頭一關,買不好就賣不好,買不出利,就賣不出利,所以必須把貨進好;經營管理必須有很強的核算觀念,不但要算細帳,而且要算大帳,這樣才稱得上精明的經營者。
大利大幹 小利小干 沒利不干 評價經營論效益
高才高用 低才低用 無才不用 衡量能力看政績
換腦筋 變觀念 增強改革意識
促銷售 嚴管理 提高經濟效益
一九九四年春節
七十米高樓雄踞牧野 店徽鎏金 彩瀑漂瀉 巨鍾奏樂唱大捷 只喜得三年效益翻番 五年連上台階 鰲頭獨占 風騷領盡 老字號眾望不負創大業 創大業 再接再厲從頭越
四十載風雨歷盡滄桑 英雄輩出 開來繼往 戰艦揚帆劈新浪 更贏來十項省級榮譽 兩項國家金獎 匾牌盈門 蓬蓽生輝 大樓人自豪無比訴衷腸 訴衷腸 戒驕戒躁鬥志昂
註:本聯134字。戰艦:大樓的樓形狀像一艘戰船
經營靠信譽 無假無劣心常泰
競爭憑本事 有德有才氣自華
鑑古察今 苦讀商經創大業
求上索下 致力改革圖振興
註:借鑑、研究古時的,同時觀察總結今人的經營管理之道,為改革振興企業而上下求索。
無德不善 缺德不道 做人應以德為根
輕信不智 毀信不立 經商當以信為本
百客百求百問百不煩 百般耐心
百貨百樣百拿百不厭 百人滿意
百貨大樓百戰百勝
一九九五年春節
敬鍾馗 執尚方寶劍 假冒偽劣豈敢進店
奉上帝 靠王牌信譽 名優特新恭請光臨
兵無常勢 避實而擊虛 水無常形 避高而趨下 知兵法方能百戰不殆
商無定市 隨機而應變 貨無定暢 汰舊而推新 懂商道即可競爭制勝
為人之道誠信實
經商要訣進銷存
一九九六年春節
標真價 賣真貨 說真話 獻真情 真心真意待顧客
守善道 立善德 做善事 掏善心 善始善終奉上帝
效孫武 效范蠡 師古不泥古
學兵法 學商經 讀書不唯書
老字號不負眾望 又獲全國優秀商店殊榮 可賀可喜
大樓人感恩報德 更為父老鄉親盡心服務 再接再厲
運籌帷幄 競爭謀略效孫武
馳騁商場 經營戰術法陶朱
註:陶朱:范蠡扶助越王勾踐成就大業之後,棄官到一個叫陶的地方(今山東定陶)經商,改姓朱,被人稱作陶朱公,成為中華商祖,他創造的經商道法千古流傳。至今人們還把商業稱之為陶朱事業。
一九九七年春節
先正人品 再賣商品 無假無劣無欺詐
不鑽錢眼 忌耍心眼 有情有義有道德
又買又賣 買賣公平效益好
亦文亦商 文商融合品位高
管理防惰心操夠
經營忌滑勁使足
質量承諾無假貨
服務文明有真情
孟莊天時地利風水好
商廈人和物美信譽高
註:1997年春節為大樓連鎖店孟莊商廈作。
一九九八年春節
圖利不唯利 義利並舉無銅臭
在商亦言商 文商融合有墨香
有一顆敬業心 問不煩 拿不厭 任挑任選
無半點官商氣 來者迎 去者送 客喜客歡
正道生財財千日
窮途逐利利一時
一九九九年春節
商道七十二 宗旨不變守信永如故
滄桑四十六 體制一改返老又還童
註:儘管經商有72行,經營的道法也有72變,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變,始終如一地守信譽。我們大樓從開業至今已經歷了46年的滄桑,1998年7月1日是大樓46歲生日,就在這一天新的體制--百貨大樓有限責任公司誕生了,由國有企業改為股份制企業,新的體制必然為老字號注入新的活力,使這個老字號返老還童。
先正人品 再賣商品 經營道德為根本
多喝墨水 少喝酒水 管理知識是力量
賣真貨 賣好貨 抵制假貨質量可靠
定低價 定實價 恕不議價童叟無欺
註:1998年9月份大樓推出了「一高一低」利民工程,就是「質量上去,價格下來」。這種高質量、低價位的經營方針很受消費者歡迎。
二年春節
老字號並無老氣橫秋 梳妝打扮容光煥發迎千禧 慶回歸 跨入新世紀
大樓人且有大家風範 審時度勢調整結構轉機制 變觀念 革除舊意識
註:梳妝打扮容光煥發:大樓投資100多萬元,內外裝修,舊貌換新顏。慶回歸:澳門回歸。調整結構:大樓的三個調整,即經營結構調整、商品結構調整、庫存結構調整。
大樓上下匯名優 儘管放心買
櫃檯內外注深情 任你隨意挑
新特色 新風尚 表里如一
老傳統 老信譽 名實相符
一高一低樹形象
三個調整練內功
詞條標籤: 行業人物 科研人員 教師 學者 人物
視頻
參考來源
- ↑ 王樹安,小麥栽培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噸糧田」建設的主要先行者,知網空間 - wiki.cnki.com.cn/Ho...- 2021-5-26
- ↑ 從事作物高產、高效、抗逆理論與技術研究,參與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與開發,為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9-9-10
- ↑ 研究建立小麥—玉米兩茬平播畝產噸糧技術體系,在華北平原廣泛應用;主持全國噸糧田定位建檔追蹤研究,總結出不同類型噸糧田模式及技術;研究提出小麥節水高產技術體系,已在生產上推廣,百度文庫 - wenku.baidu.com/v... - 20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