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海容

王海容(1938年9月25日-2017年9月9日),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俄語系,1965年11月入外交部。1971年7月至1972年5月任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參與基辛格秘密訪華和尼克松訪華的接待工作。1972年5月至1974年7月任外交部部長助理,主管禮賓事務。1984年4月起任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

2017年9月9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9歲。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王海容

出生地:湖南長沙

別名:王波

職業:官員

主要成就:曾任外交部副部長

出生日期:1938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2017年9月9日

國籍:中國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學院

人物生平

1938年9月25日,王海容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她的祖父王季范是毛澤東的表兄,同時也是一位較有名望的無黨派知識分子,20世紀50年代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參事,後來又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對王海容的成長有着很大的影響。

1960年秋,王海容考入北京師範學院俄語專業,後又進入北京外國語學院讀英文,按學校的教學方向,她將來畢業後是要去當中學老師的。但是,王海容畢業後,卻沒有當過一天老師。她入學時沒有走「後門」,畢業分配時卻走了個大「後門」。

1965年11月,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由周恩來總理指示,王海容被安排在外交部辦公廳。開始,王海容的工作主要是負責部長與總理的文電收發,以及其他的一些文秘工作。然而,由於她的特殊身份和背景,還有德高望重的周恩來總理的特殊關照,她在外交部上上下下都有着特殊的「分量」。

1965年11月,王海容作為外語學院的畢業生躋身外交部辦公廳,按一般的情況頂多也只是個科級秘書。其後,是「文化大革命」開始,「轟轟烈烈」地搞了三四年。這期間,王海容出入中南海,活躍於毛主席身邊,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名位,但其「活動的權力」則等同於高級幹部一般。

1970年夏天,由周恩來直接提名,委任王海容擔任外交部禮賓司「負責人」。

1971年7月至1972年5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參與基辛格秘密訪華和尼克松訪華的接待工作。

1972年5月至1974年7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助理,主管禮賓事務。

1974年7月至1979年2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與世長辭。這一天,王海容和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工作人員一樣,伏倒在毛澤東的遺體前痛哭不已。一個時代結束了,王海容的「黃金時代」也結束了。

1976年10月,「四人幫」倒台,中央和國家機關中與「四人幫」有牽連的人都被隔離審查。由於自己的特殊身份,王海容也被宣布停職。經過一次又一次地檢查交代,王海容說清楚了自己的問題。

1978年12月底起,王海容的工作關係從外交部移交到中央組織部,等待重新分配工作。為了適應新的工作,中央又決定讓王海容到中央黨校進修學習,按照中央黨校的教程安排,每期學員的進修學習時間為半年或一年。但是,王海容卻在中央黨校整整呆了三年。

1984年,王海容終於被重新任命為國務院參事室的副主任。職務雖然比外交部副部長低,但依然保留着副部長待遇。從此,圍繞在王海容身上的神秘的光環消失了,但一個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卻浮現了出來。

2017年9月9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9歲。

家庭生活

王海容雖然沒有結婚但並不孤獨。她有着一個幸福熱鬧的家庭。和她居住在一起的有她的5個親人:母親肖鳳林,弟弟王起華,弟媳裴震坤,侄兒王宇清,侄女王宇丹。

他們的家就在中南海的旁邊,住房原是過去的某外國使館的一部分。一條僻靜的小巷,隔開了繁華的鬧市,一座歐洲風格的雅致小樓,顯得格外清靜、幽雅。海容的母親肖鳳林,也是知識分子家庭出身。但如今由於年老多病,再加上歷經滄桑,飽受挫折磨難,身心受損的老人腦子已不太正常,受不得一點兒的刺激。王海容對母親很孝順,雖然家裡已經給老人請了保姆,但下班之後她依然經常買菜下廚房。

人物逝世

2017年9月9日13時,著名外交家王海容同志在北京醫院因病去世,享年79歲。

9月21日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了國務院參事室原副主任、黨組成員,外交部原副部長,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王海容同志的遺體送別儀式。

為王海容追悼會送來花圈的有黨和國家前領導人胡錦濤、李鵬、朱鎔基、溫家寶、賀國強等,[1]此外,外交部部長王毅等也送來花圈表示哀悼。

毛澤東之女李敏,毛澤東嫡孫毛新宇,朱德外孫劉建等前來弔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