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澍(1963年11月30日-),中國當代建築師,201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建築系主任。[1]

王澍
出生 1963年11月4日
新疆烏魯木齊市
國籍 中國
職業 建築學家
知名作品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寧波博物館、杭州南宋御街、上海世博會滕頭館、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

目錄

人物信息

王澍,作為活躍在中國建築第一線的建築大師,他的作品總是能夠帶給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即使是對那些建築司空見慣的人而言。憑着對項目場地的獨特見解,對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築中的高超表達,以及對不同建築材料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種獨特的象徵性和延續性。[2]這種特殊的屬性從何而來:引用王澍本人的話來講:「在當大家拚命賺錢的時候,我卻花了六七年的時間來反省。」也許正是這六七年時間的反省,使得王澍能夠在浮躁的社會和喧囂的環境中靜下心來,細細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和精髓和魅力,並發掘其與建築內在的微妙關係。這使得王澍的一些作品中具有和國畫中相同的一些性質,例如:敘事性。就像王澍在表達他對2010年上海世博會寧波滕頭案例館的設計時,他提到通過中國古人在自然環境中隨着時間推移而表現的不同活動方式來表達建築設計中「人本」的設計概念,以及凸顯其中人與環境,建築與環境相輔相成的關係,這一點也與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家陳洪綬在他的名畫《五泄山圖》所表達的意境有着異曲同工之處,憑着對陳洪綬作品的獨到理解,王澍在設計中採用了特殊的「切片式」的設計方法,及通過多個空間切面來反映在不同空間狀態下建築形態和人活動方式的變化。

王澍是睿智的,因為他在浮華的世風下能保持平和的心態去發現建築的本質;王澍是睿智的,因為他在自己的作品設計是能夠體現出自己獨到的視角和對中國文化的高深見解,並貫穿始終。

個人簡歷

建築1985 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建築系 學士。

1988 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1988至1995 在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工作。

2000 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建築設計與理論專業城市設計方向 博士。

現任杭州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3]

業績簡述

1985年起,先後設計南京華僑大廈(1985-1987,已建成);

杭州國旅航空售票外(1989,建成並已拆毀);

海寧市青少年宮(1988-1989,已建成);

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國際畫廊(1991,建成並將拆毀);

杭州孤山室內小劇場(1991,建成並已拆毀);

杭州斗樂橋人防地道口(1991,建成並已拆毀);

中國美術學院杭州湖濱校園改造規劃(1993,方案);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館(1993,方案);

中國杭州虎跑禪心茶道園(1994,方案);

一個退休建築教師的住宅(1996-1999,方案);

自宅室內(1997,已建成);

浙江海寧陳默藝術工作室(1998,已建成);

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1998-2000,已建成);

上海南京東路頂層畫廊(1999-2000,已建成)。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規劃及建築設計(已建成)

寧波藝術館(已建成)

2010年中國世博會寧波滕頭案例館(已建成)

以上作品及多篇專業論文陸續發表在《中國當代青年建築師作品選》、《東南大學建築系理論與創作叢書--青年建築師作品選》、《中國室內設計精粹》、《建築師》、《今日先鋒》、《時代建築》、《室內風景》、《室內》、《時尚》等國內書刊上。

1999年6月,參加北京國際建協大會中國青年建築師實驗建築展。

第十二屆威尼斯雙年展特別獎獲得者

2012年2月28日,美國洛杉磯 —— 普利策建築獎暨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普利茲克正式宣布,49歲的中國建築師王澍,榮獲201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這一代表全球建築領域最高榮譽的頒獎典禮將於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舉行。

生活趣事

王澍上大學從大二開始自學,讀博士期間,一年四季洗冷水澡,一周踢幾場球。畢業論文交到導師盧濟威手上時,盧教授稱讚該論文是篇好論文但是看不懂,並請求同事幫忙參閱。 王澍的博士論文以「虛構城市」為題,直到2012年王澍獲獎,他當年在同濟的師兄師弟和老師,開始依稀回憶那部手寫的博士論文。有人至今珍藏,仍說看不懂。 王澍的碩士學位論文《死屋手記》批判了當時的整個中國建築學界,他在答辯時把論文貼滿了答辯教室的牆壁,還聲稱「中國只有一個半建築師,楊廷寶是一個,齊老師算半個」。雖然論文全票通過,但學位委員會認為過於狂妄沒有授予他學位。直到一年後經過重新答辯,王澍才獲得碩士學位。

職業生涯

1985年獲得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築系學士學位,1988年又獲得該校碩士學位;畢業後來到當時的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從事舊樓改造,及環境與建築關係的研究。

2000年開始擔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2003年獲同濟大學建築學博士學位。2011年,成為第一位擔任哈佛大學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國本土建築師。

視頻

建築觀點

我們要想探尋王澍的建築觀點,必須從其具體作品中尋得。最能體現王澍建築觀點的非他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莫屬,中國美院院長許江慧眼識珠,將整個新校區交給王澍來做,而王澍也沒有辜負其信任,並沒有將位處中國最具詩情畫意的城市杭州的中國美院新校區做成當代大學統一的現代建築規劃模式,而是將其打造成一個具有桃花源般美麗的、具有傳統田園特質的新型校區。在象山校區中,王澍拋棄了現代建築經典規劃手法,去除了沒有現場意義的軸線關係,對稱關係等手法,而是將周圍環境作為建築規劃的最大依據,從而形成了自由的、外松內緊的、擁有清晰場所關係的規劃模式。王澍在校園內保留了一片農田,使用了因城市化而拆除的傳統建築的舊磚瓦,建築造型上也試圖用一種飽含傳統記憶而又簡潔優美的造型來達成其建築與場地的關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