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南
王秀南 王秀南(1903—2000年),男,乳名文丙,别号逸民,福建同安人,教育学学士。历任河南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等教授及福建集美师范、福建省立龙溪中学(今漳州一中)、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校长,印尼印华高级商业学校校长,马来亚麻坡中华中学校长,马来亚巴生光华高级中学校长等职。著有《抗日救国与儿童教育》《小学校行政组织问题》《战后中国的国民教育》《教育学科教学法综论》《东南亚教育史大纲》《教学著述六十年》等。2000年2月20日病逝,享年97岁。
目录
人物生平
王秀南(1903—2000年),乳名文丙,别号逸民。1903年诞生于福建同安。未满7岁,父母均亡。自童年起,就奋发上进,自强不息。由同安小学,私立集美师范而至中央大学,均在艰苦岁月中完成学业。一九1931年毕业,获教育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历任河南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等教授及福建集美师范、福建省立龙溪中学(今漳州一中)(1936—1938年)、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校长(1938—1943)。据学生回忆,王秀南在暨南大学讲授教育学课程,一向都是先备教学纲要,在黑板之前边写边讲,使在座学生有条理可循。原理与实际,并行不悖。每一原理,都佐以实例;没有实例可举的,则编引故事;没有故事可引的,则引用板画说明。总以使学生明白,且能启发问答,自感兴趣盎然。1938年8月15日,王秀南于永安创刊《教战导报》(半月刊),并兼社长和总编。该刊除报导本校一般教学消息外,大量刊登时事新闻,收有不少文艺作品。该刊还附办《教战画报》,以抗战为题材,揭露和讽刺日伪的丑恶。王秀南福在任建省立师范学校校长期间,实行战时的“三杆”教育。所谓“三杆”教育,即要求学生拿起笔杆能写,做个有学问的学生;拿起枪杆能从戎报国,抵抗日寇的侵略;拿起锄头能生产劳动,自食 其力,克服物质困难。
1949年南渡后,王秀南先任印尼印华高级商业学校首任校长。1956年转任马来亚麻坡中华中学校长,1958年改任马来亚巴生光华高级中学校长至1965年退休为止。退休后,又应新加坡师资训练学院之聘,出任兼任教职,担任大学文凭班课程讲师。为新加坡培养了500多名中学教师和校长。他在80岁那年出版了“教学著述六十年”回忆录。2000年2月20日病逝,享年97岁。 。
早在20世纪40年代,王秀南就提出:“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惟有师表型的校长,才有青年的师表、民众的师表和教师的师表”。王秀南曾将校长分为官僚型校长、市侩型校长、学究型校长和师表型校长4种,并指出,官僚型校长信奉独裁主义、应付主义、跳板主义;市侩型校长信奉门面主义、揩油主义、学店主义;学究型校长信奉无为主义、宁人主义、放纵主义。王秀南认为官僚型校长、市侩型校长、学究型校长对学校的发展都没有益处,应将他们从教育园地清除出去。他认为理想的校长是具有教育至上、民主第一、与人为善特点的师表型校长。根据王秀南教授的观点,官僚型、市侩型、学究型校长都会将教育引入歧途,将学校引向失败,因而这3种类型的校长也就会成为失败的校长。
主要著作
王秀南著:《抗日救国与儿童教育》, 南京书局1932年版。 罗廷光、王秀南编:《实验教育》,南京钟山书局1933年版。
王秀南著:《小学校行政组织问题》,集美师范附属小学1944年。
王秀南著:《战后中国的国民教育》,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王秀南:《星马教育泛论》,新加坡友联书局1970年版。
王秀南著:《教育学科教学法综论》,中华学术院印行19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