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蘧常
生平
1900年6月出生於天津府,1920年入無錫國學專修館,即無錫國學專科學校,受教於唐文治。1921,編寫《三代史》,在報刊上零星發表後被王國維大為讚賞,譽之為「王三代」,與唐蘭和吳其昌被並稱為無錫國專三傑。1924年畢業於由導師唐文治介紹,入私立無錫中學任教。1925年至1926年任無錫專門國學院講師,1928年至1929年任復旦大學中文系講師。1938年至1942年任上海國學專修學校教務長,抗日戰爭期間,擔任私立之江文理學院歷史系和交通大學中文科教授。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汪精衛偽政權接收交通大學。王蘧常與同事5人毅然辭職離校。抗戰勝利後,王蘧常在暨南大學任教。1949年至1951年任無錫中國文學院副院長。1952年以後任復旦大學哲學系、中文系教授。1989年病逝於上海[1]。
藝術成就
主要著作
藝術特色
王蘧常在《書法答問》中提出6個要求:一、在專一;二、在敏速;三、在誠正;四、在虛心;五、在博取;六、在窮源委。這6條都很有意思,第二條敏速二字很有意思,敏而好學,速就是不怠,心裡有底了就要迅速行動,第六條的追根尋底這一點對書法家來說很重要,知字之來源變化,草法之各種寫法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可以看作學書的度世金針。王蘧常善於博取古澤,諸如漢簡、漢陶、漢磚、漢帛中的有益因素他都一一汲取,加之他深厚的古文字功底和文化修養,故能將之一一冶之於章草之中,所作恢宏丕變,蔚為大觀。
視頻
王蘧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王蘧常 (1900~1989),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 ↑ 章草大家――王蘧常,行知部落,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