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字伯安,號陽明子文成。明朝浙江人,是一名思想家、哲學家。王守仁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三教,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因他曾在貴陽修文陽明洞天居住,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一般稱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王守仁
王陽明

王守仁朝服像


大明南京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
爵位 新建伯
籍貫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餘姚縣
族裔 漢族
原名 王雲
字號 伯安,號陽明子
諡號 文成
出生 成化八年(1472年10月31日)
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餘姚縣
逝世 嘉靖七年(1529年1月9日)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安縣

目錄

思想

陽明學

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認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里,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大學問》

《大學問》是王陽明的主要哲學論著,反映了他的世界觀。「大學者,昔儒以為大人之學矣。敢問大人之學何以在於明明德乎?」陽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若夫間形骸而分爾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與天地萬物而為一也。豈惟大人,雖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顧自小之耳。是故見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惻隱之心焉,是其仁之與孺子而為一體也,孺子猶同類者也;見鳥獸之哀鳴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與鳥獸而為一體也,鳥獸猶有知覺者也;見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憫恤之心焉,是其仁之與草木而為一體也,草木猶有生意者也;見瓦石之毀壞而必有顧惜之心焉,是其仁之與瓦石而為一體也。是其一體之仁也,雖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於天命之性,而自然靈昭不昧者也,是故謂之「明德」。小人之心既已分隔隘陋矣,而其一體之仁猶能不昧若此者,是其未動於欲,而未蔽於私之時也。及其動於欲,蔽於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則將戕物圮類,無所不為其甚,至有骨肉相殘者,而一體之仁亡矣。是故苟無私慾之蔽,則雖小人之心,而其一體之仁猶大人也;一有私慾之蔽,則雖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猶小人矣。故夫為大人之學者,亦惟去其私慾之蔽,以明其明德,復其天地萬物一體之本然而已耳。非能於本體之外,而有所增益之也。」

戒慎保真

人性本善,良知現成,但要懂得戒慎恐懼,所謂「慎獨」(獨處時猶如在大庭廣眾前,言行、思想均合乎禮儀),「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沒有絲毫不善夾雜,「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使心靈不受任何染污,這樣良知自能百發百中。王陽明解釋說:「夫心之本體,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靈覺,所謂良知也。君子戒懼之功,無時或間(間斷),則天理長存,而其昭明靈覺之本體,自無所昏蔽,自無所牽擾,自無所歉餒愧怍,動容周旋而中禮(合乎禮節),從心所欲而不踰(矩),斯乃所謂真灑落矣。是灑落生於天理之常存,天理常存生於戒慎恐懼之無間(間斷)。孰謂敬畏之心反為灑落累(牽累)耶?」

王陽明四句教

  •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四句教)

個性

王守仁十歲時,父親高中狀元。他隨祖父赴京,路過金山寺時,祖父與人聚會,在酒宴上有人提議做詩詠金山寺,大家還在苦思冥想,守仁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四座無不驚歎,又讓他做一首賦蔽月山房詩,其隨口誦出:「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表現出非凡的想象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養。十一、二歲在京師念書時,他問塾師「何謂第一等事?」老師說「只有讀書獲取科舉名第」,他當時說:「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讀書登第,應該是讀書學做聖賢」。儘管如此,他從年少時代起就從不循規蹈矩,所有記載都說他自少「豪邁不羈」。如13歲喪母後[1],繼母待他不好,他竟買通巫婆捉弄繼母,使得她從此善待他。他學習並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軍事遊戲。[2]

跟「老好人」鄉愿相比,王守仁更欣賞狂狷之士。他解釋說:「鄉愿以忠信廉潔見取於君子,以同流合污無忤於小人,故非之無舉,刺之無刺。然究其心,乃知忠信廉潔所以媚君子也,同流合污所以媚小人也,其心已破壞矣,故不可與入堯舜之道。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紛囂俗染,舉不足以累其心,真有鳳凰翔於千仞之意,一克念即聖人矣。惟不克念,故闊略事情,而行常不掩。惟其不掩,故心尚未壞而庶可與裁。」他五十二歲時評論自己說:「吾自南京以前,尚有鄉愿意思。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處,更無掩藏迴護,纔做得狂者。使天下盡說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參考文獻

  1. 關於喪母年齡,尚有爭議,《年譜》說是13歲,但王華行狀、墓志銘均說先王華36年卒,即陽明15歲時卒
  2. 繼母、軍事遊戲云云出自馮夢龍的書,可靠性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