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琵琶行並序 / 琵琶引

《琵琶行並序 / 琵琶引》

作品名稱: 《琵琶行並序 / 琵琶引》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白居易

《琵琶行並序 / 琵琶引》[2]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題材集中是白居易諷喻詩的藝術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選擇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個主題,「一吟悲一事」,主題非常明確。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語言優美、通俗、音調和諧,形象鮮明、政治諷喻。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3075篇詩文。[3]

本詩的詩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盪,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於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於運用了優美鮮明的、有音樂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詩人在這首詩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於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過「千呼萬喚」,然後歌女才「半遮面」地出來了。這種迴蕩曲折的描寫,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從「我聞琵琶已嘆息」到最後的「江州司馬青衫濕」共二十六句為第四段,寫詩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發與琵琶女的同病相憐之情。唧唧:嘆息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二語感情濃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淚,也為千古失落者觸發了一見傾心之機。自「我從去年辭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寫詩人貶官九江以來的孤獨寂寞之感。他說:「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地勢荒僻,環境惡劣,舉目傷懷,一點開心解悶的東西都沒有。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詩人自己的苦悶移情的結果,我們對比一下《水滸傳》里宋江讚賞江州的一段話,他說:「端的好座江州,我雖犯罪遠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裡雖有幾座名山古蹟,卻無此等景致。」詩人的悲哀苦悶完全是由於他政治上受打擊造成的,但是這點他沒法說。他只是籠統含糊地說了他也是「天涯淪落人」,他是「謫居臥病」於此,而其他斷腸裂腑的傷痛就全被壓到心底去了。這就是他耳聞目睹一切無不使人悲哀的緣由。接着他以一個平等真誠的朋友、一個患難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稱讚和感謝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並提出請她再彈一個曲子,而自己要為她寫一首長詩《琵琶行》。琵琶女本來已經不願意再多應酬,後來見到詩人如此真誠,如此動情,於是她緊弦定調,演奏了一支更為悲惻的曲子。這支曲子使得所有聽者無不唏噓成聲。多情的詩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經濕透了。促弦:緊弦,使調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馬是從九品,所以穿青衫。

目錄

詩詞正文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譯文

唐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在湓浦口為朋友送行,夜裡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聽那聲音,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藝。後來年紀大了,紅顏退盡,嫁給商人為妻。於是命人擺酒叫她暢快地彈幾曲。她彈完後,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自己說起了少年時歡樂之事,而今漂泊沉淪,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間輾轉流浪。我離京調外任職兩年來,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而今被這個人的話所感觸,這天夜裡才有被降職的感覺。於是撰寫一首長詩贈送給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題為《琵琶行》。

夜晚我到潯陽江頭送別客人,楓樹、 蘆荻被秋風吹得發出颯颯聲響。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想要飲酒卻無助興的音樂。

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輪冷月。忽然聽見江面傳來陣陣琵琶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尋着聲源輕聲詢問彈琵琶的是誰?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不語。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

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用懷裡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臉面。她轉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了幾聲,還沒彈成曲調卻先有了感情。

弦弦淒楚悲切聲音隱含着沉思,似乎在訴說着她一生的不如意。她低眉隨手慢慢地連續彈奏,盡情地傾訴心底無限的傷心事。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彈《六幺》。大弦聲音沉重抑揚如暴風驟雨,小弦細促輕幽、急切細碎,如人竊竊私語。

嘈嘈聲切切聲互為交錯地彈奏,就像大大小小的珍珠一顆顆掉落玉盤。一會兒像黃鸝在花下啼鳴婉轉流利,一會兒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動滯澀不暢。

好像水泉冷澀琵琶聲開始凝結,凝結而不通暢聲音漸漸地中斷。像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聲音暫歇卻比有聲更動人。

突然,琵琶之音陡然高昂,似銀瓶炸裂,水漿奔迸;又像殺出一隊鐵騎,刀槍齊鳴。一曲終了撥子從弦索中間划過,四弦一聲轟鳴好像撕裂了布帛。

東面和西面的畫舫和遊船都靜悄悄的,只看見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她沉吟着收起撥片插在琴弦中;整頓衣裳依然顯出莊重的顏容。

她說她本是京城負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長安城東南的蝦蟆陵。十三歲就已學會彈奏琵琶技藝,名字登記在教坊樂團的第一部里。

每曲彈罷都令藝術大師們嘆服,每次妝成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京城的富貴子弟爭着給我賞賜,每當一曲彈罷,不知要給多少彩綢。

鈿頭銀篦打節拍常常斷裂粉碎,紅色羅裙被酒漬染污也不後悔。年復一年都在歡笑打鬧中度過,秋去春來美好的時光白白消磨。

教坊的兄弟參軍去了,當家的阿姨也死了,暮去朝來我也年老色衰。門前車馬減少光顧者落落稀稀,自己的年歲大了我只得嫁給商人為妻。

商人只重營利,對離別看得很輕淡,上個月他到浮梁買茶辦貨去了。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與我作伴,繞艙的秋水淒寒。

更深夜闌常常夢到少年時作樂狂歡,夢中哭醒涕淚縱橫污損了粉顏。我聽了琵琶聲早已搖頭嘆息,又聽到她這番訴說更加歔欷。

同樣都是天涯淪落的可憐人,今日相逢何必問是否曾經相識!自從去年我離開繁華長安京城,被貶居住在潯陽江畔便一直臥病。

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一年到頭也聽不見管弦奏鳴。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濕,院子周圍,盡長些黃蘆苦竹。

在這裡早晚能聽到的是什麼呢?儘是杜鵑猿猴那些悲悽的哀鳴。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光景,也無可奈何常常取酒獨酌獨飲。

難道這裡就沒有山歌和村笛嗎?只是那音調嘶啞粗澀實在難聽。今晚上聽了你用琵琶彈奏的樂曲,像聽了天上的仙樂,耳朵也頓時清明。

請你不要推辭坐下來再彈一曲,我要為你創作一首新詩《琵琶行》。被我的話所感動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轉緊琴弦撥出急聲。

淒淒切切不似剛才奏過的單調,在座的人重聽都掩面哭泣不停。要問在座之中誰流的眼淚最多?江州司馬的青衫已被淚水浸濕!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座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志在兼濟, 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閒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閒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着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現出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的傾向:「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俾辭賦合炯戒諷喻者,雖質雖野,采而獎之。」(六十八《議文章》)詩的功能是懲惡勸善,補察時政,詩的手段是美刺褒貶,炯戒諷喻,所以他主張: 「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詩》)他反對離開內容單純地追求「宮律高」、「文字奇」,更反對齊梁以來「嘲風月、弄花草」的艷麗詩風。白居易對詩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補察時政。所以他緊接着說:「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新樂府序》)在《與元九書》中,他回顧早年的創作情形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說:「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並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將民情上達天聽,皇帝開壅蔽、達人情,政治才會趨向休明。[6]

視頻

百家講壇.白居易

白居易的詩歌創作風格.

《琵琶行》白居易 朗誦:趙忠祥

參考來源

  1. 琵琶行 . 詩詞名句網
  2. 《琵琶行並序 / 琵琶引》賞析. 古詩文網
  3. 白居易. 古詩文網
  4. 《琵琶行並序 / 琵琶引》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5. 白居易. 中華英烈祠
  6. 白居易簡介.中華英烈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