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霖
经历
出生于英国格拉斯哥,就读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接著在自由神学院攻读四年神学,并担任过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在1871年受英国长老教会聘任致台湾传教,于12月10日抵达打狗(今高雄),再前往嘉义,之后以台南府城为传教中心[1]。
在1872至1873年间,他与德马太医生在台湾中部的原住民部落间巡回传教,包括了大社、内社、埔里和爱兰地区的乌牛栏及牛眠山,并成为第一个欧美人士探勘水社湖(日月潭)者,他将日月潭命名为为“干治士湖”(Lake Candidus),以记念这位于1633-1637年在台湾布教的首位荷兰籍宣教师;但在原住民部落传教时,他也曾遇过困难,在1873年他与打狗英国领事布洛克(T. L. Bullock)及美国密西根州博物馆员史迪尔(J. B. Steere)再度拜访日月潭和埔里东方时,便曾遭遇原住民攻击[2]。
1874年,甘为霖在白水溪(今白河)一带建立教堂,却与当地居民起了冲突,因而在1875年发生了教徒被攻击的“白水溪事件”,最终在甘为霖向衙门报案、攻击者被捕作结[3]。 1878年,甘为霖到北部淡水,拜访了加拿大长老教会传教士马偕,两人一同巡视了北部的教堂、传教所[4]。
1880年他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两女。1886年前往澎湖传教,促成第一个由台湾自办的澎湖宣教会成立[1]。南部的长老教会传教也开始积极推广教育事业,其中甘为霖对盲人教育的推广不遗馀力,在1891年短暂返英期间,他趁机募款,之后回台设立了台湾第一所盲人学校——训瞽堂;1913年完成并发行《厦门音新字典》。1915年9月,日本肯定他对盲人教育的贡献,颁给他勋五等双光旭章;同年加拿大多伦多诺克斯神学院(Konx College),颁给了他荣誉神学博士学位[5]。
1917年2月,甘为霖返回英国,1921年9月9日逝世于英国的波纳毛兹(Bournemouth),享年80岁。
成就
盲人教育
“训瞽堂”是台湾第一个盲人教育机构,由甘为霖成立于1891年,租用了台南市的洪公祠。原以台语白话字的凸字版(embossed type)印行了视障者的初学课本、读本,后来就采用白雷尔式点字(Braille system)。后在日治时期,甘为霖说服日本人继续,促使总督儿玉源太郎在1898年于台南设立了官办的盲人学校,即今日台南启聪学校[6]。
著作
- 宣教史整理
他曾翻译、整理和出版十七世纪荷兰改革宗教会在台湾的宣教历史,包括:“新港语马太福音书”、“台湾宣教之成功,第一卷”、“荷兰统治下的台湾”,对于十七世纪荷兰于台湾传教的历史有很大贡献[7]。
- 字典
甘为霖在1913年出版了《厦门音新字典》,是白话字、汉字对照的重要工具书[8]。
- 日记
在1915年出版的《福尔摩莎素描》,是他记录了自己自1871-1915年前后44年间在台湾的宣传事工,及在台湾的所见所闻和感触。
影片
参考文献
- ↑ 1.0 1.1 庄永明. 正港台湾人 . 远流 . 2000: 23.
- ↑ 夏文学. 白髯牧师台湾情—甘为霖牧师的宣教之旅. 新使者杂志. 1994-08.
- ↑ 劲草. 传教士到台湾. 五南 . 2013-08-01: 80–81.
- ↑ 劲草. 传教士到台湾. 五南 . 2013-08-01: 84.
- ↑ 庄永明. 正港台湾人 . 远流 . 2000: 24.
- ↑ 庄永明. 正港台湾人 . 远流 . 2000: 26.
- ↑ 林昌华. 甘为霖牧师 (William Campbell) : 一位十七世纪台湾教会史的研究者. 台湾风物. 2004-03.
- ↑ 王昭文. 甘为霖牧师-1 睛暝人,看见光. 台湾教会公报.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