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綱
甲殼綱(jiaqiaogang)(Crustacea)原是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中的第3個大綱,現已被提升為甲殼亞門,原來屬下的亞綱提升為綱。[1]
種數僅次於昆蟲綱和蛛形綱。絕大多數水生,以海洋種類較多。體分節,胸部有些體節同頭部癒合,形成頭胸部,上被覆堅硬的頭胸甲。每個體節幾乎都有1對附肢,且常保持原始的雙枝形,觸角2對。用鰓呼吸。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 甲殼綱 | 界 | 動物界 |
拉丁學名 | Crustacea | 門 | 節肢動物門 |
目錄
簡介
多數種類可供人類食用,如各種蝦、蟹等;或作魚類食餌,如淡水中的水蚤等;也有一些有害種類,如寄生魚體的魚蚤、魚虱,危害海港建築物與海底電線的蛀木水虱和充作肺吸蟲中間宿主的溪蟹等。[2]
動物種類較多,現分為8個亞綱:頭甲亞綱(如頭甲蟲)、鰓足亞綱(如蚤狀溞)、介形亞綱(如海螢)、唇甲亞綱(如長唇蟲)、橈足亞綱(如劍水蚤)、鰓尾亞綱(如鯴)、蔓足亞綱(如藤壺)、軟甲亞綱(如沼蝦、河蟹等)。
節肢動物門的一綱。大多數水生,用鰓呼吸,體一般分為頭胸部和腹部,有2對觸角。頭胸部具發達的甲殼,稱頭胸甲。低等種類體多細小,體節多,數目不定,一般有胸肢而無腹肢 ,高等種類體節少,數目恆定,20~21節,每節有1對附肢。27000多種。
枝角類(Cladocera),頭胸甲發達,包被身體,成為殼瓣,柔軟;第2對觸角長大,分枝,為運動器官;體節不明顯,胸肢不超過10對。
多數生活在淡水中,為淡水浮遊動物的主要組成部分。習見種如溞(Daphnia)。橈足類(Copepoda),無頭胸甲,第1對觸角發達,用以游泳。胸肢6對,第1對成顎足,用以攫取,後5對游泳。
也為浮遊動物重要組成部分,如劍水蚤(Cyclops)、哲水蚤、猛水蚤等。魚虱類(Caligoida),為魚類外寄生蟲,多數海產,如魚虱、錨頭蚤。鯴類(Argulidea),魚類外寄生蟲,腹部退化,具吸盤,如鯴。
高等甲殼類如蝦蟹等,都有5對步足,故稱十足類(Decapoda),是甲殼綱中最高等的一類。蝦類的頭胸甲較柔軟,腹部發達,具5對游泳足,觸角細長如鞭。蟹類頭胸甲堅硬,腹部退化,折在頭胸部腹側。
甲殼綱動物龍蝦
分類
分5亞綱
鰓足亞綱
大多為淡水小型浮遊動物,以懸浮於水中的微型浮游生物為食,背甲或有或無。身體的形態以及附肢等變化較大。如豐年蟲(Chirocephalus)、鱟蟲(Apus)和水蚤(Daphnia)等。
水蚤是淡水中常見的種類,屬枝角目(Cladocera)體側扁,背面與身體相連、腹面游離。腹部小,常彎曲在胸部下方,無附肢。雌雄異體,常行孤雌生殖,雌性有一孵育囊,夏、秋繁殖最盛,為魚類天然餌料。
介形亞綱
是淡水近底部的動物,在海洋中則為大洋浮游生物的組成成分。體小,分節不明顯。頭部兩對觸角都很發達。孤雌生殖普遍。如介蟲(Cypris)、海螢(Cypridina)等。
橈足亞綱
大多自由生活,為海洋和淡水浮游生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少數寄生。體多呈圓錐形,頭部往往與胸部體節癒合無複眼,體表一般無背甲,腹部無附肢,借頭部與胸部附肢動物,如劍水蚤(Cyclops),為各種淡水水域最常見的種類 。
華鏢水蚤(Sinocalanus)是海洋常見的種類。寄生的種類如寄生魚鰓和皮膚上的中華鰠、錨頭鰠(Jernaea)等,對魚類危害比較嚴重。
蔓足亞綱
全部海生,成體固着生活,背甲變成含石灰質的外殼,包被體或全身。頭部不明顯,一般為雌雄同體。如藤壺(Balanus)、石砌(Pollicipes)等。寄生於蟹腹部的蟹奴(Sacculina)整個身體極度簡化,形成一無分節的囊,以根狀突起伸入宿主內吸取營養。
軟甲亞綱
身體一般較大,體節和附肢數均有一定。頭部與胸部或一部分胸部體節合成頭胸部,通常具背甲。絕大多數水生,淡水、海水均有分布,如蝦、蟹、蝦蛄(Squilla)、糠蝦(Mysis)等等,少數過渡到陸棲生活,如鼠婦(Porcellio),也有極少數寄生種類,如魚怪(Ichthyoxenus)。
經濟價值
常見的蝦、蟹大多屬軟甲亞綱 、十足目,不少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3]
如對蝦(Penaeus orientalis)為十足目(Decapoda)、對蝦科(Penaeidae),體大,側扁。表面光滑,甲殼薄。頭胸甲有觸角刺、肝刺及胃上刺。腹部有縱脊。尾節末端尖。前3對步足鉗狀。
後2對步足爪狀。體青藍色,胸部、腹部肢體略帶紅色。生活於淺海泥沙底。以小形甲殼類、軟體動物的幼體或矽藻為食。產卵期4月至6月。夏初孵化至秋末,體長與親蝦相似。分布於中國黃海、渤海及東海海域。
許多甲殼類是重要的浮游生物組成部分,如豐年蟲、水蚤、劍水蚤、華鏢水蚤等為魚、蝦的餌料。
中國的蝦、蟹種類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如對蝦和中華絨鰲蟹等,已進行人工養殖。
視頻---甲殼綱動物的秘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