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化
電氣化就是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人民生活廣泛使用電力。電氣化似乎沒有終極目標。因為,在還沒有人能預見到第四次能源大轉變。人們更難預測電氣化將達到什麼樣的程度,例如當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枯竭之後,電力的應用會發展到何等地步。從已有情況而言,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用電規模及不同發展階段的電氣化水平,受技術、經濟、社會和自然因素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電氣化水平。
目錄
中國電氣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的一批學者和電力部門的一批專家合作,從研究經濟、社會大系統出發,結合中國國情,並借鑑國內外研究成果,對衡量中國小康社會及富裕小康社會標準進行了綜合分析,首次提出衡量小康社會標準應採用「人均生活用電量」指標的建議[1]。該項研究建立了用人均裝機容量、人均用電量、人均生活用電量、用電結構、發電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電力消費在終端能源總消費中的比重等6 個指標來衡量小康社會的用電水平指標體系,具有創新意義。經過分析研究提出中我國小康社會和富裕小康社會的電氣化指標如下:
1.中國小康社會用電指標標準:年人均裝機容量為0.28-0.30 千瓦;年人均用電量為1400-1500千瓦時;年人均生活用電量為200 千瓦時(城市420 千瓦時,農村84 千瓦時);用電結構工業65%,交通3.5%,生活17%,農業4.5%,商業8.0%,其它2.0%;電力消費在終端能源總消費量中的比重為12-13%;發電能源在一次能源總消費量中的比重為37-39%。
2.中國富裕小康社會用電指標標準:年人均裝機容量為0.35 千瓦;年人均用電量為2650 千瓦時[2];年人均生活用電量為520 千瓦時(城市855 千瓦時,農村230 千瓦時);用電結構,工業55%,交通4.2%,生活19.6%,農業3.7%,商業10%。富裕小康社會沒有列出後兩項指標。
這項研究說明電氣化程度是一個不斷增長和變化的過程,電氣化程度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人水平、能源供應結構等因素有密切的關係,不可能超越,也不可能人為提高。各國有各國的發展水平和不同的電氣化水平。截至21世紀初期,工業發達國家的電氣化水平比較高,也不能說已經達到了電氣化的終點。
從上面兩種標準來看,兩個指標太少,而6 個指標又太多。人均裝機容量在國與國之間沒有大量的購售電關係的條件下,作為全國性的衡量指標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採用的,但作為一個國家內的大區、省(市、 自治區)或者一個城市,由於存在較大規模的購售電關係,就不大適用。一個電力基地省或市,裝機容量很大,人均裝機容量指標很高,但電力基本是外送的,就很難說這個省或市的電氣化程度高。如長江三峽工程建設在湖北省宜昌市, 宜昌市的人均裝機容量水平可能達到世界、全國第一,但不能就此說宜昌市的電氣化程度世界第一、全國第一。裝機容量中有可靠容量和不可靠容量,有的地方修建了為數不少的徑流式水電站,不能保證均衡、可靠供電,人均裝機容量指標高也不能說他的電氣化程度高。裝機容量在一定程度上與發電量、用電量是相關的,因此不必用人均裝機容量作為衡量指標。還有用電結構,作為全國性的衡量指標也是可用的,作為一個國家內的大區、省市自治區或者一個城市,由於產業結構不同,用電結構也不相同,也很難作為一個電氣化程度的衡量指標。
視頻
電氣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豆丁網
- ↑ 電氣化——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系統——談談我國電氣化標準問題,道客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