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滯
目錄
1 解釋.2 出處.
解釋
出處
《史記·太史公自序》:「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故發憤且卒。」 唐·王建《荊門行》:「壯年留滯尚思家,況復白頭在天涯。」 明·唐順之《送王侍讀赴南都》詩:「此去周南異留滯,看君到處即蓬瀛。」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信陵君十分悲悼,乃厚給其家,使為殯殮。自己不敢留滯,遂同朱亥登車望北而去。」 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三:「道光丙申,餘留滯嶺外者,再閱歲矣。」 冰心《六一姊》:「余媽還捨不得走……她知道我萬不願再留滯了,只得站起來謝了六一姊,又和四圍的村婦紛紛道別。」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即將該魂驗實放行,毋得勒索留滯。」 《三國志·魏志·高柔傳》:「﹝柔﹞處法允當,獄無留滯。」 《南史·王儉傳》:「令史諮事,賓客滿席,儉應接銓序,傍無留滯。」 宋·司馬光《乞與諸位往來商量公事札子》:「其執政有欲商量公事者……所貴論議詳盡,事無留滯。」 孫中山《建國方略·國際共同開發實業計劃》:「假使外國銀行先遵正當之途……然後與政府訂契約,則事順易行,豈復有留滯之憂?」 《北齊書·循吏傳·郎基》:「﹝基﹞後帶潁川郡,積年留滯,數日之中剖判咸盡。」 《史記·平準書》:「日者,大將軍攻匈奴,斬首虜萬九千級,留蹛無所食。」司馬貞索隱:「留蹛無所食。墆(蹛)音迭,謂貯也。韋昭音滯,謂積也。又按《古今字詁》墆今『滯』字,則墆與滯同。按,謂富人貯滯積穀,則貧者無所食也。」《後漢書·段熲傳》:「匈奴、種羌,並擅其地,是為癕疽伏疾,留滯脅下,如不加誅,轉就滋大。」 《楚辭·東方朔》:「年既已過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滯。」王逸註:「言年已過五十,而輡軻沉滯,卒無所逢遇也。」 唐·杜甫《引水》詩:「人生留滯生理難,斗水何直百憂寬。」 宋·司馬光《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詩:「知君留滯久,從此欲騰驤。」 《漢書·儒林傳序》:「臣謹案詔書律令下者……以治禮掌故以文學禮義為官,遷留滯。」顏師古註:「言治禮掌故之官,本以有文學習禮義而為之,又所以遷擢留滯之人。」 [1] 《雨說》鄭愁予,「當魚塘寒淺留滯着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