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出自唐代李白的《金陵城西樓月下吟》[1]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目錄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金陵一個靜悄悄的夜晚,涼風習習,我獨自登上高樓眺望吳越。[2]
白雲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動,恍若白雲、城垣在輕輕搖盪,垂落的露珠仿佛從月中滴出。
月下沉思久久不歸,思念古人,感嘆如今能與古人相通的人真是太稀少了。
當我真正領略到「澄江淨如練」的優美景色時,我想起了南朝著名詩人謝玄暉。
注釋
吳越:楊齊賢注「越州會稽郡,勾踐所都。蘇州吳郡,闔閭所都。今浙東西之地皆吳越也。」即今江、浙一符。
白露垂珠:江淹《別賦》中「秋露如珠。」此化用其意。
澄江淨如練:《文選》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此徑引其後句,而改動一字。
謝玄暉:即謝脁,其字玄暉。
鑑賞
金陵城西樓即「孫楚樓」,因西晉詩人孫楚曾來此登高吟詠而得名。樓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見《輿地誌》),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長江,皆陳其足下,為觀景的勝地。這首詩,李白寫自己夜登城西樓所見所感。[3]
全詩一二兩句敘寫登樓的時間、地點以及環境氣氛。夜深人寂,金陵城下西風乍起,詩人獨上西城,舉目四望,只見整個吳越原野全都被如水的月光籠罩了,呈現出一片朦朧的景色。這兩句起筆平穩,境界闊大,雖未言情,而墨濃情深,從而為以下所抒發的思古幽情,蓄足了力量。
「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上句寫俯視,下句寫仰觀。俯視白雲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動,恍若白雲、城垣在輕輕搖盪;仰觀遙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瑩,仿佛是從月亮中滴出。十四個字,把秋月下臨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繪得非常逼真傳神。兩個「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潔,雲天之渺茫,露珠之晶瑩,江水之明淨。「空」字,在氣氛上又令人感到古城之夜特別靜寂。「搖」、「滴」兩個動詞用得尤其神奇。城是不會「搖」的,但「涼風發」,水搖,影搖,仿佛城也搖盪起來;月亮是不會「滴」露珠的,但「獨上高樓」,凝神仰望秋月皎潔如洗,好像露珠是從月亮上滴下似的。「滴」與「搖」,使整個靜止的畫面飛動起來,使本屬平常的雲、水、城、露、月諸多景物,一齊情態畢露,異趣橫生。這樣的描寫,不僅反映出浪漫主義詩人想象的奇特,也充分顯示出他對大自然敏銳的感覺和細緻的觀察力,故能捕捉住客觀景物的主要特徵,「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詩人佇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歸。原來他是在慨嘆人世混濁,知音難遇。一個「稀」字,吐露了詩人一生懷才不遇、憤世疾俗的苦悶心情。「古來」、「眼中」,又是詩人無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意思是說,不僅是他眼前知音稀少,自古以來有才華、有抱負的人當時也都是如此。知音者「眼中」既然「稀」,詩人很自然地懷念起他所敬慕的歷史人物。這裡「眼中」二字對最後一聯,在結構上又起了「金針暗度」的作用,暗示底下將要寫的內容。
「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李白一生對謝朓十分敬慕,這是因為謝朓的詩風清新秀逸,他的孤直、傲岸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用李白的話說,就叫作「今古一相接」(見《謝公亭》)。謝朓在被排擠出京離開金陵時,曾寫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著名詩篇,描寫金陵壯美的景色和抒發去國懷鄉之愁。「澄江靜如練」就是此詩中的一句,他把清澈的江水比喻成潔白的絲綢。李白夜登城西樓和謝朓當年晚登三山,境遇同樣不幸,心情同樣苦悶,就很自然地會聯想到當年謝朓筆下的江景,想到謝朓寫《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心情,於是發出會心的讚嘆:「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意思是說:謝朓能吟出「澄江靜如練」這樣的好詩,令李白深深地懷念他。這兩句,話中有「話」,其「潛台詞」是:李白與謝朓精神「相接」,謝朓的詩李白能理解;此時李白寫此詩,與謝朓當年心情相同,可是已經沒有人能「解道」,能「長憶」了。可見李白「長憶」謝朓,乃是感慨自己身處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難耐。這正是此詩的命意,在結處含蓄地點出,與開頭的「獨上」相呼應,蘊含了「月下沉吟」的詩人無比的寂寞和憂愁。
這首詩以寫眼前景起筆,而歸結於對謝脁的欽佩。首尾之間的聯繫,關鍵就在於詩人眼前的明麗景色正恰如謝脁詩清新秀麗的風格特點。謝脁的山水詩雖然缺乏充實的社會內容,但對於祖國東南一帶秀麗風景的描摹卻是異常細膩、精確和生動的。諸如「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等。這些詩句精工明麗、清新自然。由此能體會謝脁山水詩的風格即有如「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明」的明媚。處於這種環境之中,也就自然會聯想起當年謝脁描寫金陵景色的名句。這正是此詩含蘊精微的所在。[4]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公元726年(開元十四年)詩人初至金陵時。金陵城西樓即「孫楚樓」,因西晉詩人孫楚曾來此登高吟詠而得名。《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一「李白酒樓」條下引有此詩,當即城西孫楚酒樓。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