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露 | |
---|---|
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即為白露。這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
節氣來由 [1]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進入「白露」,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古人在《孝緯經》中也云:「處暑後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其實,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氣候特點 [2]
一、秋高氣爽
據我國古籍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從氣候規律說,白露時節,涼爽的秋風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
二、全年晝夜溫差大
白露節氣已然有了秋天的味道,尤其是在早晨和晚上的時候,秋風習習,給人一種秋季已經來到了的感覺。可是在中午的時候,還是能夠感覺天氣很熱,而一到晚上氣溫迅速下降,晝夜溫差非常大。而在夜裡的時候,空氣中的水汽便會凝結成露。
諺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便是說白露時白天夜裡的溫差很大。古語說:「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意在提醒人們此時白天雖然溫和,但早晚已涼,打赤脯容易着涼。
節氣習俗 [3]
祭祀禹王
江蘇太湖民間有在白露時節祭祀禹王的習俗。每逢白露節氣會舉行盛大隆重的祭祀活動。又稱為拜祭「水路菩薩」。祭祀活動要持續一周的時間。除了祭祀禹王,人們還會祭土地神、花神、蠶花姑娘、門神、宅神、姜太公等。祭祀活動期間,《打漁殺家》是必演的一台戲。隆重的祭祀活動,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嚮往。
喝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白露時節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此時正是它生長的最佳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喝白露酒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資興興寧、三都、寥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尤其是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接人待客必喝「白露米酒」。「程酒」是白露米酒中的精品,因取程江水釀製而得名,古為貢酒,盛名遠播。
吃龍眼
福建省福州市民間有白露這天必吃龍眼的習俗。龍眼俗稱「桂圓」,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特產。古時有「南桂圓、北人參」的說法。每逢這個時節,當地人家會在清早喝上一碗龍眼香米粥。並認為在這一天吃龍眼對身體大補,有延年益壽之效。白露之前採摘的龍眼,個個顆大核小,味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