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韓江)
內容簡介
我想讓你看到乾淨的東西,比起殘忍、難過、絕望骯髒和痛苦,
我只想讓你先看到乾淨的東西。
國際布克文學獎得主 韓江
再度入圍國際布克文學獎之作
英國《衛報》評選「今日之書」
這是韓江在白紙上用力寫下的小說,是63個有關白色事物的記憶。
白是那個半月糕一樣白皙、美麗的孩子。
白是一隻收起翅膀躺在蘆葦邊的白色蝴蝶。
白是悄然無聲、不悲不喜從天空降落的一萬片雪。
白是時間在蒼白的光芒里流逝。
白是我一生經歷過的所有記憶。
白是易碎易毀、瞬間消失的美好事物。
白是一度死去或被摧毀過的人,在被熏黑的殘骸之上,堅持不懈地復原自己,因此至今仍是嶄新的人。
白是鼻腔里呼出的白色水汽,是我們活着的證據;是我們的生命,是一種以虛白且清晰的形態散布於虛空的奇蹟。
白是在黑暗中燃燒的白色火花,是不滅的信念。
我相信,若相信不會被摧毀,便不會被摧毀。
作者簡介
韓江(한강)
1970年生,韓國文壇新生代重要作家。
亞洲首位獲得布克國際文學獎的小說家。她畢業於延世大學國文系,現任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
1999年以作品《童佛》贏得「韓國小說文學獎」;2000年榮獲韓國文化觀光部頒發「今日青年藝術家」稱號;2005年,以中篇小說《蒙古斑》榮獲「李箱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位獲此文學大獎的「70後」作家;2010年以《起風了,走吧》榮獲「東里文學獎」;2014年以《少年來了》榮獲「萬海文學獎」。
2016年,憑藉小說《素食者》擊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新作《我腦袋裡的怪東西》獲得當年的布克國際文學獎。
2018年,她憑藉作品《白》再次入圍布克國際文學獎短名單。
譯者:胡椒筒|hoochootong
專職譯者,帶着「為什麼韓劇那麼紅,韓國小說沒人看」的好奇心,闖進翻譯的世界。譯有《素食者》《白》《我要活下去》《地球盡頭的溫室》等書。
書評
三年前讀過一次繁體版的《白》,讀完也不知道這本書在說什麼,絮絮叨叨的「白」,然後呢?
去年參加活動的時候,如果提到韓江,提到《白》,我也一定會加上一句,這本書我沒有讀懂,期待上市之後可以跟大家多多討論。
前段時間又讀了一遍,簡體中文版,胡椒筒翻譯的這本《白》,竟然意外感知到了其中的生與死,明白了這其中的氛圍與背後的情感。但是我依然很困惑,這份感知來自於哪裡呢?
今天跟播客「即興沉默」的張女士@本初子午線 和@花開瑪 聊《白》,想聊聊我們對這本書的感受。
花開瑪說她在其中感受到了「情緒」。
比如《雨夾雪》這一篇——
走在路上,當我體會到生活對任何人都並不特別友善時,下起了雨夾雪。雨夾雪漸漸浸濕了額頭、眉毛和臉頰;當我想到所有的事情都會過去時、當明知竭盡所能緊握的一切終究會消失時,下起了雨夾雪。那既不是雨,也不是雪;既不是冰,也不是水。無論睜眼,還是閉眼;無論駐足,還是加快腳步,雨夾雪都會浸濕眉毛和額頭。 她說其中可以感知到情緒,同時,這份情緒並不是直給,而張女士說更像是毛玻璃的質地。我想,或許正是這個毛玻璃,才讓不同的讀者透過這個毛玻璃,找到了自己的情緒對應點。
我說我感知到了「日常」,我並不是一個對生活細節、對自然有非常多關注的人,大部分時候甚至是忽略的,但是《白》,列舉了一個個日常事物,讓我終於可以看到這些生活細節。就像「雨夾雪」,平常的我並不會關注這個天氣跟我發生的真正感知,我不會去記得「雨夾雪漸漸浸濕了額頭、眉毛和臉頰」的觸感和我的心情,但是文字帶我走進了雨夾雪的環境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米和飯》——
她為了買晚上要吃的米和水,一直走在路上。在這座城市很難買到黏米。只有在大型超市才可以買到小塑膠袋包裝的五百克西班牙米。買好米走回家的路上,放在她包里的米靜靜的。盛有剛煮好的飯的碗裡還冒着熱氣,她像祈鑄似的坐下來時,難以否認那瞬間感受到的某種感情。否認那種感情是不可能的。 它幫助我平靜,去靜靜地看向那不是什麼、卻又幫助生活的米飯,看到那一瞬間的祈禱,那一瞬間的安慰、那一瞬間的擁抱。
還有翻閱中發現的《沉默》——
漫長的一天結束後,需要些時間保持沉默。就像在爐火前,下意識地把僵硬的手伸向沉默的、微弱的熱氣。 我完全可以帶入其中,好像疲憊下班後,可以靜靜地坐着,而且只是坐着。那份沉默的「白」就是我生活的留白。
張女士感受最深的是「自然」,她喜歡《月亮》——
月亮特別大的夜晚,如果沒有拉上窗簾,月光便會滲入公寓的每一個角落。她踱步在那張巨大的凝思的臉溢出的光芒里,走在那巨大的黑溜溜的雙眼滲出的黑暗中。 而後她分享的片段對我來說也像是「重新發現日常」,《蕾絲窗簾》——
有時會覺得,新洗好曬乾後的白色枕套和被套仿佛在訴說着什麼。當枕套和被套碰觸到她的肌膚時.
純棉的白布就像在對她說:你是珍貴的人,你的睡眠是純淨的,你活着並非一件慚愧的事。在夢境與現實之間,當那沙沙作響的純棉床單碰觸到肌膚時,她便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安慰。 張女士說或許不是床單在傾訴,而是「我」在傾訴。而對我來說,夜晚能夠無憂躺在床上迎接睡眠,那就是一種幸福,「一種莫名的安慰」,這份我明確的感受,在韓江的筆下得到了映照。
張女士分享的《哈氣》讓我恍然大悟——
某個天氣轉涼的早上,我呼出了白色的水汽。那是我們活着的證據,是我們的身體保有溫度的證據。冷空氣湧入漆黑的肺部,經由體溫加熱後呼出白色的水汽。我們的生命,是一種以虛白且清晰的形態散布於虛空的奇蹟。 啊,到這裡,「哈氣」是活着的證據,而我們從這本書中感受到的「情緒」,看到的「自然」,重新發現的「日常」更是我們此刻活着的證據!如果我們與生活的一切失去連接,那才是「死亡」。
我們的一切感知在這一刻得到了收束。
這是韓江的魅力,這是文字的魅力。
我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自己」,不知道其他讀者又會看到生活的哪個切面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