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韩江)
内容简介
我想让你看到干净的东西,比起残忍、难过、绝望肮脏和痛苦,
我只想让你先看到干净的东西。
国际布克文学奖得主 韩江
再度入围国际布克文学奖之作
英国《卫报》评选“今日之书”
这是韩江在白纸上用力写下的小说,是63个有关白色事物的记忆。
白是那个半月糕一样白皙、美丽的孩子。
白是一只收起翅膀躺在芦苇边的白色蝴蝶。
白是悄然无声、不悲不喜从天空降落的一万片雪。
白是时间在苍白的光芒里流逝。
白是我一生经历过的所有记忆。
白是易碎易毁、瞬间消失的美好事物。
白是一度死去或被摧毁过的人,在被熏黑的残骸之上,坚持不懈地复原自己,因此至今仍是崭新的人。
白是鼻腔里呼出的白色水汽,是我们活着的证据;是我们的生命,是一种以虚白且清晰的形态散布于虚空的奇迹。
白是在黑暗中燃烧的白色火花,是不灭的信念。
我相信,若相信不会被摧毁,便不会被摧毁。
作者简介
韩江(한강)
1970年生,韩国文坛新生代重要作家。
亚洲首位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的小说家。她毕业于延世大学国文系,现任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
1999年以作品《童佛》赢得“韩国小说文学奖”;2000年荣获韩国文化观光部颁发“今日青年艺术家”称号;2005年,以中篇小说《蒙古斑》荣获“李箱文学奖”,成为史上第一位获此文学大奖的“70后”作家;2010年以《起风了,走吧》荣获“东里文学奖”;2014年以《少年来了》荣获“万海文学奖”。
2016年,凭借小说《素食者》击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新作《我脑袋里的怪东西》获得当年的布克国际文学奖。
2018年,她凭借作品《白》再次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
译者:胡椒筒|hoochootong
专职译者,带着“为什么韩剧那么红,韩国小说没人看”的好奇心,闯进翻译的世界。译有《素食者》《白》《我要活下去》《地球尽头的温室》等书。
书评
三年前读过一次繁体版的《白》,读完也不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絮絮叨叨的“白”,然后呢?
去年参加活动的时候,如果提到韩江,提到《白》,我也一定会加上一句,这本书我没有读懂,期待上市之后可以跟大家多多讨论。
前段时间又读了一遍,简体中文版,胡椒筒翻译的这本《白》,竟然意外感知到了其中的生与死,明白了这其中的氛围与背后的情感。但是我依然很困惑,这份感知来自于哪里呢?
今天跟播客“即兴沉默”的张女士@本初子午线 和@花开玛 聊《白》,想聊聊我们对这本书的感受。
花开玛说她在其中感受到了“情绪”。
比如《雨夹雪》这一篇——
走在路上,当我体会到生活对任何人都并不特别友善时,下起了雨夹雪。雨夹雪渐渐浸湿了额头、眉毛和脸颊;当我想到所有的事情都会过去时、当明知竭尽所能紧握的一切终究会消失时,下起了雨夹雪。那既不是雨,也不是雪;既不是冰,也不是水。无论睁眼,还是闭眼;无论驻足,还是加快脚步,雨夹雪都会浸湿眉毛和额头。 她说其中可以感知到情绪,同时,这份情绪并不是直给,而张女士说更像是毛玻璃的质地。我想,或许正是这个毛玻璃,才让不同的读者透过这个毛玻璃,找到了自己的情绪对应点。
我说我感知到了“日常”,我并不是一个对生活细节、对自然有非常多关注的人,大部分时候甚至是忽略的,但是《白》,列举了一个个日常事物,让我终于可以看到这些生活细节。就像“雨夹雪”,平常的我并不会关注这个天气跟我发生的真正感知,我不会去记得“雨夹雪渐渐浸湿了额头、眉毛和脸颊”的触感和我的心情,但是文字带我走进了雨夹雪的环境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米和饭》——
她为了买晚上要吃的米和水,一直走在路上。在这座城市很难买到黏米。只有在大型超市才可以买到小塑胶袋包装的五百克西班牙米。买好米走回家的路上,放在她包里的米静静的。盛有刚煮好的饭的碗里还冒着热气,她像祈铸似的坐下来时,难以否认那瞬间感受到的某种感情。否认那种感情是不可能的。 它帮助我平静,去静静地看向那不是什么、却又帮助生活的米饭,看到那一瞬间的祈祷,那一瞬间的安慰、那一瞬间的拥抱。
还有翻阅中发现的《沉默》——
漫长的一天结束后,需要些时间保持沉默。就像在炉火前,下意识地把僵硬的手伸向沉默的、微弱的热气。 我完全可以带入其中,好像疲惫下班后,可以静静地坐着,而且只是坐着。那份沉默的“白”就是我生活的留白。
张女士感受最深的是“自然”,她喜欢《月亮》——
月亮特别大的夜晚,如果没有拉上窗帘,月光便会渗入公寓的每一个角落。她踱步在那张巨大的凝思的脸溢出的光芒里,走在那巨大的黑溜溜的双眼渗出的黑暗中。 而后她分享的片段对我来说也像是“重新发现日常”,《蕾丝窗帘》——
有时会觉得,新洗好晒干后的白色枕套和被套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当枕套和被套碰触到她的肌肤时.
纯棉的白布就像在对她说:你是珍贵的人,你的睡眠是纯净的,你活着并非一件惭愧的事。在梦境与现实之间,当那沙沙作响的纯棉床单碰触到肌肤时,她便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安慰。 张女士说或许不是床单在倾诉,而是“我”在倾诉。而对我来说,夜晚能够无忧躺在床上迎接睡眠,那就是一种幸福,“一种莫名的安慰”,这份我明确的感受,在韩江的笔下得到了映照。
张女士分享的《哈气》让我恍然大悟——
某个天气转凉的早上,我呼出了白色的水汽。那是我们活着的证据,是我们的身体保有温度的证据。冷空气涌入漆黑的肺部,经由体温加热后呼出白色的水汽。我们的生命,是一种以虚白且清晰的形态散布于虚空的奇迹。 啊,到这里,“哈气”是活着的证据,而我们从这本书中感受到的“情绪”,看到的“自然”,重新发现的“日常”更是我们此刻活着的证据!如果我们与生活的一切失去连接,那才是“死亡”。
我们的一切感知在这一刻得到了收束。
这是韩江的魅力,这是文字的魅力。
我们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自己”,不知道其他读者又会看到生活的哪个切面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