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叶酸模
皱叶酸模 |
中文名称:皱叶酸模 拉丁学名:Rumex crispus L. 界属:植物界、酸模属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亚科:原始花被亚纲、酸模亚科 目科:蓼目、蓼科 族种:酸模族、皱叶酸模种 亚属:巴天酸亚属 |
皱叶酸模(拉丁学名:Rumex crispus L.),蓼科酸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根粗壮。茎直立,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两面无毛,花序由数个腋生的总状花序组成圆锥状,顶生狭长,花两性,瘦果椭圆形,褐色,有光泽。6–7月开花,7–8月结果。
该种药用名称为牛耳大黄,有清热解毒,止血,通便,杀虫之功效。主治鼻出血,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便秘结等;外用治外痔,急性乳腺炎,黄大疮,疖肿,皮癣等。
北方通常将其种子塞入枕头, 作为枕芯填充物。[1]
目录
形态特征
根:直根粗壮,断面黄棕色。
莲:直立,稍粗壮,常不分枝,具沟纹,无毛或散生乳头状毛。株高40~100cm。
叶:基生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30cm,宽2~4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波状皱褶,两面无毛,叶柄比叶片稍短。茎生叶披针形,无柄,向上变小。托叶鞘膜质,管状,易破裂。
花:两性,小。疏散轮生,组成狭长总状或圆锥花序。花梗近基部具关节。花被绿色,成2轮,外轮3花被片小,椭圆形,内轮3花被片花后增大成圆卵形,长3.5~4mm,宽3~3.5mm,全缘或由微波状,网纹明显,背面有长1.5~2mm的瘤状突起。雄蕊6枚。柱头3个,细裂。
果实:瘦果椭圆形,锐3棱,褐色,有光泽。
种子:长2~3mm。[2]
产地分布
产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生河滩、沟边湿地,海拔30-2500米。高加索、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蒙古、朝鲜、日本、欧洲及北美也有。[3]
生长环境
生河滩、沟边湿地,海拔30-2500米。
功效和作用
酸模味苦、酸,性寒,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杀虫的功效;主治热痢、淋病、小便不通、吐血、恶疮、疥癣。全草外敷,治皮肤病,内服解热利大小便;浸液可做农药;叶可喂猪。治凉血,解毒,通便,杀虫。用于内出血、痢疾、便秘、内痔出血;外用治疥癣、疔疮、神经性皮炎、湿疹。酸模因含酸性草酸钾及某些酒石酸,故有酸味,其提取物有抗真菌作用。[4]
药用价值
出处:出自《草木便方》
来源: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的根。
采收和储藏:4~5月采其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性寒
归经:心;肝;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搽。
化学成份: 根含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色素、有机酸、草酸钙、鞣质、树脂、糖类、淀粉、黏液质等。
使用禁忌:用药宜忌:《四川中药志》:脾虚泄泻者忌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