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盤點世界各地不同的餃子

各國餃子

來自網絡的圖片

盤點世界各地不同的餃子頭伏餃子二伏面……一入伏,老人們又念叨起吃餃子來。中國人似乎對餃子格外鍾情,有事沒事總能找個吃餃子的理由。尤其是北方,不僅除夕要吃餃子、初五也要吃餃子,冬至要吃餃子、入伏更要吃餃子……甚至餃子不知何時已經變成了中華文化輸出的重要部分,掌握了流量密碼的外國友人對餃子的喜愛溢於言表,不僅愛吃會吃,還要會包餃子。可是,仔細研究一下才發現,用麵皮裹住食材的烹飪手法並非中國獨有,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餃子或者類似餃子的存在,且不說與中華料理同出一源的日本和韓國,就算遙遠的歐洲也都有餃子的存在。[1]

目錄

日本餃子

日本的餃子叫Gyoza。同中國餃子相比,日本餃子比較細長,通常用小麥麵粉做皮,餡通常有肉、蔬菜以及魚肉等。日本對餃子的最早記載是在17世紀的長崎,當時那裡已有中國人的定居點。

不過,與中國人傳統的煮餃子不同,日本人更喜歡煎餃,也就是所謂的日式煎餃。日式煎餃其實與日式拉麵、天津飯、唐揚雞塊等都屬於日式中華料理(改良自中國菜的日本料理)。很顯然,作為中國最重要的鄰居之一,日本有太多的傳統文化都是起源於中國。

別以為只有中國人才吃餃子,盤點世界各地的餃子 如今,日本的宇都宮市還以 「餃子之都」而聞名,這裡每年都會舉辦餃子美食節,餃子也成為了當地發展旅遊經濟的一張「名片」。

韓國餃子

韓國有句俗話,「要吃餡,吃饅頭」,乍聽上去,可能摸不着頭腦。事實上,這是因為韓國的餃子叫mandu, 相當於饅頭的發音。

和中國餃子類似,韓國餃子的餡也是以肉、蝦仁和蔬菜為主,但比較有特色的是,韓國人還經常用泡菜以及豆腐做餃子餡。韓國餃子的烹飪方法包括煮、蒸以及煎,不過他們把這些餃子分別稱為水饅頭、蒸饅頭以及煎饅頭。值得一提的是,韓國也有包子,但卻叫「王饅頭」。

別以為只有中國人才吃餃子,盤點世界各地的餃子 關於餃子的起源地和傳播路徑,中日韓三國的網民時常會打嘴仗,不過結果顯而易見。並且從這個角度顯示出,餃子在三個國家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尼泊爾餃子

據說,尼泊爾人管餃子叫momo,既有和中國餃子相似的半月形狀,也有和中國的小籠包外觀相似的圓形。尼泊爾的餃子是受了藏人的影響,從西藏傳入尼泊爾後,再由當地人改制成特色小吃。

尼泊爾餃子的餡料葷素都有,葷餡主要以牛肉和雞肉為主;素餡則以土豆為主。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尼泊爾還有一種用巧克力製成的甜餃子,以及用奶酪做的煎餃。味道如何,應該想象的到。

和中國人吃餃子時喜歡蘸醋一樣,尼泊爾人也為餃子調了各種醬汁,其中包括咖喱汁,他們喜歡澆在餃子上一起吃。

別以為只有中國人才吃餃子,盤點世界各地的餃子

意大利餃子

提起意大利美食,許多人都會想到意大利麵和披薩。其實,意大利還有另外一大美食:ravioli或tortellini,翻譯過來大概就是水餃或雲吞的意思。它們的形狀有方有圓,也有類似於中國雲吞形狀的。

別以為只有中國人才吃餃子,盤點世界各地的餃子 在意大利,這些餃子的皮通常由雞蛋和麵粉製成,因此顏色微黃。餡料則由火腿、羅勒、蘑菇、雞肉、奶酪等配製。人們吃的時候也會配上各種醬汁。

意大利各地還有不同特色的當地餃子以及不同名稱,其中包括麥穗餃。它是用土豆、奶酪、羊奶酪、雞蛋、蒜、羅勒作為餡料,番茄醬作為調味品的小餃子,外形看上去非常像中國的花邊餃子。

別以為只有中國人才吃餃子,盤點世界各地的餃子

俄羅斯餃子

俄羅斯餃子叫Pelmeni,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食譜和特色。據說,其名字來自俄羅斯北部靠近烏拉爾山脈和西伯利亞的土著科米人。

科米人管它叫pelnyan,意思是「面耳朵」,但進入俄語後就成了Pelmeni。不過,作為餃子的定義可能並非來自當地。估計是早期的蒙古人從中國借用來的,之後把它帶到了西方以及俄羅斯。

在俄羅斯,餃子是早期西伯利亞獵人最喜愛的食品,因為它方便冷凍,又容易煮熟和便於攜帶,所以深受外出狩獵者的歡迎。

俄羅斯餃子的餡有牛、羊和豬肉,再加上洋蔥等,吃的時候還得加上酸奶油。

別以為只有中國人才吃餃子,盤點世界各地的餃子

波蘭餃子

波蘭餃子是波蘭人最喜愛的美食之一,也有人將其稱為波蘭料理的象徵。從起源上來說是俄羅斯餃子的近親。

大概從13世紀起,波蘭人就開始做餃子了。不過,波蘭餃子製作方法第一次出現在書面食譜里要晚得多。它被收藏在1682年出版的一本菜譜書里,該書的作者是一名士兵兼廚師。

據說,17世紀以前的波蘭餃子並不像今天這樣用土豆做餡,當時主要用綠色蔬菜、切碎的腰花等再加上肉豆蔻香料製成。

餃子在波蘭文化中非常重要,它們甚至有自己的守護聖人。傳說是聖風信子把餃子從現在的烏克蘭帶到波蘭。波蘭流傳着一句古老的諺語:聖風信子和他的餃子,在艱難時刻能為人們帶來希望的口號。

波蘭餃子既有咸也有甜,其中鮮奶酪和土豆是最常見的餃子餡。不過,在聖誕節時,波蘭人往往吃酸菜餡餃子。

別以為只有中國人才吃餃子,盤點世界各地的餃子

曼提餃子

曼提餃子常見於中亞和西亞,據記載它源於蒙古帝國。13世紀時,蒙古帝國的騎兵就隨身帶着可用篝火快速煮食的冷凍或脫水的曼提餃子。這些餃子多為船形,頂端不封口。這種形狀可以使肉直接受熱,意味着麵皮和餡料可以同時烹煮。

有專家研究稱,曼提最初是在13世紀中葉亞美尼亞與蒙古短暫結盟期間傳入亞美尼亞的。後由遊牧的突厥人從中亞地區遷徙到安納托利亞期間傳入土耳其。

曼提雜糅了蒙古的羊肉餡料、中東的調味以及東亞的吃法。它的麵皮類似餛飩皮,餡主要以牛羊肉末加上碎洋蔥,再加上香料調味而成。將餡搓成小肉丸放在正方形麵皮上,之後以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向中間捏緊成型即可。

在如今,很多突厥菜系中都有曼提餃子的影子。在烏茲別克斯坦,曼提的親戚叫chuchvara,它和意大利小方餃一樣,麵皮頂部是閉合的。在土耳其,與曼提類似的一道美食叫Tatar böreği,還有一道叫Kayseri mantisi。前者的口是敞開的,呈三角形,以絞碎的牛肉為餡,上面覆以酸奶;後者呈船形,但要小一些。

別以為只有中國人才吃餃子,盤點世界各地的餃子 總而言之,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總是會有類似的食物出現。簡單來說,就好比數千年前,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開始種植小麥,不出意外,在不久之後世界各地就都會出現大餅和麵條這些食物。人類相似的智慧和頻繁的交流很難讓一種食物只屬於某一個地方。

當然,細微的差別總是有的,畢竟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有着各自刁鑽的口味。[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