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 |
社会风气整体或局部社会在一个阶段内所呈现的习尚、风貌。为一定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行为模式、道德观念以及时尚等要素的总和。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社会风气 [1]
外文名 social morality
注音 shè huì fēng qì
词条解释
【词语】:社会风气
【注音】:shè huì fēng qì
【释义】:整体或局部社会在一个阶段内所呈现的习尚、风貌。为一定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行为模式、道德观念以及时尚等要素的总和。
概念
社会风气是指社会上或某个群体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相仿效和传播流行的观念、爱好、习惯、传统和行为。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等状况的综合反映,同时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精神面貌。从微观角度考察,实际上这是群体中人际关系的一种氛围,是影响群体意识、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风气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言论和活动中,对人们的思想、心理和情感常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中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及国家的关系,则是社会风气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
分析
社会风气是推动或阻碍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社会安危、国家存亡与民族兴衰。新形成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振奋精神、积极乐观、勤劳朴实、道德高尚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风气,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分析。正如上面已经谈到的,当前开拓创新已成为潮流,追求发展、追求知识、追求富裕生活、追求成才等蔚然成风。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时代精神,表现了一代人的新风尚。但另一方面,传统观念的裂变和否定与对新观念的理解之间的矛盾,使一些文化水平较低和缺乏批判能力的人们染上了不良的风气。例如当前的超前消费风、结婚摆阔气讲排场风、追求“洋装”“洋烟”,“月亮都是外国的圆”以及“一切向钱看”等等。怀特和利普特(1960)经过对社会气氛的多年研究后认为,促进和维持良好社会气氛须满足6个心理条件:山敞开思想去接受别人的影响;对自己在群体中的作用具有充分的信心;对任务和人际情境的客观性质抱现实主义态度;从地位观念中解脱出来;间合理的权力和机会的平等;仰在对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中抱着友善和良好的愿望。上述建议对于我们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无益处。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社会风气是整个社会环境的折射。要使人们身心健康、人际融洽,还必须优化整个社会环境,这才是根本之道。
个别传统节日衍伸0
一些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本来都是很有意义的传统节日,现如今已经衍伸出一些不太好的社会风气,如变相送礼成风、产品包装过于豪华,产品质量不受重视等,北京和君信美家具认为此种社会风气是一种精神上的倒退,物质上的浪费。今日看到王尔龄先生的“中秋三愿”真是道出了此种社会风气的不利,也道出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心愿。
中秋三愿
■王尔龄
“月到中秋分外明”,其实也不尽然。人到中秋呢,忧乐更其不一。鄙陋如我,则陈三愿,权作中秋之祝。
一愿皎皎明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见人间丑恶,使之无可遁形,无处匿迹,直至为法纪所处置。
二愿“天街夜色凉如水”亦染凡尘浊世,道路上不再有醉汉、醉车。玩月自是人之常情,大可取其寂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似乎宜于自己家庭。
第三愿是从今往后月饼净素。此非谓素食,而是指中秋节物的月饼干净、素朴。干净者,再无藏金暗贿之事,不再有玷污令节之累;素朴者,与豪华包装绝缘,盖包装求华,非徒昂其售价,更是毁去自然资源。节物本来是应节而上了市的,却有了如此的变味;节礼原是适俗而行于世的,却产生了这般异化:甚矣哉成了贿赂,豪华者成了某些私企的负担,前者是借节填贪官之欲,后者则逢节得筹划一笔出账,而又并不能让收受者视为稀罕物,倒可能造成他们饼多为患。社会风气的败坏,当然不能归罪于月饼,但节俗、节物的蒙垢何尝不能从这里窥见一二。月饼净素之愿,岂无因由。
三愿陈毕,还得赘言几句:往者犹可鉴,来者应可追,所愿得遂,则吾侪0,苍生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