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輋邨
說明
禾輋邨大部份樓宇採用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的標準規格設計,於1977年入伙,與瀝源邨為鄰。禾輋邨是沙田區第2個落成的公共屋邨,亦是黃大仙下邨首批重建樓宇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之一(另一條接收屋邨為麗瑤邨)。
地理位置
屋邨資料
樓宇
禾輋邨各大廈以「〇和樓」命名,後來太和邨亦用此組合命名。
樓宇名稱(座數) | 門牌號碼[1] [註 1] | 樓宇類型 | 落成年份[1] | 層數 | 每層伙數 | 每座單位數目(伙) | 建築師 | 備註 |
---|---|---|---|---|---|---|---|---|
康和樓(第1座)[註 2] | 禾輋街9號 | 雙塔式大廈 | 1977年 | (待補) | 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建築師、
房委會建築師 |
房屋署正於雙塔式大廈中面向二樓平台的預留位置加建二至四個單位,總共21個單位;
這些單位設有晾衣架,浴室設有通風窗及熱水爐排氣口 | ||
豐和樓(第2座) | 禾輋街7號 | |||||||
順和樓(第3座) | 豐順街2號 | |||||||
民和樓(第4座) | 協欣街7號 | 1980年 | ||||||
泰和樓(第5座) | 豐順街8號 | |||||||
富和樓(第6座) | 協欣街3號 | |||||||
欣和樓(第7座) | 協欣街6號 | 單座工字型(特別設計) | ||||||
美和樓(第8座) | 協欣街9號 | |||||||
協和樓(第9座) | 協欣街2號 | 雙連座工字型(特別設計) | ||||||
德和樓(第10座) | 德厚街2號 | 舊長型大廈(連接I,27平方呎) | 1977年 | |||||
厚和樓(第11座) | 豐順街6號 | 1980年 | ||||||
智和樓(第12座) | 協欣街1號 | |||||||
景和樓(第13座) | 豐禾里6號 | 新十字型大廈(特別設計) | 2003年 | (待補) | 6 | 226 | 林陳簡建築師有限公司 | 景和樓前稱豐穗苑,建築項目編號為ST30NH,
原訂於居屋第23期乙出售; |
禾輋邨在2002年之前只有12座樓宇。2003年,景和樓建成,併入禾輋邨。故此現時禾輋邨共有13座樓宇。另外,禾輋邨的外牆曾經在1983-84年,1990年及1998年進行油漆工程(用吊板);於2008年7月,禾輋邨首次用吊船進行外牆油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