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𪨶邨
说明
禾𪨶邨大部份楼宇采用前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的标准规格设计,于1977年入伙,与沥源邨为邻。禾𪨶邨是沙田区第2个落成的公共屋邨,亦是黄大仙下邨首批重建楼宇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之一(另一条接收屋邨为丽瑶邨)。
地理位置
屋邨资料
楼宇
禾𪨶邨各大厦以“〇和楼”命名,后来太和邨亦用此组合命名。
楼宇名称(座数) | 门牌号码[1] [注 1] | 楼宇类型 | 落成年份[1] | 层数 | 每层伙数 | 每座单位数目(伙) | 建筑师 | 备注 |
---|---|---|---|---|---|---|---|---|
康和楼(第1座)[注 2] | 禾𪨶街9号 | 双塔式大厦 | 1977年 | (待补) | 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建筑师、
房委会建筑师 |
房屋署正于双塔式大厦中面向二楼平台的预留位置加建二至四个单位,总共21个单位;
这些单位设有晾衣架,浴室设有通风窗及热水炉排气口 | ||
丰和楼(第2座) | 禾𪨶街7号 | |||||||
顺和楼(第3座) | 丰顺街2号 | |||||||
民和楼(第4座) | 协欣街7号 | 1980年 | ||||||
泰和楼(第5座) | 丰顺街8号 | |||||||
富和楼(第6座) | 协欣街3号 | |||||||
欣和楼(第7座) | 协欣街6号 | 单座工字型(特别设计) | ||||||
美和楼(第8座) | 协欣街9号 | |||||||
协和楼(第9座) | 协欣街2号 | 双连座工字型(特别设计) | ||||||
德和楼(第10座) | 德厚街2号 | 旧长型大厦(连接I,27平方呎) | 1977年 | |||||
厚和楼(第11座) | 丰顺街6号 | 1980年 | ||||||
智和楼(第12座) | 协欣街1号 | |||||||
景和楼(第13座) | 丰禾里6号 | 新十字型大厦(特别设计) | 2003年 | (待补) | 6 | 226 | 林陈简建筑师有限公司 | 景和楼前称丰穗苑,建筑项目编号为ST30NH,
原订于居屋第23期乙出售; |
禾𪨶邨在2002年之前只有12座楼宇。2003年,景和楼建成,并入禾𪨶邨。故此现时禾𪨶邨共有13座楼宇。另外,禾𪨶邨的外墙曾经在1983-84年,1990年及1998年进行油漆工程(用吊板);于2008年7月,禾𪨶邨首次用吊船进行外墙油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