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秦城監獄

秦城監獄
圖片來自cw

公安部秦城监狱公安部看守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所监狱看守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秦城村(位于崔村镇麻峪上村附近),于1960年3月15日落成。现为唯一一座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监狱和看守所,由公安部监所管理局管理。专门关押涉及重大国家安全犯罪的罪犯,以及掌握国家秘密的罪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被判刑的省部级及以上高级官员大多在此集中关押。

目录

名称及沿革

秦城监狱建于1958年,由苏联专家设计,是苏联援助中国大陸的156个项目之一。

說明

秦城监狱的隶属关系几经变化。1960年3月15日该监狱落成后,起初由公安部政治保卫局直属一处(负责预审及监狱工作)管辖。1962年后,改由公安部预审局管辖[1]。该监狱对外正式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看守所”。公安部预审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的内部局,其序号曾多次变化。1958年1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十九局(预审局)改为十四局。1961年2月20日,公安部预审局的序号由“十四局”改为“十三局”。1989年3月5日,公安部发出《关于印发公安部“三定”方案的通知》,将各局、司重新编排序号,其中预审局仍编为“十三局”。根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994年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办发〔1994〕45号”文件,印发了《公安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其中“三、内设机构”中,“(十四)预审局指导全国公安机关的预审工作和看守所、拘留所、收审所的监管工作,承办党中央和国务院交办的重大案件,管理秦城监狱。”1998年8月11日,《公安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三定”规定)发布,原“预审局”的编号“十三局”改为“监所管理局”,“预审局”这一局名消失。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1967年9月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鉴于公安部预审局两派斗争激烈,机构瘫痪,同意公安部党组提出的由北京卫戍区接管公安部预审局的请示。”1967年11月,该监狱被北京卫戍区军管。1967年11月19日,中共公安部党组向中央文化革命小组作《关于军事接管十三局的情况报告》,内称,担任军事接管的同志10月27日正式进入,10月28日开始交接,11月7日基本完成(包括秦城监狱);十三局建立军管会,原十三局的大部分同志撤出,参加公安部学习班。1969年3月上旬,公安部在黑龙江省集贤县笔架山劳改农场、湖北省沙洋原劳改农场成立五七战校国务院各部委中,唯有公安部的称“五七战校”,相当于其他部委的五七干校。),公安部千余名干部连同部分干部家属及子女共近两千人被下放五七战校。秦城监狱原监管干部也全部下放五七战校劳动,至1972年11月才有第一批两位原监管干部调回秦城监狱。

參考文獻

  1. 姚伦:秦城监狱的由来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0-09-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网站,2007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