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秦宪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名不详,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秦宪公
别称 秦宁公
谥号 宪公
时代 春秋
国家 秦国
身份 秦国君主
出生日期 前725年
逝世日期 前704年
在位年代 前716年—前704年
秦静公
正妻 鲁姬子
王姬(称呼不详)
子女 秦武公、秦德公、秦出子
太子 秦武公
都城 汧渭之会→平阳
居所 西新邑[1]
墓葬 秦陵山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犬戎所杀,他的长子世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国君位置让给秦襄公。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于故地西垂(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 ,其子秦文公继位。

目录

生平

前718年,秦文公之子秦静公去世,其孙秦宪公被立为太子[2]

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3]

前714年,将秦国国都由汧渭之会(今陕西省眉县附近)迁至[[平阳[[(秦国国都)|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

前713年,与亳戎交战,亳王战败,逃往西戎。同年,秦宪公发兵攻灭荡社[4]

前710年,次子秦德公出生。[5]

前709年,芮伯万的母亲芮姜厌恶芮伯的宠姬太多,将他赶走,让他居住在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县北)。[6]

前708年,少子秦出子出生。[7]同年秋,秦国攻打芮国,由于轻视敌军而战败。冬,周桓王和秦国的军队一起包围魏城,俘虏了芮伯万[8]

前704年,攻灭荡氏[9]同年,秦宪公去世。

英年早逝

秦宪公十二年(公元前704年),秦宪公派兵攻打西戎小国荡氏,不久秦军夺取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 大麓 (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10]

秦宪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武公次子秦德公鲁姬子所生,少子秦出子王姬所生。秦宪公死后,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黜太子秦武公,改立秦出子继位。

奇闻轶事

编钟之谜

1978年1月,原宝鸡太公庙村村民冉怀绪在自家的后院断崖上取土时,发现一套青铜乐器,计有秦公钟5件、秦公镈3件,宝鸡市博物馆得知消息后前去清理。发现出青铜器的地方在村前老城墙外的一处断崖上的窖穴里,窖穴距崖面约3米,5件青铜乐器在窖内一字形排列,3件镈围绕钟作半圆状。

出土的这套乐器为秦宫室重器,5件秦公钟的形制是一致的,惟大小有差。最大的通高48厘米,重24公斤;最小的通高27.6厘米,重6公斤。秦公钟上的纹饰也是一致的,甬上饰四条小龙,带上有四组变形雷纹,旋部饰重环纹,舞部纹饰可分四个区段,每一区段内有三条变体夔纹相绕。钲部可分五个区段,内饰两条双身夔纹。鼓部饰相向而立的凤鸟一对。3件镈的形制基本上也是一致的,只是大小有所不同。最大的通高75.1厘米,身高53厘米,舞宽30.4×26厘米,重62.5公斤。最小的通高64.2厘米,身高46厘米,舞宽26.6×22.4厘米,重46.5公斤。

这套编钟是秦国早期有铭文的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因此被定为国宝,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8件乐器上分铸5套铭文,内容完全一致,3件镈上各铸一套,3件秦公钟上分铸两套,但其中较小的3件钟上范铸的铭文缺少一段,说明这套乐器尚少一件。因这套编钟并非科学发掘出土,是由村民挖土时挖出,当时挖出后也并未及时报告文物部门,农民将镈装到架子车内用土掩盖准备拉回家,由于镈体太大,舞钮部分露出,被人发现,于是才报告了文物部门。后经做工作,器物才被文物部门收回。因此,缺失的那一件是原来就缺失还是后来缺失?这始终是一个谜。

铭文长达135字,铭文中的“先祖既受天命”又“赏宅受国”则非秦襄公莫属。先祖之下紧接文公亦与秦世系相合。铭只叙到宪公,则作器者当宪公之子。宪公有三子,三子曾均即位,多数认为作器者当为乃东伐彭戎氏而至华山,诛三父夷三族,西伐邽、冀之戎、县杜、郑、灭小虢的秦武公。但仍有一些学者认为出子为作器者的可能也不能排除,这是其二。

这套秦公编钟的发现对于确定秦早期徙都平阳意义重大,它的出土地太公庙一带应当是平阳故址所在地,这一点已被学术界所接受。有专家推测,太公庙这套编钟不应当是一个窖藏,应当是一个乐器坑。在其边可能有秦公大墓。惜那里为现代民宅,无法作进一步确定。这是其三。

国家博物馆梁云先生依据礼县发现的这套编钟铭文中的“秦子××在位”推测认为,此秦子非秦宪公子出子莫属。这就有了故事:太公庙出土的那套编钟,也有学者认为当是秦宪公之子出子所作。因为时代相近,都涉及到秦宪公,且学界对史载秦宪公西山的理解也意见不一。可秦宪公的墓葬只会是一处,不可能是两处。这就给这套编钟又增加了一个难解之谜。[11]

历史评价

秦武公:"烈烈文公静公宪公不坠于上,昭合皇天,以虩事蛮方。"

上下五千年春秋战国人物篇之-秦宪公

史籍记载

左传》桓公三年至桓公四年[12]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13]

参考资料

  1.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死,葬衙。
  2.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文公)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赐谥为竫公。竫为太子,是文公孙也。
  3.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文公)五十年,文公卒…竫公子立,是为宁(应为宪)公。
  4.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宪公)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
  5. 《史记·卷五·秦本纪》:德公生三十三岁而立。
  6. 《左传·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7. 《史记·卷五·秦本纪》:出子生五岁立。
  8. 《左传·桓公四年》: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
  9.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宪公)十二年,伐荡氏,取之。
  10. 《史记集解·秦本纪》引徐广曰:皇甫谧云葬于西山,在今陇西之西县。
  11. 编钟之谜,有道网
  12. 《左传》桓公·桓公三年到五年,无忧考网,2018-08-24
  13. 秦本纪第五,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