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鄉土題材小說及《秦嶺鎮》描繪和呈現的鄉村畫卷(李三祥)
作品欣賞
秦嶺鄉土題材小說及《秦嶺鎮》描繪和呈現的鄉村畫卷
在天水作家群里,把秦嶺這一能夠體現中國山河大勢走向和南北地理分界的名山作為題材,並為它賦予了飽含地域文化色彩的甘肅籍作家,讓人印象深刻而又走向全國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從東柯谷街子鎮走出來的王若冰和他的《大秦嶺》,另外一個,就是在天水成長,後來去了天津,繼而以其雄厚的實力和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創作而享譽當代文壇的秦嶺。
秦嶺是從羲皇故里走向全國的天水人,但他本名何彥傑而不以姓名顯世,秦嶺是他的筆名。這樣的稱謂,恰如歷史上的秦始皇,本來姓嬴名政,但因其在歷史上實現了橫掃六合而開創了秦國一統天下的豐功偉業,被認為是德過三皇,功蓋五帝的秦始皇帝。秦嶺作為從秦人發祥地西秦嶺地域走向全國的一位實力作家,以秦嶺作為筆名,以秦嶺面對《秦嶺鎮》,是有着他自己對故鄉天水和滋養他走向成功並摘取文學桂冠的情懷與胸懷的。
從他的老師和詩人周舟的介紹里,我們知道了他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在當時很有影響的幾個文學雜誌上發表詩作,成為在當時就有影響的校園詩人。在他所就讀的師範校園,也帶動和形成了一種關注文學動態和熱衷文學創作的風氣。在他的影響及當時校內幾位在文學領域富有造詣的老師的扶持與引領下,就有一大批從事文學創作的同學和校友,因熱愛和堅持文學創作,這些人後來陸續成長為當地和省內外有一定知名度與影響的作家。 秦嶺的創作從寫詩起步,繼而涉足散文和小說題材作品的創作,從他已經在全國公開出版發行的作品數量來看,就有《皇糧鍾》《斷裂》《在水一方》《繡花鞋墊》《借命時代的家鄉》《透明的廢墟》等文學作品16部,其中與故鄉天水有關的作品就有9部之多。
長篇小說《皇糧鍾》從題材選擇,到主題所反映和表現的時代命題與高度,可以看作是其文學創作道路上走向更為成熟與成功的高度的一個分界,具有分水嶺意義。這是一部着眼農業和農村與農民生活,反映國家因取消農業稅政策,而免去了幾千年來農民要向政府上交公糧這一重大歷史主題的小說作品。因為其反映素材的獨特性唯一性和敏感性,語言表現的巧妙與西北農村獨特的地域色彩,深刻地揭示和挖掘了與農民生活與時代氣息緊密相連的時代主題,既富有歷史的記憶,更能深刻地反映和表現在改革的時代浪潮里,傳統農村在這一巨大變化的背景下發生的,足以影響到億萬農民生活狀態和改寫社會歷史發展變遷的現實意義。
在當代反映同一題材內容的眾多作家和作品中,因其所擁有和具備的獨一無二的特質和價值,已被長春電影製片廠獲取版權,作為一部即將搬上熒幕要推向全國發行的優秀歷史題材影視文學作品。在《皇糧鍾》拍攝的過程中,秦嶺作為劇本題材腳本創作的原作者,還儘自己的所能,積極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爭取導演和攝製組能夠在天水當地取景拍攝,但由於這一作品反映西北農村題材的典型性和普遍的代表性需要,最後選景地被攝製方確定在地處平涼境內的莊浪縣農村拍攝,但有部分鏡頭的選景地,還是放在了他的故鄉秦嶺鎮的歸屬地天水拍攝錄製。從這些不為人知的情節,讓我們不僅能夠深切地感受到秦嶺作為一位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的開闊胸襟,更讓我們體會到其作為一位從甘肅走向津門和全國的文學作家的深厚的鄉土情懷,以及他對故鄉及當地家園所體現出來的眷眷深情。
反映5.12汶川大地震題材的長篇小說《透明的廢墟》,是秦嶺筆下又一部代表其近年來小說創作高度的力作。它與前面提到的《皇糧鍾》一道,被王若冰老師稱為隨着歷史的推移,它可能會成為同類題材作品中反映重大主題的一部時代絕響。而事實也正在佐證着這部作品所反映題材內容的深度和其代表的高度與唯一性,同樣,它已經被長春電影製片廠獲取了版權,作為腳本,即將改編成為影視文學劇本攝製推出。
秦嶺小說作品在語言表現上,極富天水方言俚語和民俗風情等地域文化特色。在被《小說月報》刊登發表的中篇小說《秦嶺鎮》中有大量的方言應用和體現,讀來親切溫情而又富有特色和表現力,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即能感受到歷史與現實的真實況味,又能觸發其中具有活化石意味的歷史厚重之感,從而也使得其作品在語言表現上,更富於透穿力,顯得活潑生動而饒有趣味,打印上了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以《秦嶺鎮》為切入點,把時代變遷和農村題材,通過故事情節和巧妙的構思,圍繞主題塑造主要人物,讓他們在農村城鎮化的時代背景下,透過農村與城市生活間空間的變換與穿插,故事的主人公秦連翹和她的追求者的愛情故事,在返鄉主題里構架和鋪展故事情節。通過秦嶺鎮當地任、秦兩大家族老一輩人之間曾經發生的恩怨情仇的歷史畫面,滲透和呈現出傳統的地方民俗風情與鄉土氣息,體現出作者對作品所能承載和體現的歷史文化的把握和思考。這即是作者審視和挖掘能力的展示,也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回顧與反思,因為作品裡有了這樣的挖掘與積澱,從而也賦予了小說在主題表現上,憑添了歷史滄桑與厚重的分量。情節中布局關於當地如何發展的現實主題,是通過兩類不同觀念的角色人物的在項目選擇上的明爭暗鬥表現出來的,是引進資金種植連翹發展藥材產業,還是毀掉已有的林地植被採掘五花石,敏銳地把保護生態和環境與地方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對接,對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描寫,通過這樣的命題為引子,巧妙地讓他們在這樣的事件中登台亮相,進而展現和揭示他們形形色色的不同性格特點,把他們各自的心機、執着、糾結、寬厚等心理狀態和行為舉止表現出來,讓人覺得他們是那樣的有血有肉而真實可信,但作品的主題,落腳點最後回歸到能夠代表社會發展和正義方向的一方,讓我們看到的,是一種代表社會良知和正氣的正面力量的東西張揚出來。
不僅如此,《秦嶺鎮》中關於秦嶺當地的歷史文化元素的巧妙引用,象秦公簋、分水閣,以及任其昌等歷史文化名人,還有當地的民俗風情與家風等話題,讓我們在歷史的真實與現實所營造的故事的虛構中,觸發關於地方文脈與歷史的諸多記憶,進而在對傳統和歷史的傳承與現實的發展問題上,獲得關於今後農村社會如何發展的思考與啟示,秦嶺小說的魅力也正體現在這裡。 [1]
作者簡介
李三祥,自號嶓冢山人,甘肅天水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