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積雲(拉丁語:Cumulus,符號:Cu)常在晴天出現,通常具有如同棉花的形狀。雲頂部常呈現菜花狀或是圓弧狀,雲底基本為水平狀,多垂直向上發展。雲內部的凝結核密度較高,當擋在陽光前能明顯看出明暗差距。其拉丁語名稱Cumulus意為「堆積」。

目錄

簡介

積雲(拉丁文學名:Cumulus,國際簡寫:Cu),分為淡積雲濃積雲碎積雲三類,是一種垂直向上發展的雲塊。積云為輪廓分明,頂部凸起,雲底平坦,雲塊之間多不相連的直展雲;它是由低層 空氣對流作用使水汽凝結或在冬季凝華而形成的雲。積云云底基本為水平狀,頂部為圓弧狀,有孤立的,也有重疊圓拱狀的或直線排列的,外型類似棉花堆。

積雲的雲底高度一般在600~2000m。沿海及潮濕地區,或雨後初晴的潮濕地帶,雲底較低,有時在600m以下;沙漠和乾燥地區,有時高達3000m左右。

如果積雲和太陽處在相反的位置上,雲的中部比隆起的邊緣要明亮;反之,如果處在同一側,雲的中部顯得黝黑但邊緣帶着鮮明的金黃色;如果從旁邊照映着積雲,雲體明暗就特別明顯[1]

成因

積雲是由氣塊上升、水汽凝結而成。

積雲由水滴組成,但有時可伴有冰晶,它主要是由空氣對流上升冷卻使水汽發生凝結而形成的。因此,積雲的外形特徵與空氣對流運動的特點緊密相聯。一團空氣上升,在開始時它的內部水汽含量和溫度的水平分布基本上是均勻的,從而水汽產生凝結的高度是一致的,因此,一朵積雲具有水平的底部。由於在形成階段,雲內為上升氣流且雲頂中央上升氣流最強,四周較弱,雲外為下沉氣流,造成積雲具有圓拱形向上凸起的頂部以及明顯的輪廓。積雲主要在白天形成,因為陽光使空氣變熱,另一方面,地面也使空氣變熱。積雲也可在白天山頂上形成,因為山坡受熱比谷底受熱快。這種不穩定的受熱形成運動中的對流。積雲有時伴隨或提前冷鋒而形成。因為在鋒區,空氣被迫抬升。

積云云底高度在濕度大的地區一般在600-1200米,在乾燥的地區為3000米,積雲底部清晨接近地面,在午後就會上升。積雲一般在上午出現,午後最多,傍晚漸漸消散。

組成

積雲(cumulus)由水滴組成,但有時可伴有冰晶,它主要是由空氣對流上升冷卻使水汽發生凝結而形成的。因此,積雲的外形特徵與空氣對流運動的特點緊密相聯。一團空氣上升,在開始時它的內部水汽含量和溫度的水平分布基本上是均勻的,從而水汽產生凝結的高度是一致的,因此,一塊積雲具有水平的底部。由於在形成階段,雲內為上升氣流且雲頂中央上升氣流最強,四周較弱,雲外為下沉氣流,造成積雲具有圓拱形向上凸起的頂部以及明顯的輪廓。

積雲主要在白天形成,因為在陽光照射下地面會迅速增溫,使空氣變熱,熱對流導至積雲產生。積雲也可在白天山頂上形成,因為山坡受熱比谷底受熱快。這種不穩定的受熱形成運動中的對流。積雲有時伴隨或提前冷鋒而形成。因為在鋒區,空氣被迫抬升。 積雲通常在濕潤地區和熱帶地區出現,但有時也會在乾燥地區出現。除非積雲變成積雨雲,否則一般不會出現降[2]

特徵

積雲(cumulus)垂直向上發展的頂部呈圓弧形或圓拱形重疊凸起,而底部幾乎是水平的雲塊。雲體邊界分明。 如果積雲和太陽處在相反的位置上,雲的中部比隆起的邊緣要明亮;反之,如果處在同一側,雲的中部顯得黝黑但邊緣帶着鮮明的金黃色;如果光從旁邊照映着積雲,雲體明暗就特別明顯。積雲是由氣塊抬升、水汽凝結而成。

視頻

積雲 相關視頻

泉州多地天空現帶狀雲 專家:帶狀云為透光高積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