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竹贯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北,是新罗区万安镇下属的一个行政村,北西与连城县的赖源、莒溪两乡镇接壤。由于区域的特殊性,竹贯村居民通用由连城、龙岩方言演变而来的万安话。竹贯村地处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南麓,四周群山环抱,森林茂盛,保存着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村内有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温氏家庙),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庵、关公庵、浪门金锁桥、节孝坊)。村庄人文典故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古时乡镇的要道和驿站,方圆1公里内,元代温氏家庙、明代观音宫、清初关帝庙、积灵宫、双合桥廊桥节孝坊、清代澎湖总督温兆凤的故居以及蔡廷锴将军率部驻留的遗迹10多处古迹保存完好,是目前福建省古迹群保存最完好的村庄之一。2017年11月,竹贯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1]

中文名: 竹贯村

外文名: Bamboo village of penetration

位 置: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北

村 民: 136户

全村耕地: 1795亩

山林面积: 3万多亩

目录

村史面貌

竹贯村历史上又是龙岩县通往永安、闽中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万安社重要驿站。现万安集镇通往该村长25公里、宽8米的水泥公路已经竣工,极大地改变竹贯村交通不便的落后面貌。竹贯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林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为辅的山村。在万安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和村两委的领导下,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8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230元,村财年收入也由2003年不足1万元提高到2.8万元,但与其他临村相比,村财收入仍然偏低。

地理概况

位置

竹贯村距万安集镇25公里,现有村民136户,688人,全村耕地1795亩,山林面积3万多亩(其中毛竹林面积7226亩)。竹贯村为丘陵盆地,竹贯溪由北向南从盆地穿过,经梅村、梧宅,华坑注入霍溪(即万安溪、九龙江上游)。竹贯盆地海拔800米,竹贯溪源于竹贯与连城赖源交界的、海拔1503.9米的蜈蚣山,河道蜿蜒,水流平缓,水质清沏,哺育着这千年山村,竹贯村原有陈、李、滕、赖、黄、郭、廖、温、邓9个不同姓氏,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只存温、邓两姓,其中温姓稍多于邓姓。村民住宅、街道主要分布在河道两侧。

气候

竹贯村属北回归线亚热带气候区域,自然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植被有马尾松、云杉、柯树、油桐、榛树、楠木、毛竹、红豆杉、芦枝等;主要动物有云豹、弥猴,山獐(又称麂)、野山羊、苍鹰、野猪及蛇类等。华南虎曾称霸竹贯山林,1958年后逐渐消失。竹贯村历史上盛产松香、土纸、药材、香菇、茶叶、笋干和竹木制品等。

历史文化

竹贯村历史悠久,人文典故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它虽然属于边远落后的山区村庄,同时又属于山水环境良好、村落格局独特、文化特征明显的古民居村落,具体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古文化遗存1988年11月,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在竹贯村东北800米的崩头山发现古文化遗存3处,采集到方格纹、绳纹、网纹等陶片20余件和有段石锛2件。陶片为夹砂灰硬陶,火候较高,可辨器型有盆、罐、釜等。经福建博物院专家鉴定,属商周至秦汉时期闽越族印陶文化遗存。崩头山遗址的发现,将竹贯村的历史推前到二千年前。

古村落格局明末清初,由于万安土纸生产业的发展和外销量的不断增加,给当地的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当时常驻万安经营土纸和各种土特产生意的商人有数千人,使万安集镇人口达到1万多人,万安也因此由溪口镇改称为“万安社”。万安,有“万民安康”之意,清末曾在此设立县佐。梅村、梧宅、竹贯等是万安土纸的主要产地,据调查,从清代乾隆中期至道光初期的100多年间,竹贯村每年外销的各类土纸,如毛边纸、玉扣纸和草纸等约6000多担,最高时达8000担,加上其它土特产如松香、茶叶、药材、桐油、竹编等的出口,给竹贯村带来丰厚的收入,也为著名的连城四堡雕版印刷提供了优质的纸张。每年土纸和土特产外销时的繁忙季节,来自漳州、泉州、厦门等地的商贾和当地被雇请的挑夫云集梅村、梧宅、竹贯等地,将土纸和其它土特产由陆路络绎不绝地挑往万安集镇,再从水路用船沿霍溪-漳平九龙江运到漳州、石码,然后从海路由石码运往厦门、泉州等地。沿河道两岸所建的数十座高二层、土木结构民居就是这段时间形成的,竹贯村当时为了接待来往的商贾,沿河两岸开辟了长约1200米的长街,并在村公所附近设置了2座公馆,供商贾歇息。公馆附近还设有6条街坊小巷,各种商号的土纸和土特产纷纷挂牌营销。长街和小巷还设有酒店、菜馆,供来往商贾和挑夫消费。竹贯村目前保存的30多座古民居,其建筑沿袭了明清以来的建筑特点,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格局。

保护现状

2007年,竹贯村入选福建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2013年,竹贯村入选住建部第二批915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4年,竹贯村入选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文物局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9年12月25日,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视频

龙岩竹贯村:古意盎然的海西“香格里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