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羅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羅區是福建省龍巖市下轄區,位於福建西南部,閩西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閩粵贛邊聯結沿海、拓展腹地的重要樞紐。

新羅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周群山環抱,著名景點有龍崆洞、毛澤東舊居等,是中國四大高嶺土礦產地之一及福建主要烤煙產區、柑橘生產基地之一。[1]

歷史沿革

新羅區因市區南(老酒廠那)有一眼名泉新羅泉而得名。唐代開漳王陳元光及其四子沿九龍江而上,率部八千,均為河洛人士所開發,奠定了新羅區的河洛文化屬性。

漢永和三年(138)建新羅縣。

晉太康三年(282)置苦草鎮,屬晉安郡的新羅縣,縣署駐地今長汀。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廢新羅縣。梁天監年間至隋代屬龍溪縣。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復置新羅(什羅)縣,隸汀州。天寶元年(742)改名龍巖縣,屬汀洲、臨汀郡,大曆十二年(777),改隸漳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隸漳州路;明至清初長期屬漳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設龍巖直隸州,轄龍巖、漳平、寧洋三縣。

1913年3月廢州復縣,屬汀漳道(未實行)。民國23年7月,屬第七行政督察區,為專員駐在縣。民國24年改第六區,民國36年復為第七區。

1949年9月1日龍巖縣解放,8月,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閩西南臨時聯合司令部龍巖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民國龍巖縣政府。11月10日,成立龍巖縣人民政府,屬省第八行政專員公署(1950年4月改稱龍巖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1月改稱龍巖行政專員公署)。1968年11月成立龍巖專區革命委員會,1970年改稱龍巖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9月撤銷地區革委會,改為龍巖地區行政公署,龍巖縣均屬之。1981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縣為龍巖市。1996年撤銷龍巖地區設地級龍巖市,原龍巖市為新羅區。1997年3月21日,新羅區正式掛牌成立。[2]

File:新羅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6/07/26/146949076546636412.JPEG 原圖鏈接] 圖片來源於搜狐網

行政區劃

1987年,龍巖市轄4街道、3鎮、12鄉,24居委會、257村委會,491居民小組、2064村民小組。總人口39405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占31.4%。市區面積14平方千米。1990年,轄4街道3鎮12鄉,總人口41584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占32.35%,市區面積擴至17.5平方千米。

1996年,新羅區面積2678平方千米,人口43.9萬,轄4個街道、10鎮、5鄉。區政府駐東城街道。1997年底,撤銷大池鄉、小池鄉,設立大池鎮、小池鎮。

1998年,東城街道辦事處新設龍鳳居委會。年底,新羅區轄9個街道辦事處(其中東肖、龍門、曹溪、鐵山、西陂5個街道未掛牌)、7個鎮、3個鄉,42個居委會、282個行政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新羅區總人口543731人,其中:東城街道39117人、南城街道45093人、西城街道43509人、中城街道56599人、西陂街道52939人、曹溪街道38811人、東肖街道24784人、龍門街道26617人、鐵山街道19912人、紅坊鎮25444人、適中鎮42762人、雁石鎮36733人、白沙鎮25778人、萬安鎮12995人、大池鎮10902人、小池鎮12782人、江山鄉9583人、岩山鄉6659人、蘇坂鄉12712人。

2003年末,新羅區戶籍人口46.2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22萬人。轄9個街道、7個鎮、3個鄉: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中城街道、東肖街道、龍門街道、曹溪街道、鐵山街道、西陂街道、雁石鎮、紅坊鎮、適中鎮、白沙鎮、萬安鎮、大池鎮、小池鎮、江山鄉、岩山鄉、蘇坂鄉。

2011年6月,劃出龍門街道東部成立北城街道辦事處。

2011年7月,撤銷江山鄉,設立江山鎮。

2013年1月,西陂街道、曹溪街道正式掛牌成立。

2014年1月,撤銷岩山鄉、蘇坂鄉,設立岩山鎮、蘇坂鎮。

2013年,全轄10個街道、10個鎮: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陂街道、曹溪街道、東肖街道、龍門街道、鐵山街道紅坊鎮適中鎮雁石鎮白沙鎮萬安鎮大池鎮小池鎮江山鎮岩山鎮蘇坂鎮[3]

地理環境

地貌

新羅區境域四周為海拔800多米的群山環抱,境內山巒疊嶂,山嶺與河谷相間,西北、東南部較高,逐漸向東北、中部傾斜,平均海拔685米。

水文

雁石溪、萬安溪為九龍江北部二大支流,成「丫」字形貫穿新羅區。

氣候

新羅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攝氏16~20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毫米,平均無霜期291天。[4]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喬木:米楮、甜楮、青岡櫟、格氐栲、南嶺栲、絲栗栲、木荷、楠木、閩粵栲、石礫、倉栲、楓香、馬尾松、黃山松、杉木、柳杉、樟木、建柏、三尖杉等。此外檫樹、擬赤楊、泡桐等也零星可見。竹林主要是毛竹。森林下木及灌木主要有:柃木、冬青、烏藥、黃桅子、桃金娘、杜莖山、小葉赤楠、水團花、茇葜、烏飯、杜鵑、小果南、燭繼木以及胡枝子等。草本主要有狗脊、中華裏白、芒萁等。藤本常見的有藤黃檀、雞血藤等。附生植物主要是一些蕨類。茶果林主要有:茶樹、油茶、柑桔、桃、李、梨、枇杷、板栗等。

煤炭資源

新羅區內已探明的礦產有60餘種,其中,無煙煤探明儲量4億噸,鐵礦5億噸,石灰石8億噸,優質高嶺土5000萬噸,均為福建省首位。[5]

人口民族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新羅區常住人口為662429人。其中:東城街道49045人、南城街道59055人、西城街道56119人、中城街道78290人、西陂街道99594人、曹溪街道59312人、東肖街道38512人、龍門街道42837人、鐵山街道20143人、紅坊鎮23851人、適中鎮33481人、雁石鎮29415人、白沙鎮23295人、萬安鎮7723人、大池鎮9743人、小池鎮10637人、江山鄉7780人、岩山鄉5254人、蘇坂鄉8343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少數民族888人。其中畲族471人,回族184人,苗族70人,滿族45人,壯族40人,土家族31人,侗族11人,蒙古族9人,藏族5人,土族4人,彝族、瑤族、高山族各3人,黎族、錫伯族各2人,布依族、朝鮮族、白族、仡佬族各1人。外國人加入中國籍的1人。[6]

交通

交通

新羅區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高速公路140公里,距龍巖冠豸山機場高速公路100公里。

公路

新羅區到廈門港口、機場汽車車程1個半小時;有通往江西的龍長高速公路;有貫通新羅區通往漳州、廈門沿海方向、江西贛州內地方向、廣東梅州方向和福建閩北通往浙江方向的319國道和3條省道公路。還有在建的雙永高速公路(泉州永春經漳平市、新羅區到永定縣,通往廣東梅州接廣梅高速公路)。

鐵路

新羅區有通往江西贛州接大京九鐵路的龍贛鐵路;有通往漳平接鷹廈鐵路的龍漳鐵路;還有已建成通車的龍巖到廈門的高速城際鐵路。新羅區到廈門城際列車車程45分鐘,到廣州、深圳火車車程8小時,到北京火車車程23小時。[7]

經濟

新羅區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16.2:43.7:40.1調整為2010年的9.7:49:41.3,呈 「一產做優、二產做強、三產做大」發展態勢,區域經濟進入工業化中後期階段。

第一產業

「十一五」期間,新羅區以建立閩南金三角和珠三角重要的無公害農牧產品供應基地為目標,培育和發展「梅花山」等系列生態型無公害農牧產品,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畜禽、果蔬、竹木、花生、茶葉五大產業產值比重提高到83.8%;建成300個標準化規模養豬場,有3萬畝農產品種植基地通過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101個農產品獲無公害食品認證,8個農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入選「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區」;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19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80家,規模農副產品加工業年產值比「十五」期末翻兩番。

畜禽:新羅區是全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和福建省重點畜牧業示範區。年出欄瘦肉型豬140萬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森寶公司肉雞年出欄超千萬羽,江南第一蛋鴨——「龍巖山麻鴨」苗年銷售700萬羽,還有白羽半番鴨、馴化野豬等。新羅區畜牧產值占農業總產值61%。

花生:福建省名牌農副產品——龍巖花生,以其香酥脆甜、回味無窮而馳名中外。年產咸酥、五香、紅泥等各種花生3萬多噸。

果蔬:種植蜜柚2萬畝、蘆柑5萬畝,還有早熟枇杷、早熟蜜柑等,年產水果5萬多噸。蔬菜種植面積14.5萬畝,年產蔬菜23萬噸。

竹木:竹木資源主要種類有杉木、松木、毛竹和闊葉林等,林木蓄積量1035萬立方米;工業速生用材林基地10萬畝,竹林面積47萬畝,年可採伐量600萬支。

茶葉:龍巖「斜背茶」以「三著黃綠」著稱,列入福建十大古老名茶。新秀「雲頂茶」、「鐵觀音」以香高味濃、特具高山茶風韻,在福建名茶之林嶄露頭角。

第二產業

新羅區是一座製造業發展潛力巨大的工業城市。截止2008年,轄區內主要的製造業產業集群有:捲菸、鋼鐵冶煉、工程機械、運輸機械、環保裝備、鎢製品加工、水泥建材、醫藥化工、紡織和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有製造業企業2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超過500家,上市企業3家,製造業在工業經濟中的比重達90%以上。

根據產業的布局和資源的配置,新羅區工業經濟重點發「125」產業,即:「一個龍頭(機械製造)、兩個支柱(建材、農副產品加工)、五個潛力(煤炭、電力、輕紡、礦冶、醫藥化工)」產業。

截止2008年,轄區內有水電站、火電廠近200個,總裝機容量達100萬KW,另還有一批在建的水電、火電項目,總裝機容量可增至180萬KW以上。區內水電與火電並存,省電網與地方電網併網,新羅區是福建省重要的電力輸出區,電力供應充裕。

「十一五」期間,新羅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59家,年產值達314億元,年均遞增34.5%,其中億元以上企業76家,年產值達197.3億元;「125」主導產業實現產值307.8億元,其中機械、建材、農副產品加工三大產業分別實現產值76.9億元、70.6億元、63.5億元,年均遞增33.8%、28.2%、41.5%,為全市各大產業「破百億」做出重大貢獻;園區建設提質提速,累計入園企業378家,投產企業216家,實現產值188億元,園區經濟成為引領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2008年全年新增規模企業76家,達455家,實現產值414.29億元,增長28.0%;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58.4億元;其中,億元產值企業新增15家,達71家。「125」八大主導產業占區屬規模工業產值的99%,拉動區屬規模工業增長39.4個百分點,龍津信用擔保公司獲國家行政許可,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政策性信用擔保中心。新羅區新增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8家,其中,省級1家。新增省名牌產品12個、省著名商標5件。創建全省首個「6·18」項目成果轉化創業園,榮獲「建設創新型國家百強縣(區)」稱號。

2008年81個重點投資項目完成投資49億元,占區屬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6.2%;62個新增長點項目新增產值20.8億元,拉動區屬規模工業增長16.6個百分點;84個重點儲備項目有17個轉化開工。滾動推進56個投資超億元重大項目建設,8個項目建成投產。龍州、龍雁等各類工業園區累計入駐企業260家,其中,投產135家,實現產值66.8億元。啟動海西光伏光電、硬質合金、生物技術等11個專業園區規劃建設。全年報批工業用地近466.67公頃。各項招商成果、項目投資規模質量均居龍巖市前列,全年開發新建項目268個,總投資70.6億元,其中,投資超億元項目達17個,特大型央企——華潤集團進駐新羅區水泥行業。

龍頭產業

機械製造:截止2008年,區內已形成以工程機械、運輸機械、環保裝備製造為主的門類較為齊全的機械製造工業體系,共有機械製造及配套企業500多家,從業人員近3萬人。「十一五」期間,新羅區將建設成為海峽西岸重要的工程機械、環保裝備、精密機械、硬質合金加工基地,以及福建載重汽車和農用車生產基地。 工程機械:新羅區是中國三大輪式工程機械的主要生產基地。有中國龍工、山力工程機械、海特叉車等工程機械整機生產企業,生產裝載機、壓路機、工程叉車等;有龍巖液壓、海克力斯、龍巖油嘴油泵、伍旗機械等配套企業100多家,生產液壓油缸、油嘴油泵、輪轂和裝載機橋殼、變速箱體等。香港上市公司中國龍工集團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前三強,綜合實力已躋身世界工程機械50強,全國企業集團500強,龍工牌裝載機為中國名牌產品。

運輸機械:新羅區是福建省載重汽車和農用車的主要生產基地。截止2008年,有福建龍馬、新龍馬、暢豐、僑龍、海德馨等農用車、汽車、專用車製造企業,生產變型拖拉機、農用車、中(輕)型卡車、應急電源車;有萬騰、中林、威爾特等配套企業200多家,生產車橋、彈簧鋼板、模具、汽車前後橋殼、變速箱、旋壓皮帶輪等。其中,福建龍馬是福建省最大的專用車、卡車和農用車製造企業,擁有年產3萬輛輕卡、1萬輛農用車的生產能力,是「福建民營300強」企業,省名牌產品有「龍馬牌」輕卡、「中林」牌汽車彈簧鋼板等。

環保裝備:新羅區是中國三大工業煙氣淨化環保設備製造業的研發和生產基地之一。截止2008年,有龍淨、衛東、龍湖、裕成等環保設備製造及配套企業50多家,生產BE電除塵器、高壓靜電除塵用整流設備、IPC智能電除塵控制系統、微機控制高壓硅整流設備、微機控制低壓電控設備、MDJ脈衝多極型電除塵器、煤粉專用除塵器、CMCX矩陣清灰式長袋脈衝除塵器、DDJX-2現場總線控制系統、JDK電磁擊打控制設備等。其中,龍淨環保、衛東環保是國家高新技術2企業,龍淨環保為我國環保除塵行業的首家上市企業;龍湖環保是省級高新技術企業。

其他機械:新羅區其他機械製造及配套產業十分發達。截止2008年,有閩西豐力、宏馬、金磚、華銳、金鑫、金釜、盛發、富山等其他大小機械製造及配套企業200多家,生產數控機床、氣流渦旋衝擊式微型粉碎機、紡織機、水泥混凝土空心切塊機、水泥成套設備、礦山採選設備、硬質合金螺旋刀片、刀具及模具、硬質合金軋輥、超細晶體硬質合金高速銑刀等。

熱加工業:截止2008年,區內有鑄造、鍛造、焊接、電鍍、熱處理等工業基礎配套企業上百家。其中有聯合、龍圓等鑄造企業30多家,開明、億強等鍛造企業10多家,及鑫大、英安、海欣、興化等數家電鍍企業。年鑄、鍛生產能力10多萬噸。 支柱產業

截止2008年,區內有水泥及新型建材企業60多家,水泥年生產能力達1500萬噸。三德、麒麟、春馳、龍麟水泥是國家免檢產品,三德、麒麟、春馳、紫金、天宇、龍麟等水泥是省名牌產品,天宇牌、龍麟牌、春馳牌、三德牌水泥和豪迪油漆是省著名商標。「十一五」期間,轄區內新上迴轉窯水泥生產能力8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超80%。

水泥:新羅區福建省水泥主要生產基地,截止2008年,有迴轉窯水泥生產能力400萬噸,年產量占全省1/3。在穩定旋窯水泥企業生產能力的基礎上,鼓勵興建一批工藝先進的旋窯水泥生產線項目,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競爭力的龍頭骨幹企業,不斷壯大水泥產業集群。

新型建材:新型建材是新羅區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主要產品有新型建築磚、內外牆塗料、油漆等。

陶瓷:新羅區高嶺土資源豐富,高嶺土加工的主導產品為超細高嶺土和水洗高嶺土等系列產品。

截止2008年,區內有肉類、花生、飼料、竹木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60多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11家。省名牌產品森寶肉雞是肯德基等「洋快餐」指定供應產品;省名牌產品龍巖花生、渝家仔系列食品暢銷國內外。「十一五」期間將重點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鼓勵發展纖維、油料、香料、營養保健等資源深加工產品,特別是具有原產地資源、特種資源優勢的深加工產品。

園區建設

福建龍州工業園區(原新羅民營科技園區):園區規劃總面積15平方公里,自2001年創建以來至2008年,已開發4平方公里,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近2億元,入園企業達85家,園區一期已初步發展成為汽車、農用車、工程機械、環保設備和硬質合金加工為主的機械類專業園區。2005年園區有3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專利工業試點基地企業。園區按照「一園多區」統籌產業布局,已規劃並啟動建設龍州高新產業區及雁石工業集中區,高新產業區重點發展精密機械、數控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雁石工業集中區重點發展鑄件、熱處理、礦冶、化工及相關配套產業。

第三產業

新羅區是「中國生態旅遊百強區」。截止2008年,新羅區已形成商貿、房地產、旅遊、服務業和交通物流五大產業,區內有商品市場60個,其中專業批發市場15個,年交易額近100億元,閩西交易城為閩粵贛邊最大綜合批發市場,閩西糧油飼料城是福建省最大的專業批發市場,年市場交易額均超10億元。房地產成為投資熱點,有90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城市社區服務、信息服務、交通服務、物流業初具規模。

新羅區服務業增加值由2005年的32.8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83億元,年均增長15.8%;海西龍門物流園等一批現代物流園區初具規模,成功承辦第五屆世界龍巖同鄉懇親聯誼大會及三屆「鄉村旅遊節」,「十一五」期間共接待遊客1161萬人次,旅遊收入達53.3億元。[8]

社會事業

科技

「十一五」期間,新羅區連續十年保持「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稱號,通過了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申報專家組評估和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期驗收,鐵山鎮被省確認為可持續發展實驗鄉鎮。高新技術園區建設穩步推進。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不斷完善,機械產業、醫藥電子業、現代農業及節能技術、環境污染治理技術等重點產業產品技術的開發引進和推廣應用成效顯著,2006年以來共有22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省科技項目計劃,專利授權232件,獲省科技進步獎3項。涉農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九龍江流域新農村建設及生態環境治理-禮邦村新農村建設及節能技術應用與示範」項目深入開展,生態養殖全面推廣。[3]

教育

「十一五」期間,新羅區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創建「教育強區」工作紮實推進,2007年度教育省級督導評估分值達良好。職業教育發展加快,區職業教育中心的成立,使校企合作得到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三年累計招生達4674人。中小學校布局調整步伐加快,教育資源整合有效推進,薄弱校建設得到加強,農村義務教育「三免一補」政策得到落實,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文衛體

文化體育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青少年體育達標率達全省先進水平。三位健兒入選中國北京奧運會,並摘取二塊奧運金牌。農村「農民之家」、「文化大戶」及「恆億百村文化工程」建設全面推進,社區文化、農村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全面發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到加強,萬安竹貫村被列入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名村,適中典常樓和龍巖洞保護規劃編制工作順利完成,福建省第一部區志《新羅區志》(1988-2002)如期出版。鄉鎮衛生院「百院建設、千人培訓」規劃順利實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民醫院門診病房綜合大樓等項目建設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全面鋪開,補償比例進一步提高,行政村覆蓋率達100%,農業人口參合人數26.8萬人,參合率達97%。數字電視整體平移順利啟動,廣播電視「村村通」覆蓋率達97%。[3]

城鎮建設

新羅區積極開展中心城區商務、物流商貿、人居三大板塊建設,精心組織實施「綠、亮、美」工程,市容市貌煥然一新,截止2009年12月,中心城市建成區擴展到33.6平方公里。小城鎮建設加快,新羅區城鎮化水平達到64%,實現了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目標。在全省率先組織編制城鎮體系規劃和率先建立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新羅區「上銜下延」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完成里程位居全省第一。新羅區村鎮建設連續6年走在全省前列,適中鎮被評為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洋畲等12個村評為省農民住宅優秀示範村。西安、溪南、培斜、洋畲成為「中國特色村」。「洋畲經驗」在全省推廣。在全省率先實行了村居幹部績效考評、農村「六大員」績效考評,農村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城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在全省率先組織編制城鎮體系規劃。試行「機關+農村」、「社區+農村」、「企業+農村」、「學校+農村」基層組織互助結對方式,在全國首創「居村共建」模式,構築了統籌城鄉的基層黨建格局。適中鎮、竹貫村被列入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9]

名勝古蹟

生態休閒之旅

新羅區有被譽為「華東第一洞」、「洞中桂林」的國家4A級景區龍崆洞;有被譽為「北回歸線荒漠帶上的綠色翡翠」的福建梅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區內華南虎園;有波光瀲灩、山水成趣的梅花湖;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象形山—江山「睡美人」。江山景區、東肖森林公園、雲頂茶園等龍巖國家森林公園十大景區是旅遊避暑勝地。

宗教文化之旅

新羅區有雲遮霧繞、宛若仙境、觀雲海日出極佳的高山叢林寺院天宮山、蓮台山建築群和蓮花山、石佛公等一批知名度頗高、影響力較大的市區和近郊寺院。

紅色人文之旅

新羅區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戰爭年代被譽為 「二十年紅旗不倒」,保存有毛澤東舊居、紅四軍司令部舊址、後田暴動陳列館、鄧子恢紀念館、新四軍二支隊紀念館等多處革命遺址;加之有240多座雄渾古樸、建築時間跨越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適中方型土樓群,與永定客家土樓群一方一圓,相得益彰,組成完美的土樓世界,構成富有特色的歷史人文旅遊資源。

民俗風情之旅

新羅區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有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收錄的民間音樂採茶燈舞曲,及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龍巖山歌戲、龍巖靜板、適中盂蘭盆盛會等。[10]

著名人物

新羅區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解放後湧現出原國務院副總理鄧子恢,原福建省委書記兼省長魏金水,中將羅元發、陳仁麒,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曹菊如、原外經貿部代部長林海雲等一批傑出領導人。培育了3位國家兩院院士(林鵬、謝聯輝、郭柏林)和奧運冠軍石智勇、張湘祥、何雯娜、林丹等體育健將。

榮譽稱號

「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

鐵山鎮成為福建省首個可持續發展實驗鎮

適中鎮、萬安鎮竹貫村分別列入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福建省新農村新家庭計劃示範縣(市、區)

新羅區入選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2017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區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和2018年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2018年工業百強區。

2020年9月,新羅區入選2020中國百強區;排名第六十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