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第1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

第1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海報
圖片來自搜狐網

第1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於2010年10月7日至15日在釜山海雲台舉行,張藝謀新片《山楂樹之戀》當選開幕片,華語片《刀見笑》、《得閒炒飯》均將亮相該屆影展。

目錄

簡介

該屆釜山電影節將有來自67個國家的308部影片參展,其中82部電影是第一次公開放映。13部進入競賽單元的影片中韓國電影有三部,中國大陸、香港和菲律賓各有兩部。其它放映的影片還包括許鞍華執導的《得閒炒飯》(All About Love)、金泰勇的《晚秋》(Late Autumn)、張作驥的《當愛來的時候》(When Love Comes)和印度影片《拉萬》(Raavan)。值得一提的是,由奧利佛-斯通(Oliver Stone)執導的《華爾街2:金錢永不眠》(Wall Street 2: Money Never Sleeps)也在該屆電影節上放映。

被邀請參加該屆電影節的嘉賓包括法國女星朱麗葉-比諾什(Juliette Binoche)、英國女星珍-瑪奇(Jane March)、湯唯、日本女星宮崎葵(Aoi Miyazaki)等演員以及美國導演奧利佛-斯通、西班牙導演卡洛斯-紹拉(Carlos Saura)等人。[1]

日程安排

  • 時間:2010.10.7--10.15
  • 地點:釜山海雲台
  • 開幕式主持:韓智慧/鄭俊浩
  • 閉幕式主持:安聖基/姜受延
  • 展映單元:隆重介紹 新浪潮
  • 亞洲電影 韓國電影的今天

各獎項評審委員

NETPAC評審委員

Nestor O.JARDIN菲律賓獨立電影節執行委員長/菲律賓

文官奎/MOON Kyuankyu釜山大學藝術文化影像專業 教授/韓國

MartineTHROUANNE 法國Vesoul亞洲電影節執行委員長/法國

國際影評家協會獎評審委員

AlinTASCIYAN Film critic土耳其

南莞錫 韓國

AkikoKOBARI日本

Uma daCUNHA印度

MihaiFULGER羅馬尼亞

未來景象單元評審委員

JohnCOOPER 美國

阿雷克西-波格雷比斯凱 俄羅斯

亞斯米拉·茲巴尼克波黑

李光模韓國

ThomasELSAESSER德國

廣角鏡單元評審委員

PIFF mecenat---紀錄片單元

金明俊 韓國

RithyPAHN 柬埔寨

SeanFARNEL 加拿大

選才獎---短篇電影單元

金明俊 韓國

RémiBONHOMME 法國

吳明金 馬來西亞

新浪潮單元評審成員

和田惠美日本(評委會委員長)

金允珍 韓國

穆哈里·內爾印度

楊貴媚中國台灣

迪特科斯利克德國

開閉幕影片


 
圖片來自新浪娛樂

開幕影片

《山楂樹之戀》

該屆釜山電影節的開幕影片為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的影片《山楂樹之戀》(Under the Hawthom Tree),導演此次由大製作回歸清純文藝作品,用最平實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純淨而悲傷的愛情故事。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山楂樹之戀》改編自艾米的小說《山楂樹之戀》以文革時期為背景講述了靜秋與老三悲傷的愛情故事。靜秋是個漂亮的城裡姑娘,因為父親是地主後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時很受打擊,靜秋一直很自卑,正趕上和一群學生去西村坪體驗生活,編教材。她住在村長家,認識了「老三」,老三愛上了靜秋,而靜秋卻因為自身的責任感總是躲着老三。英俊又有才氣的老三是軍區司令員的兒子,卻是極重情誼的人,甘願為靜秋做任何事,給了靜秋前所未有的鼓勵。他等着靜秋畢業,等着靜秋工作,等着靜秋轉正。等到靜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卻得白血病去世了。

或許是歲月流逝又或許是由於現代社會環境的變化,這種『純淨』的愛情也在慢慢地消失,而張藝謀導演通過靜秋和老三的愛情故事使人聯想到了單純那個年代,並重現了當年的純真故事。導演運用感性纖細的特殊表現手法把原本令現代人難以相信的純淨愛情故事娓娓道來……由導演親自挑選的新人演員周冬雨和竇驍成功地塑造了劇中的角色,並且最貼近導演心目中想要強調的那份『純真感』。張藝謀導演的這部影片一改其對中國落後民俗場景的揭露,而回歸併延續和發展中國第四代導演對人性,人情之美的溫情眷眷和對純情流失的淡淡感傷。力圖從特殊年代的純粹的視角發出對當下中國社會人性、人情之真的嚴峻逼視,並致力於使電影回歸藝術。[2]

閉幕影片

《山茶花》

該屆釜山電影節閉幕電影是由泰國、日本、韓國具有代表性的導演跨國聯合製作的電影作品集《山茶花》。影片分別由泰國導演韋西·沙贊那庭執掌的《Iron Pussy》,日本的行定勛導演的科幻愛情片《記憶卡》,以及韓國導演張俊煥拍攝的《Love for Sale》三部電影組成。

泰國導演韋西·沙贊那庭執掌的《Iron Pussy》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代號為Iron Pussy的間諜男扮女裝潛入釜山,卻與當地的一名身份不明的男子相戀的故事。韓國男藝人金民俊將在影片中扮演誘惑Iron Pussy的韓國男子。

日本導演行定勛執導的《記憶卡》則是用布滿幻想的浪漫手法講述了趙東赫飾演片中主角「政佑」與飾演攝影記者「龍秀」的薛景求,以及飾演女主角的日本新銳演員吉高里由子之間的超越時空的愛情故事。

而韓國導演張俊煥執導的《Love For Sell》講述了在愛情已經商品化的未來的世界中,失去記憶的兩個人彼此都陷入了致命的愛情之中的故事。姜東元飾演的「J」不斷地追蹤着奪取他戀愛記憶的人,而宋慧喬扮演了「J」的前戀人「寶拉」。

亞洲的三位着名導演及工作人員齊力製作的電影《山茶花》開闢了亞洲電影的新篇章,雖然各自的製作過程以及特點不同但通過互相鼓勵與刺激共同製作電影的過程,一起獲得了經驗並製作出了《山茶花》這樣的優秀作品。[3]

入圍「新浪潮」影片[4]

羞愧》(Ashamed)金秀鉉(Kim Soo-hyun) (韓國)

《巫山日記》和《荒涼的夜》獲新浪潮獎

《深夜男孩》(Boys into the Night)尹尚賢(韓國)

《永恆》(Eternity) Sivaroj Kongsakul (泰國)

浮生》(Floating Lives) Phan Quang Binh Nguyen(新加坡、越南)

《戀人絮語》(Lover's Discourse)尹志文曾國祥(香港)

《三月的記憶》(Memories in March) Sanjoy Nag (印度)

《我的華麗演出》(My Spectacular Theatre)陸楊(中國)

《老毛驢》(The Old Donkey)李睿珺(中國)

《Out of Mu-San》朴政范(韓國)

《四分之一稻草人》(The Quarter of Scarecrows Dir) 阿里-哈桑(Ali Hassan) (伊拉克)

《森巴吉塔,國花》(Sampaguita, National Flower) 弗蘭克茲-夏維爾-帕松(Francis Xavier Pasion) (菲律賓)

贖命》(Strawberry Cliff) 周隼 (香港、美國、法國)

《海路》(Way of The Sea) Sheron Rebollos Dayoc (菲律賓)

PPP計劃

簡介

「PPP計劃」旨在向世界的電影人和電影產業,展示和推薦才能卓着的亞洲導演新的電影項目(現在也漸漸地加入了少量的亞洲以外的項目),以期望得到廣泛的關注和相應的投資,以及電影產業內所有可能的合作機會。

入圍條件

  • 必須是為長片故事片而創作的項目
  • 必須是沒有開始製作或沒有製作完成的項目
  • 必須是沒有得到投資或沒有得到充足投資的項目

PPP計劃入圍完整名單

《Anarchy》導演:Maryam NAJAFI (伊朗)

《Asphyxia》導演:Asli OZGE (土耳其/德國)

淡藍色》導演:邊赫 (韓國)

《The Diary of a Young Boy》導演:蔡明亮(台灣/法國)

《Extraordinary Me》導演:Mouly SURYA (印度尼西亞)

《墜入愛河》導演:李在容(韓國)

《Flapping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導演:NGUYEN Hoang Deip (越南)

《疾風》 導演:劉河(韓國)

《It Must Be A Camel》導演:Charlotte LIM Lay Kuen (馬來西亞)

《Khibula》導演:George OVASHVILI (格魯吉亞)

《Miracle》導演:李鬥士男 (日本)

《Pablo Trapero’s Project》 導演:帕布羅·查比羅 (阿根廷/韓國)

《The Psycho Virus》導演:彭順 (香港/中國)

《The Rainbow》導演:Yolkin TUICHIEV (烏茲別克斯坦)

《紅煤》導演:謝飛(中國)

《Remote Control》導演:Byamba SAKHYA (蒙古/法國)

《Shiiku》導演:潘禮德 (柬埔寨/法國)

《索馬里》導演:金慶尚(韓國)

《星空》(Starry Starry Night)導演:林書宇 (台灣)

《造口人》導演:李志超 (中國)

《Suika and Kinoko》導演:荻上直子 (日本)

《Television》導演:Mostofa Sarwar FAROOKI (孟加拉共和國)

《竊賊們》導演:崔東勛 (韓國)

《A Thousand Boys》 (暫定名)導演:(哈薩克斯坦/俄羅斯)

《The Train Station》導演:Mohamed AL DARADJI (伊拉克/英國/荷蘭)

《Underground Fragrance》導演:Pengfei SONG (中國/法國)

《The White Room》導演:Anocha SUWICHAKORNPONG (泰國/日本/英國)

獲獎名單

影片類

新浪潮單元大獎:《巫山日記》《荒涼的夜》(韓國)

國際影評人協會大獎:《巫山日記》(韓國)

未來景象單元大獎:《純潔》(瑞典)

選材獎:《破碎的夜》(韓國)《呼吸》(馬來西亞、日本)

最受觀眾歡迎大獎:《盲人電影院》(中國)

研討會大獎:《新堡》(中國)

導演演員類

最優秀作品:《詩》

文素妍

最佳導演:洪常秀《哈哈哈》

最佳男主演:鄭才英《苔蘚》

最佳女主演:文素利《哈哈哈》

最佳男配角:劉俊尚《哈哈哈》

最佳女配角:尹茹貞《侍女》

最佳新人男演員:宋新壁《方子傳》

最佳新人女演員:金賽綸《旅行者》

新人導演:Ounie Lecomte《旅行者》

最佳編劇:李滄東《詩》

最佳攝影:金宇衡《坡州》

最佳音樂:沈賢靜《大叔》

最佳美術:姜承勇《出雲之月》

評論

中國能辦到釜山電影節 好萊塢就杯具了[5]

來源:搜狐娛樂 作者:金喆

第十五屆釜山電影節,據說空前的壯觀,深究起來,是政治的原因。釜山原本是韓國僅次於首爾的第二大城市,去年被仁川趕超,所以政府要藉助電影和明星的力量,增強城市的文化影響力,重回第二名。另外有傳和釜山市長選舉的競爭有關,每位候選人都想從中更得民心,在釜山電影節的開幕式上,現任市長也走上了紅地毯。

開幕式的票,在網上一早搶空,張藝謀在接受我們專訪的時候還說,也不知道這裡的觀眾都是怎麼樣搶到票的,只看到首映當晚人山人海的在沖他和竇驍周冬雨尖叫。今年的釜山電影節有來自世界67個國家的308部電影參展,雖然規模比去年70個國家355部影片有所減少,但是首次在釜山電影節公開的影片數達到了電影節歷史上最高的103部。今年在電影節期間訪問釜山的觀眾人數也比去年增加了9000人左右,達到了18萬2046名,上座率也創下了 78%的佳績。到了後來,作為記者,我們不得不早一點趕去新聞中心用自己的記者證換取電影票。釜山電影節旨在民眾參與,所以記者甚至嘉賓都並沒有任何的特權,都要拿自己的證件去換票,記者證一天可換四張電影票。因為去得稍晚一些,該場電影就很快會掛上Sold out的標牌,尤其有大導演、大明星或者新聞發布會的電影,如果不早起排隊,基本上沒戲。

每看完一場電影,觀眾都會禮貌的等待字幕全部放完之後,再站起來鼓掌。我情不自禁地想:韓國人究竟有多愛電影?

讓我們來做一道簡單的算術題,韓國今年最賣座的電影《大叔》,觀影人次超過了600萬。以韓國4700萬人口的比例來換算,全國約有十三分之一的人看過晚秋,那中國十三億人口,一部年度最賣座電影,是不是能夠吸引到1億人次的觀眾呢?以最低票價30元來計算,那是足足30億的票房,在中國無比威武的《阿凡達》也要乘以三才能趕得上。所以《唐山大地震》取得了過6億的票房那又怎麼樣?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這時候反過來想一想,中國電影人自打近兩年來國內票房大躍進之後,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動輒高呼我們要過5億,其實真的讓你過了5億那又怎樣?你以為你猛衝票房的時候是世界的中心,其實消遣的只不過是大城市裡順腳就能踏進電影院的白領而已,中國有80%的地區沒有電影院。據大部分的中國人,會記得春晚上趙本山和崔永元繞彎彎「大爺」來「大爺」去,但是壓根不知道馮小剛和孫海英打口水仗——我們在這裡不是說馮小剛、孫海英的知名度不及趙本山、崔永元,而是說,電影這項娛樂載體,在中國的發展程度遠遠沒有達到大部分人所想象的那麼好。

美國有三億人口,四萬塊銀幕,而在中國,現在這個數字是五千,韓國則為兩千左右。韓國大約是三萬觀眾擁有一塊銀幕,中國的比例是韓國的十倍。等量換算,當中國的銀幕數增長到和韓國差不多比例的時候,票房將要翻十倍——今年票房能過一百億基本上大局已定,翻十倍就是一千億。市場如此之繁榮廣闊的時候,各位製作發行國產大片的公司,何苦還要努力討好海外市場,以求靠着海外發行掙來的錢彌補國內票房養不起大片的損失?那時候,單片過10億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中國人自然也拍得起《阿凡達》,不用在追求高科技的路上被錢絆倒。

當然,韓國電影是經過了十年的發展,才有了今天的繁榮。中國何時能到韓國電影這樣的發達程度尚是未知數,這暫且不表,值得敬畏的是,在釜山,我們看得到韓國民眾以及政府對電影的尊敬。在中國的電影院,你看到的是,電影放映結束後,字幕剛一打出來,電影院的燈亮了,觀眾唰唰的站起來往門外走。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有人會悄悄討論:怎麼一年到頭都是他?!

初到電影節的時候,我們被釜山電影節的氣勢如虹嚇了一大跳。展館附近的街道兩旁,掛着此次參選和參展片的海報,市民們紛紛駐足圍觀,看出來我們是中國人之後,還過來攀談,問《山楂樹之戀》兩位小主演的狀況,說自己很喜歡湯唯。很多飯店、酒店、辦公樓的門口都掛着電影節的廣告標誌,我們帶着印有釜山電影節標識的記者證跑去離會場很遠的地方採訪,在小超市買東西,收銀員還會用簡單的英文問:你們是來採訪釜山電影節的?可見得民眾的參與度有多高。似乎全釜山,都是屏氣凝神、齊心協力的想把這個電影節做好,大家關心電影、討論電影、觀看電影,在用最樸素卻最積極可行的方式來支持電影。這一點,很遺憾,在中國國內的任何一場電影節上,我都不曾看到過。

在採訪張藝謀導演的時候,我情不自禁的問他:為什麼國內的電影節做不到釜山這樣,為什麼國內的電影會讓你覺得除了電影什麼都有?張藝謀給國內的電影節支了個招,最好有一個長期的班底來做這個事情,像釜山的主席金東虎,今年退休,他在這個位置上一做做了十年,他現在退休,釜山電影節也已經很成功了。在閉幕式上,大家送別金東虎,老爺子眼中含淚,致謝的時候說:多謝大家多年來的幫助,願意把此生奉獻給韓國、奉獻給電影。台下掌聲雷動,大家一起為老爺子歡呼鼓舞和感動落淚。

不好意思,這樣有人情味的一幕,我在內地的電影節和頒獎典禮上都不曾看見過。如果說香港電影金像獎,起碼會出現四大天王唱《當年情》緬懷張國榮的場景,全場上下皆感同身受;如果說台灣電影金馬獎,起碼夠團結,不管香港、內地有多生猛,起碼會積極鼓勵自己的本土電影。那麼在內地電影圈中,非常遺憾,不曾看見過這樣的革命友誼。大家像一團散沙一樣散落在這個圈子的各個角落,就算你用手攏起來,聚在一起捧個頭,鬆開手,又是老樣子。專家們炮轟新生代導演只知道商業不知道藝術——儘管專家們其實可能一輩子也沒進過拍攝現場;投資商們都怪責圈子裡缺人才,一部大片請不來一線中的一兩位就乾脆別開機了;新導演們又說前輩們太礙事兒,占着地方,他們怎麼也上不來……儘管整個市場欣欣向榮,但是關起門來,這個圈子根本是一個狗咬尾的過程,自己咬得挺帶勁兒的,但其實只是自娛自樂。

在這裡當然不是要把中國電影貶得一無是處,我們都知道,其實最大的戰場在國內。未來數年內,中國電影銀幕數的增長速度,已經讓北美的眾多片商們按耐不住了。明年開始,中國電影的壟斷將會被打破,外國公司也可來中國進行商業影片的引進發行。這對於國產片來說,也許是致命的一擊,前年韓國取消了引進片配額制之後,本土電影的票房也是一下子大跌,從占據票房的六成左右下降到不足一半。如果不團結起來、振作起來,笑傲江湖的,將只有好萊塢的大佬們。

但其實根本不用想那麼多,如果中國的本土市場能夠發展到韓國電影的程度,那麼好萊塢也不過是一隻小蝦米而已。眼下,我們最盼望的是:中國電影圈子的風氣可以跟韓國學習,導演、演員雖然收了高價,但是認真負責,把每部電影當作自己的作品來對待;電影可以是真正的全民娛樂,大卡司的好電影可以成為群眾茶餘飯後的消遣話題;電影節上,組委會不是在炫耀當地的地大物博、不是在痛訴經辦一個電影節有多麼的不容易,而是告訴大家,在電影節上,無論你以什麼身份到來,都可以真正的享受電影帶來的歡樂。

張藝謀開課

張藝謀釜山開課
 
圖片來自新浪娛樂

第1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首日,張藝謀受邀開課,講述「my cinema,my life」。張藝謀從文革時期的青少年時代講到與電影偶然結緣,再偶然獲獎,後來又偶然拍了《活着》,以及偶然「墮落」走起商業大片路線,與觀眾互動2個半小時,還被一堆粉絲追着要簽名。也有大膽的觀眾問他最愛哪個謀女郎,但他說自己從不想這個問題。

稱謀女郎都好 不提最愛

其實張藝謀的人生主要經歷及作品在當天的主持人口中被串聯起來已經如數家珍,但很多背後的小故事由張藝謀本人親口說出來,還是不一樣。不過,大部分粉絲和媒體還是最關心他和一眾「謀女郎」的關係。其實大師課一般不安排主講人與影迷互動,是張藝謀當天主動提出希望和大家交流,不要自己吹噓自己的人生。但立即有大膽的粉絲問他:鞏俐章子怡、周冬雨,誰是他最愛的謀女郎?張藝謀的回答一點沒有驚喜可言:三人都很好,很難說最怎麼樣……

「三個人都很好,前兩個已經成了大明星,了不起的演員,最後一個還是新人,很難說哪個最怎麼樣。我常常講給冬雨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努力。導演給了你機會,給了你展示的平台。你起步是因為張藝謀,但鞏俐和章子怡後面都是靠的個人努力。她們都是熱愛電影、崇拜電影、把電影當做自己生命的人,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

但被問心目中認為最有成就的導演是誰,張藝謀沒用怎麼考慮就說「如果比較近的我覺得是黑澤明」。並且闡述的理由也感性十足。顯然,兩個問題的難易程度及牽動內心的程度都相去甚遠。

人生很多偶然 敬黑澤明

2010年釜山電影節的大師課場地不如去年排場,面積和座位數都有所縮減,但張藝謀開課時,還是吸引了很多影迷和媒體,不少人坐在過道邊聽完全場,結束後更有幾十人擁上前找張藝謀要簽名。這在幕後的創作者來說,是難得一見的場面。也足見張藝謀的影響力之大。

張藝謀稱自己的人生很多重要的點都是緣於偶然。比如當年與電影結緣,完全是因為不想再當工人,但文化課只讀到初二,文革後恢復高考,他選來選去想考北電攝影系,歲數還太大。稀里糊塗給當時的文化部長寫信,居然真的獲得批示,被破格錄取。他說這段經歷與當時的形勢有關係,擱現在基本行不通。

他也並未想到自己以後能影響世界影壇。《紅高粱》在柏林獲獎,張藝謀透露說,其實頒獎當天他和幾個留學生偷偷去了東柏林,用西德的20馬克換了東德的200馬克,覺得變成了富人,要在一天花完,美得不知怎麼才好。組委會頒獎的時候,因為當時沒有手機,完全找不到他人。

拍《活着》也是一念之間的事。他當初想改編餘華的《河邊的錯誤》,拍成驚悚懸疑片。都聊了半個月了,余華突然推薦他看下自己還沒發表的新作《活着》。張藝謀開始沒當回事,2天後,被余華催,才在一宿讀完。然後再也睡不着,談話都離不開《活着》了。這才改拍這部電影。

而後來轉型拍《英雄》這類商業大片,一是因為他自文革時候起便有武俠情結,一直想拍武俠片;另外就是因為製片人江志強不經意的建議。本來他給《英雄》設定的格局很小,但江志強有天問他:你這部電影要不要請李連杰來演啊?張藝謀都驚呆了,心說「那得多貴啊」。沒想到後來江志強還要請張曼玉,還有梁朝偉……這樣,架子越撐越大,便成了後來獲得不少惡評但改寫了中國內地商業大片票房歷史的《英雄》。

張藝謀釜山大師課語錄

我不敢說自己是中國最好的導演,但我敢說我是中國最勤奮的導演。

我文體不錯,想考美院,但不會素描;報考體院,又沒練過專項;當時還想過報考西北畜牧學院,因為比較好考。我就是亂找,志願跟電影完全無關。

我看電影總是跟着把好的構圖畫下來,有時一場電影會畫上百張,完全忘了故事是什麼。

第五代沒什麼了不起!我們得感謝那個時代,那時的文學非常厲害,很多優秀的小說。文革後發達的文學創作和當時全社會如饑似渴的學習氛圍成就了第五代,讓大家噴薄而出,一鳴驚人,拍出了很多有力量的作品。

導演和編劇是兩個範疇,編導一體都做好的只是少數,大部分人不是天才,我也不是。我自己也瞎編過一些,不是很好。我只算3流編劇。

我對當今的文學現狀不滿意。

好劇本難找,我從來不知道下一步要拍什麼。歷史的、當代的、商業的、文藝的、大片、小片……不分什麼形式或類型。好電影就是好電影。

導演是為大銀幕而生的人,只有大銀幕才能顯出電影的魅力。電影是永遠的。

今天的電影光得獎不算完成任務,還要被市場和觀眾認可,票房好。

賣座不等於不藝術。並不是因為你很藝術,觀眾就會向你致敬。

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用了很多偷拍的鏡頭,如果是現在恐怕不行。中國講法治了,老百姓莫名其妙發現自己出現在電影裡,估計會告我們。那時還不太有關於肖像權的討論。

中國電影有審查制度,但沒有分級制度。一部電影讓觀眾從8歲到80歲都可以看。如果未來審查制度能寬鬆些,導演們會拍出更多好故事。

我早就想拍武俠片。金庸古龍溫瑞安梁羽生的小說都看了。結果發現,這些都被香港的導演拍了十八遍了。我不想拾人牙慧,只好自己寫劇本,劇本剛寫好,《臥虎藏龍》就出來了,還得了奧斯卡。我掃興死了。

未來10年都不要再提第五代了!要讓年輕人拍出更多好電影。

中國早期的老電影其實和歐洲的新現實主義等已經接軌了。上世紀50年代後,電影脫離了這個軌道,開始為政治服務。文革後,才恢復了藝術的本質。

我不拍電影的時候住在北京,但我沒有北京戶口,是個老北漂。我愛北京,但因為是外地人,我很少拍關於北京的題材,我覺得我不了解她。

黑澤明是我最愛的電影大師,至少是最愛之一。他80多歲在戛納領取終身成就獎,卻說:我至今還在學習如何拍電影。這是我的座右銘。活到老,學到老。[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