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粳
英译; Geng 、Keng
释义; 稻的一种,米粒宽而厚,近圆形,米质黏性强,胀性小
注音; ㄐㄧㄥ
部首; 米
出处; 《说文》
注释; 概述
此字在民间一般读做gěng,农业专家也指出此字应当读做gěng。
中国水稻界一直以来也读做gěng。
粳米通常与籼米对称,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水稻专家认为水稻有两个亚种,子实体长型的叫印度稻,短粒型的称日本稻,后一直为国际沿用。后在印尼发现中粒型的,便称做爪哇稻。
水稻实际上起源于中国,中国专家将长粒型的称做"籼稻",短粒的称做"粳稻"。
本字两读并存,北方读jīng,科学界和南方读gěng。
种类
粳稻按成熟一般分早、中、晚三类,按其中支链和直链成分粘型和非粘型。
字义
【释义】水稻的一个亚种,米粒较短,卵圆形,常见的粳稻米黏性较籼强,弱于糯稻,一般来说胀性小:
~稻。~米。
粳 <名>
(形声。从禾,亢声,或从更声。本义:粳稻,稻之不黏者。今指介于籼稻、糯稻之间的一种晚稻品种,米粒短而粗,米质黏性较强,胀性小) 同本义
"粳":"稻之粘者"--《说文解字》
秔,稻属。――《说文》
秔,不黏稻也。――《声类》
更为秔稻。――《汉书·沟洫志》
水澍稉稌,陆莳稷黍。――左思《魏都赋》
粳香等炊玉,韭美胜炮羔。――陆游《新凉》
粳稻
粳米
粳(秔、稉)gěng粳稻,稻的一种。碾出的米称"粳米"。有粘性和不粘两种。
常用词组
1. 粳稻 gēngdào
[japonica rice] 稻的一种( Oryza saliva subsp keng ),茎杆较矮,叶子较窄,深绿色,米粒短而粗,其米粒不粘
2. 粳米 gēngmǐ
[polished japonica rice] 粳稻碾出的米
2011年10月23日,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内的国内水稻界186名专家,联名要求《新华字典》将现行"粳"(jīng)字读音修订为(gěng)。要求发起者、中科院院士张启发还委托本报向《新华字典》编纂方提交这份联名建议书。
"《新华字典》上写的是'粳'读jīng。"为了纠正对粳稻的"错误"读音,2011年3月,张启发院士从古籍辞书、科学内涵、民俗习惯等方面,对"粳"字读音做出考证,认为"粳"应读(gěng)而非(jīng),他的观点获得了《新华字典》等国内语词工具书编纂方的认同,对方表示"粳"字读音并非不能改,但需通过调研再确定。
为了推动"粳"字读音调研进程,2011年7月,张启发院士向全国水稻界专家征集意见,截止到23日上午,共收到来自全国14个省、3个直辖市,共计185名专家的建议书,其中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专家们全部同意张启发院士对于"粳"字读音的论证,并附上亲笔签名。国内第一部稻作史《中国稻作史》作者、浙江大学教授游修龄在意见书后补充写道:"'粳'是形声字,它的右边'更'是声符,表示'粳'应发(gěng)音。"中国科学院院士、副院长李家洋在签名后写道:"谢谢你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重要事。"
众专家在建议书中提议相关部门:尽快就"粳"字读音进行必要的考据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新华字典》应在下次修订中收录"粳"字的(gěng)音,指定其为广播、电视的标准读音。
发起者张启发院士还在建议书中语重心长地写道:"粳"字读什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读音问题,而是事关中国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能否留存,关乎中国水稻学界能否赢得世界学术界重新界定水稻亚种命名的大事件。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集韵》居行切,音庚。《玉篇》稻不黏者。《尔雅·释草疏》秔糯甚相类,黏不黏为异。《周礼·天官·食酱注》稌稉也。《梁·庾肩吾集》有《谢赉粳米启》。 《韵会补》粳,俗秔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