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
紫苏叶 ,唇形科,塔花族,双子叶植物纲,为一年生、直立草本,南方7至8月,北方8至9月。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紫苏和野紫苏的叶带叶小软枝。
枝叶茂盛时收割,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干,干后将叶摘下即可。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两面绿色,暗绿色或带紫色协定缘具圆锯齿。叶柄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均以叶完整,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目录
形态特征
紫苏,一年生、直立草本。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膜质或草质,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与中脉在上面微突起下面明显突起,色稍淡;叶柄长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厘米、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无毛,边缘膜质;花梗长1.5毫米,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长约3毫米,直伸,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时增大,长至1.1厘米,平伸或下垂,基部一边肿胀,萼檐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唇比上唇稍长,2齿,齿披针形。花冠白色至紫红色,长3-4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片基部略被微柔毛,冠筒短,长2-2.5毫米,喉部斜钟形,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与上唇相近似。雄蕊4,几不伸出,前对稍长,离生,插生喉部,花丝扁平,花药2室,室平行,其后略叉开或极叉开。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毫米,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紫苏耐瘠薄、适应性强。一般情况下,只要有植物生长的地方紫苏就能生长,但是土质良好、温暖湿润适宜生长的土壤,紫苏生长旺盛、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紫苏用成熟的种子进行繁殖。
直播
南方和北方在种植时间上一般相差一个月左右。南方一般在 3 月初、北方在 4 月中、下旬进行田间直播。直播又可分条播和穴播两种。条播在整好的畦上按照行距 60 cm 开 1 cm 左右的浅沟,把种子拌上细沙均匀的撒在沟内,然后在沟内撒上细沙,稍加镇压。穴播在整好的畦内按照行距 50 cm、穴距 30 cm 进行播种,然后穴内覆土,播后 5 ~ 7 d 即可出苗。
苗床育苗
一般在种子量少、天气干旱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育苗时应选择朝阳、温暖且土质良好的地块做畦,施足底肥,浇一次透水,在水渗下去苗床温度升高后在畦间进行撒播,然后覆土。在此期间应保持苗床湿度,若此时遇到低温,可覆盖好行分次间苗,剔除过小和过密的弱苗。当苗高达到 5 cm 左右时选择阴天或午后进行移栽,栽后及时浇 1 ~ 2 次透水,保证移栽的成活率。
田间管理
条播的紫苏当幼苗达到 10 cm 左右时进行定苗,穴播视幼苗长势每穴留苗 1 ~ 2 株,如有缺苗断垄情况应结合定苗及时进行补苗。定苗时注意不要留苗过密。密度过大造成植株徒长,茎秆细弱,植株分枝减少,下部叶片过少,影响叶片产量。密度过大,还会造成中耕除草困难。 对于苗床育苗的地块,当苗高达到 5 cm 左右时,即可移栽到大田,移栽前应整好地,施足底肥,选择阴雨天或午后进行,栽后及时浇 1 ~ 2 次透水,保证移栽后的成活率。 [2]
施肥浇水。紫苏在定苗后的 2 ~ 3 个月进入快速生长期,而且此期紫苏的嫩叶大量上市,需水需肥达到高峰。在生长期间视植株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施肥和浇水。肥料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结合施肥进行浇水,从而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此期正是温度高杂草生长旺盛的时期,随时观察田间杂草生长情况,结合中耕及时除去田间杂草。
采收
嫩叶
鲜食的嫩叶可以随时采收。
入药的苏叶
选择晴天收割,割后及时干燥,防止发霉变质。
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开呈卵圆形或卵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可见多数凹点状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表面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主要价值
本植物在我国栽培极广,供药用和香料用。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叶为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毒作用,治感冒,因鱼蟹中毒之腹痛呕吐者有卓效;梗有平气安胎之功;子能镇咳、祛痰、平喘、发散精神之沉闷。叶又供食用,和肉类煮熟可增加后者的香味。种子榨出的油,名苏子油,供食用,又有防腐作用,供工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