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 (豆科紫藤屬大藤本植物)
紫藤 (豆科紫藤屬大藤本植物) |
紫藤(學名:Wisteria sinensis (Sims)Sweet)是豆科、紫藤屬植物。
落葉藤本。莖右旋,枝較粗壯,嫩枝被白色柔毛,後禿淨;冬芽卵形。奇數羽狀複葉長15-25厘米;托葉線形,早落;小葉3-6對,紙質,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總狀花序發自種植一年短枝的腋芽或頂芽,長15-30厘米,徑8-10厘米,花序軸被白色柔毛;苞片披針形,早落;花長2-2.5厘米。莢果倒披針形,長10-15厘米,寬1.5-2厘米,密被絨毛,懸垂枝上不脫落,有種子1-3粒;種子褐色,具光澤,圓形,寬1.5厘米,扁平。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果期5-8月。
分布於中國河北以南黃河長江流域及陝西、河南、廣西、貴州、雲南、北京。生於海拔500-1000米間的山谷溝坡、山坡灌叢中。 紫藤花可提煉芳香油,並有解毒、止吐止瀉等功效。紫藤皮則有殺蟲、止痛、祛風通絡等作用;也可食用。同時也可做綠化觀賞植物。
目錄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落葉藤本。莖右旋,枝較粗壯,嫩枝被白色柔毛,後禿淨;冬芽卵形。奇數羽狀複葉長15-25厘米;托葉線形,早落;小葉3-6對,紙質,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上部小葉較大,基部1對最小,長5-8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至尾尖,基部鈍圓或楔形,或歪斜,嫩葉兩面被平伏毛,後禿淨;小葉柄長3-4毫米,被柔毛;小托葉刺毛狀,長4-5毫米,宿存。
總狀花序發自種植一年短枝的腋芽或頂芽,長15-30厘米,徑8-10厘米,花序軸被白色柔毛;苞片披針形,早落;花長2-2.5厘米,芳香;花梗細,長2-3厘米;花萼杯狀,長5-6毫米,寬7-8毫米,密被細絹毛,上方2齒甚鈍,下方3齒卵狀三角形;花冠細絹毛,上方2齒甚鈍,下方3齒卵狀三角形;花冠紫色,旗瓣圓形,先端略凹陷,花開後反折,基部有2胼胝體,翼瓣長圓形,基部圓,龍骨瓣較翼瓣短,闊鐮形,子房線形,密被絨毛,花柱無毛,上彎,胚珠6-8粒。
莢果倒披針形,長10-15厘米,寬1.5-2厘米,密被絨毛,懸垂枝上不脫落,有種子1-3粒;種子褐色,具光澤,圓形,寬1.5厘米,扁平。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果期5-8月。
主要變型
白花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ims)Sweet f. alba (Lindl.) Rehd. et Wils.)花白色與原變型不同。分布於中國湖北,南北各地常見栽培。
產地生境
繁殖方法
扦插
包括插條和插根。插條繁殖一般採用硬枝插條。在秋季或第二年3-4月枝條萌芽前進行,操作時選取1~2年生的粗壯嫩枝,剪成10-15厘米長的插穗,直插或斜插於事先準備好的苗床,扦插深度為插穗長度的2/3。插後噴水,保持苗床濕潤,加強養護,成活率很高,當年株高可達20-50厘米,兩年後可出圃。插根是利用紫藤根上容易產生不定芽來進行。一般在3月中下旬挖取0.5-2.0厘米粗的根系,剪成10-12厘米長的插穗,插入苗床,扦插深度保持插穗的上切口與地面相平,插後要注意苗床濕潤。
播種
紫藤在開花時能自然結實,但採用人工授粉,促使結莢。種子在秋季成熟時可即采即播,也常將種子晾乾貯藏至翌春播種。播前用50-60℃熱水浸種1-2日,待開水溫度降至30℃左右時,撈出種子並在冷水中淘洗片刻,然後保濕再堆放1晝夜後便可播種,在10-13℃時可發芽。但播種繁殖產生的實生苗需3-5年才能開花,現較少採用。
壓條
在落葉後進行,操作時,選取兩年生健壯枝條,在壓條處削去部分皮後裹以水苔或壓入土中,並時常澆水,保持濕潤,促其生根,待其髮根後,將其和母體分開即可種植。
分櫱
可在落葉後發芽前進行,操作時,切取根際發出的幼小植株切下移植即可。
嫁接
一般用於優良品種的繁殖,可將優良品種嫁接在普通砧木上。嫁接可在春季萌動前進行,枝接、根接均可。根接時一般以一兩年生枝條嫁接在另一株的根上,盆栽時最適宜採用根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