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原图链接 红凤菜

红凤菜(Gynura bicolor DC.),中国传统的山野菜,别名:红菜、补血菜(台湾)、木耳菜、血皮菜等。为菊科、菊三七属植物,其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食用。 然而,红凤菜中含有一中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物质,具有肝毒性,含量和它的致毒剂量尚不明确。 [1]

  • 中文学名红凤菜
  • 拉丁学名Gynura bicolor DC.
  • 别 称红菜、补血菜(台湾)、木耳菜等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菊亚纲目
  • 菊目科菊科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 族千里光族
  • 属菊三七属
  • 种红凤菜分布区域
  • 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广西、江苏、湖南、湖北等地。

目录

形态特征

红凤菜,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全株无毛。茎直立,柔软,基部稍木质,上部有伞房状分枝,干时有条棱。叶具柄或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5-4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楔状渐狭成具翅的叶柄,或近无柄而多少扩大,但不形成叶耳。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齿或小尖齿,稀近基部羽状浅裂,侧脉7-9对,弧状上弯,上面绿色,下面干时变紫色,两面无毛;上部和分枝上的叶小,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具短柄或近无柄。

头状花序多数直径10毫米,在茎、枝端排列成疏伞房状;花序梗细,长3-4厘米,有1-2(3)丝状苞片。总苞狭钟状,长11-15毫米,宽8-10毫米,基部有7-9个线形小苞片;总苞片1层,约13个,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11-15毫米,宽0.9-1.5(2)毫米,顶端尖或渐尖,边缘干膜质,背面具3条明显的肋,无毛。小花橙黄色至红色,花冠明显伸出总苞,长13-15毫米,管部细,长10-12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花药基部圆形,或稍尖;花柱分枝钻形,被乳头状毛。

瘦果圆柱形,淡褐色,长约4毫米,具10-15肋,无毛;冠毛丰富,白色,绢毛状,易脱落。花果期5-10月。

生长习性

温度:红凤菜喜冷凉气候,要求全年日均气温15-19℃,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5℃。适宜根状茎萌发的日均气温为8-22℃,嫩茎生长最适宜温为日平均20-28℃。30℃以上其茎秆木质化速度加快,30℃以上或8℃以下生长缓慢。茎、根可露地越冬,只要温度适宜,可周年生长,无明显休眠期。秋季开花至翌年春季。

湿度:全年降水量1300-2100毫米的地区,红凤菜均可生长。其根部耐旱,在夏季高温干旱条件下不易死亡。

光照:红凤菜喜强光照,若光照不足则生长细弱,全年日照时数需1700-2000小时。在半阴处也可开花。8月下旬花芽分化,9月上旬抽薹,9月下旬开花到翌年3月份。

土壤:红凤菜对土壤要求不严,黄壤、沙壤、红壤均可种植。适宜pH值为5.5-6.5。

地理分布

原产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麻栗坡、屏边、西畴、福贡)、贵州(望谟、贵阳、福泉、荔波)、四川(峨眉山)、广西(平乐、富川、贺县、蒙山、岑溪、北流、灵山、防城、上思等)、广东(怀集)、台湾(台北、宜兰)。

红凤菜生于山坡林下、岩石上或河边湿处,海拔600-1500米。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春栽期为3月上中旬,秋栽选择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栽培要点:大部份都是栽培,可用扦插繁殖。

种株质量与处理

种株质量:选择无病虫害、茎秆紫绿色的健壮种株,去除顶端的花薹和杂株。

种株用量:春秋红凤菜:每亩用种株(鲜质,下同)150千克。常用扦插与压条法。茎秆扦插每亩用种株150千克,茎秆压条每亩用种株200-250千克。

种株处理:春红凤菜选择粗壮的种株平地割下,截去顶梢柔嫩部分和基部老化部分,取中部茎秆,截成长10-13厘米的中段,下部削成斜口,用20毫克/千克萘乙酸溶液浸泡15-30分钟,或用15-30毫克/千克吲哚丁酸溶液浸泡15-30分钟,后即可扦插。秋红凤菜8-9月定植时,选择粗壮的植株平地割下,截去顶梢柔嫩部分和基部老化部分,取中间茎秆,截成10厘米长的小段放入20毫克/千克吲哚丁酸溶液中浸泡15-20分钟

整地施肥:以湿润、肥沃的沙壤土为最佳。深翻、晒垡,每亩施足腐熟猪、鸭、人粪尿2000-3000千克。平畦种植,畦床南北坐向,宽1.5米,高25-30厘米,长不限。沟宽30-35厘米。

定植:春红凤菜采用茎秆扦插法栽种,将处理过的种株茎秆,按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或25厘米×30厘米挖穴,每穴3-4株斜插在畦面上。栽后将周围土压实,浇透水。每亩种植3-4.5万株。秋红凤菜按行距30厘米,株距30厘米,每穴3-4株栽植,每亩定植3-4.5万株。压实土壤并浇透水,遮阳保湿。7天后揭去遮阳物。 [2]

田间管理

春秋红凤菜。露地栽培的,栽种后每天清晨浇水,保持面湿润。高温干旱期要灌水,汛期或大雨后及时排涝。4月上旬至5月下旬是生长的关键时期,每亩追施有机复合肥15千克或尿素5千克。8-9月扦插的植株易抽薹,现蕾开花前要及时打顶,促使养分积累在茎叶上。每亩追施复合肥10千克。

保护地栽培:塑料薄膜覆盖时间为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覆盖前割去地上植株,保留3-5厘米长的茎基部,清除残枝枯叶。每亩撒施有机复合肥25千克,白天温度保持15-30℃,超过32℃则要通风降温。夜间保持5℃以上,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扣塑料薄膜后一般不浇水,以免降低地温使生长缓慢。茎苗生长齐后,喷施1次叶面肥(保得微生物叶面增效剂)。采收后3天每亩用尿素5-6千克对水1000千克浇灌。

采收。嫩茎长至15-20厘米时采收,用快刀从植株离畦面3-5厘米处割下,拣去残叶和黄叶片,分级捆把,排放在蔬菜框或保鲜袋内出售。采收后清理畦面,人工除草或每亩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30毫升、15%精稳杀得乳油60毫升防除杂草。分批采收,每采摘2-3次追肥水1次,每亩施尿素5千克,促进茎秆发芽生长。

下级分类

山芥菊三七 Gynura barbareifolia Gagnep.    红凤菜 Gynura bicolor (Roxb. ex Willd.) DC.

木耳菜 Gynura cusimbua (D. Don) S. Moore

白子菜 Gynura divaricata (L.) DC.

兰屿木耳菜 Gynura elliptica Yabe

白凤菜 Gynura formosana Kitam.

菊三七 Gynura japonica (Thunb. ) Juel.

尼泊尔菊三七 Gynura nepalensis DC.

平卧菊三七 Gynura procumbens (Lour.) Merr.

狗头七 Gynura pseudochina (L.) DC.


药用价值

【营养成分】 百克干物质中含:钙1.443g;磷0.17-0.3g;钾2.83-4.63g;镁0.92-1.06g;铜39.7ppm;铁129-209ppm;锌26-75ppm;锰47-148ppm;维生素C和粗蛋白含量也较高。

【化学成分】含花色苷(anthocyanin)

【药性】味辛、甘、性凉。清热凉血,活血、止血、解毒消肿。

【药用】主治咳血、崩漏、外伤出血、痛经、痢疾、疮疡毒、跌打损伤、溃疡久不收敛。根茎止渴、解暑。叶健胃镇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30~90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储存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最适储存温度】:5-8℃ 相对湿度:95%RH以上

【冷害】:5℃以下,红凤菜于5℃以下会受到冷害,只能存放一周左右,于10℃以上因叶片呼吸作用强,失水、腐烂快,故储存期亦不长。于10℃亦只能存放一周左右。

【储存温度(℃)】: 0 5 15 常温(25℃)(注:上下温度天数对应参考)

【储存期限(天)】:6-10 6-10 1-2 1

物种研究

F. Davies (1979)在其论文中曾将木耳莱公阳ura cusimbua (D. Don) S. Moore并人本种,作为异名。但两者叶形及基部都有明显的区别。检查该种我国西藏、滇西北和印度的标本,发现后者植株高大,叶大,边缘其不规则的锐锯齿,基部常扩大成抱茎的叶耳;侧脉多数;头状花序较多数,密集成伞房圆锥状,与本种有明显的区别。因此,两者应分立为独立的种较为适宜。


主要价值

菊三七的全草入药。具有治跌打损伤、止痛消肿、活血化瘀、消炎止血、抗癌防癌、治妇科诸病的功效。[1]

参考资料